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7年4月,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开发的PEC-21前加氢催化剂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270 kt/a的乙烯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PEC-21催化剂装填于一段反应器,不注入CO直接开工,运行4 h后产出合格产品,具有优异的开工稳定性。该装置已连续运行180 d以上,催化剂提温速率慢,能够满足长周期稳定运行的要求。标定结果表明,乙炔平均转化率为55.8%、乙烯平均选择性为95.4%、丙烯平均选择性为96.3%,优于技术协议考核指标,可满足装置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PEC-21碳二前加氢催化剂在兰州石化460 kt/a乙烯装置碳二加氢一段反应器的运行情况.并针对兰州石化裂解物料复杂、物料中C4's含量高、空速波动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工业应用结果表明,PEC-21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空速适应性和C4's适应性,完全可以满足兰州石化的工况需求,连续...  相似文献   

3.
<正>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碳二加氢催化剂(PEC-21)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兰州石化) 460 kt/a乙烯一段反应器连续运行1个月,标志着该催化剂成功实现工业应用。连续监测数据显示,PEC-21催化剂运行平稳,反应器床层温度分布良好,出口乙炔含量合格,催化剂综合性能优异。兰州石化 460 kt/a 乙烯装置具有裂解气组分变化范围大、丁二烯含量高等特点,丁二烯含量达到了国内同类装置的10倍以上,对催化剂要求严苛。在过去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LY-C2-02碳二后加氢催化剂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24万t/a乙烯装置和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20万t/a乙烯装置上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兰州石化公司装置,一、二、三段反应器除炔量分别为0.63%,0.47%,0.17%;温升分别为31.8,28.9,15.9℃;3段反应器催化剂寿命均超过3年。在辽阳石化公司装置,当一段反应器入口物料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1.9%~2.5%时,平均总选择性为43%;一、二段反应器平均除炔量分别为1.85%,0.35%;温升分别为76.4,23.1℃;预计2段反应器催化剂寿命可超过3年。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碳二前加氢催化剂PEC-21,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27万t/a乙烯装置上进行了首次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为3.4~3.6 MPa,空速为7 000~9 000 h-1,进料量为55~71 t/h的条件下,乙炔平均转化率达到54%,乙烯平均选择性达到94%,丙烯平均选择性达到96%,各项反应性能指标满足装置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开发的新型碳三馏分加氢催化剂PEC-31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24万t/a乙烯装置稳定运行超过200 d的首次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加氢反应器入口碳三馏分物料中的甲基乙炔(MA)和丙二烯(PD)混合物(MAPD)体积分数为 2.0%~3.5%,氢气与丙炔&丙二烯的摩尔比为1.00~1.50,反应器入口温度为32 ℃,碳三馏分物料的液相体积空速为40~45 h-1的工况下,PEC-31催化剂作用下的MAPD转化率、丙烯选择性相应均值分别为98.50%,80.10%。  相似文献   

7.
对碳二后加氢催化剂PEC-261,根据单段和两段加氢工艺,在乙炔体积分数为0.60%~1.50%,体积空速为3 000 h-1的工况下,于工业侧线评价装置中进行长周期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高体积分数CO物料的碳二加氢,其乙烯选择性最低为70%,明显高于常规单段碳二加氢的选择性(-20%);采用两段加氢,可达到较长运行周期和较高选择性的双重效果;单段加氢运行期间反应器出口乙炔体积分数低于2×10-6,乙烯总选择性达到90%以上,1 000 h长周期运行期间,反应器入口温度仅提高5℃,达到工业装置要求;在原料中有高体积分数CO时,PEC-261催化剂可以满足长周期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新型碳二前加氢催化剂BC-H-21B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乙烯装置上稳定运行54个月的工业应用情况。工业应用结果表明,BC-H-21B催化剂性能稳定,抗CO波动能力强,前加氢反应器出口乙炔含量始终小于1×10-6(x),乙烯选择性平均为76.2%,甲基乙炔和丙二烯两者转化率大于50%;根据BC-H-21B催化剂的侧线试验结果和使用经验,制定了BC-H-21B催化剂的抗CO波动的调整方法。合理分配前加氢反应器各段乙炔加氢负荷是提高乙烯选择性的有效手段,一段负荷控制在45%~55%,二段负荷控制在40%~50%,三段负荷控制在5%~10%。BC-H-21B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耐C4及C+4组分的能力,在控制绿油生成量和绿油黏稠度方面也大大优于同类进口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LY-C2-02碳二加氢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碳二加氢装置中,采用后加氢脱除乙炔技术,分别以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开发的LY-C2-02催化剂和德国Sud-Chemie公司生产的G-58 C型催化剂为加氢催化剂,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在第一段反应器中,LY-C2-02催化剂性能与G-58 C相当,前者平均除炔体积分数高于后者0.06个百分点,乙烯增量体积分数高于后者0.126个百分点;LY-C2-02催化剂在第二、三段反应器的运行时间均已超过3个月,装置运行平稳,出口乙炔体积分数小于1×10-6。  相似文献   

