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念性建筑因为其传达特定的意义而特殊,特别是位于风景区中更有其复杂性,济南战役纪念馆就是这样的例子.通过分析其周边环境和设计要求,提出设计必须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并通过相应的设计措施得到完美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纪念性园林以怀缅、纪念历史人物,记录历史事件为主要目的,常采用直述或抽象的叙事性设计手法。洛阳白园是依托白居易墓冢建设而成的纪念性园林。为了更好地展示白居易的文化、思想和精神,白园采用多样的叙事性设计手法进行表达。该文对白园这一纪念性园林进行了研究,并从观瞻序列、山水格局、楹联匾额和园林君子比德思想四个方面对其纪念性园林空间营造的特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渡江战役纪念馆项目为例,阐述如何将纪念性建筑的设计演绎为对文章结构的编排,并提出叙事性的建筑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4.
纪念性的建筑来表达作为群体的社会文化与作为个体的价值取向,而在当代语境下,对建筑纪念性的表达是残缺的,其表达方式缺乏对于建筑纪念性"意义"的原真性体现。该文通过对纪念性建筑的现状分析,探讨通过重塑"意义"的手段来表达当代语境下建筑纪念性的方法,并从"文化"与"纪念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人们对纪念的具体诠释中可以看出时代的精神面貌。人们通过具有理念"的角度解读"意义"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5.
纪念性建筑空间设计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显著增加。纪念空间不仅是人们记住过去的载体,而且体现着重要的城市价值。文章从纪念空间的叙事性入手,分析了伊斯坦布尔纪念塔竞赛的概念方案,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纪念空间的叙事设计策略。为当代纪念性建筑空间设计提供理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1)
纪念性景观场所是人类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在其中的特定文化内容具有差异性与不可替代性,是纪念性景观场所具有吸引力与感染力的核心源泉。特定文化内容的提炼,对信息发达的当代能够起到启示作用。在当代不同类型纪念性景观场所特定文化内容的提炼中,有的使特定文化内容潜移默化地生长、跃迁,有的使这一特定文化内容产生了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空间的建构与体验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现代纪念性空间承载的社会价值和人文意义决定了其情感体验的重要性。通过将叙事理论融入空间设计,基于对空间叙事性要素的系统解读,从现代纪念性空间的主题立意、叙事结构、叙事节奏、叙事修辞等层面展开叙事设计建构。以期藉由具象构筑符号之"形"传达空间场所精神之"意",从方法论的层面对空间叙事设计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建筑和它的环境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系统向我们传达的一方面是明示层次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内涵层次的信息。即通过视觉,我们一方面捕捉到建筑形式方面的信息,此外又能引起视觉思维,认知建筑的象征性表述。传统建筑是由若干具有象征性表述的视觉符号组成的,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建筑空间的象征性表述手法和影响其表述的诸因素及其产生的过程,并对传统建筑内涵层次意义进行剖析。对于当今建筑和室内设计如何利用传统建筑视觉符号创造当代建筑及其环境风格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现代建筑发展至今,内容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当代酒店建筑表皮个性化设计当中便可见一斑。众多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在当代酒店建筑表皮个性化设计中都有所体现,实现酒店建筑表皮个性化需要一些特定的手法。本文对大量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当代酒店建筑表皮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总结得出艺术表达、文化表达和技术表达是其最主要的3种手法,每种手法方式都辅以实例说明佐证。  相似文献   

10.
纪念性建筑设计与地景在当代结合日益密切,但关于纪念性建筑地景化设计方法缺乏总结.由此从整体环境、建筑形象和空间营造三个方面分别讨论了主客转换、异质缝合、模拟重构、形象隐喻、空间沉浸五种纪念性建筑地景化设计策略,并对五种设计策略分别举例分析,以期为纪念性建筑地景化设计提供支撑,对当代纪念性建筑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营造具有叙事性的场所与空间,是当代建筑最为重要的设计倾向之一。在设计建筑时,从体验互动的角度来理解建筑的叙事性,是非常重要的设计思维方式。在毕业设计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设计中构建叙事性的空间场所,加强对学生叙事性设计思维的训练,提升学生在设计作品中的逻辑性,并以部分作品为例,探讨在设计课程中贯彻叙事性设计思维的可操作性,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叙事理论的角度出发,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空间的设计表达,进一步得出在叙事视角下纪念性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纪念性建筑空间与叙事学相关的基本内容;其次分析了我国纪念性建筑空间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合理利用城市宗地、节约公共资源的基础上,阐述纪念性建筑空间的三大叙事手法:融入空间环境、聚焦空间主题、融合空间界面,并结合国内外典型的纪念性建筑进行实例解析,说明叙事学理论在纪念性建筑空间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和重要意义,意图在叙事学的视角下完善纪念性建筑空间设计的内容,使纪念性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法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叙事是信息传达的基本方式,是通过语言或其他媒介来再现发生在特定时空里的事件的一种方法.空间构成作为建筑学专业教学的启蒙课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一年级“建筑设计基础”中的限定环境要素的空间构成教学实践为例,将叙事性方法导入教学,以其作为引导设计的线索,探讨了—种动态的外部