10.
《石油化工》2015,44(5):548
采用前脱丙烷前加氢催化剂BC-H-21B,在实验室里通过工业应用模拟实验,拟合出前加氢反应器各段乙炔加氢负荷与乙烯选择性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总乙烯选择性与前段反应器的乙炔转化率的拟合曲线近似为负线性关系,在保持末段反应器出口乙炔含量低于1.0×10-6(x)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末段反应器入口乙炔含量并降低前段反应器的乙炔转化率,可有效提高乙烯选择性;适合工业应用的乙炔加氢负荷分配比例为:一段床45%、二段床45%、三段床10%。将拟合实验结果应用于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的360 kt/a和640 kt/a两套乙烯装置的前加氢反应器的操控中,运行结果表明,两套乙烯装置的平均乙烯选择性分别比上一使用周期提高了64.6和40.4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以沉淀法制备纳米Pd/TiO2催化剂,并采用XRD、TEM检测分析手段对Pd/TiO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乙炔选择催化加氢制备乙烯为反应模型考察了制备方法、反应温度、钯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经过500℃焙烧,TiO2呈锐钛型,平均粒径为16nm,乙炔的转化率达到100%,乙烯选择性最高达到86%左右,稳定性好。比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的选择性提高了约43%。  相似文献   

12.
北京化工研究院提供的国产碳二气相选择加氢催化剂(BC-1-037),装填于上海石化总厂乙烯厂的一台碳二加氢反应器中,第一次在30万吨/年规模乙烯装置上工业应用,替代进口催化剂,一次投用成功。国产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稳定性优良,投入乙烯生产流程使用,只经过15分钟的工艺操作条件调整,达到平稳运转,脱除乙炔至小于1ppm,在不停车切换催化剂的情况下,仍生产出合格的乙烯产品。已累计运转4000小时,并继续在使用中。试验结果表明,国产碳二加氢催化剂适用于引进乙烯装置,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可替代进口催化剂使用。  相似文献   

13.
乙炔在磁稳定床中的选择性加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一种磁性Pd/Al2O3催化剂,采用磁稳定床考察了活性组分负载量、反应条件及CO浓度对乙炔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80℃、反应压力1.5MPa、空速9000h-1、磁场强度(H)25kA/m时,乙炔转化率为100%,乙烯选择性可达81%,具有优良的乙炔加氢活性和乙烯选择性,优于相同反应条件下的进口催化剂;250h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磁性Pd/Al2O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初活性和乙烯选择性,催化剂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4.
乙炔加氢反应器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东平  王功华 《石油化工》2003,32(5):414-417
利用乙炔和乙烯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结合工业上的实际运行数据,得出关于乙炔和乙烯加氢的动力学方程。采用Aspen软件对乙炔转化器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乙炔选择加氢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5~80℃,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吻合。通过对碳二加氢工业催化剂的一个周期实际运行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乙炔转化器的最优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渍法制备出Cu-Ni/Al2O3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还原温度及加氢反应条件对乙炔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最佳还原温度为400℃。当最佳加氢反应条件为温度55℃,空速7 000 h-1,H2/C2H2(摩尔比)2.00时,乙炔转化率、乙烯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89.34%,84.48%,75.48%。  相似文献   

16.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出不同氮化合物改性、金属氯化物负载的系列活性炭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催化剂对乙炔与1,2-二氯乙烷耦合反应的催化效果,考察了优选催化剂 80 h 运行稳定性,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分析了催化剂的失活原因。结果表明:咪唑改性椰壳活性炭催化剂可有效催化乙炔和1, 2-二氯乙烷发生耦合反应生成氯乙烯;在反应 80 h 过程中,1, 2-二氯乙烷的转化率和氯乙烯的选择性随反应时间变化不大,但乙炔转化率降低了 21 个百分点;表面积炭及活性位点吡啶氮摩尔分数降低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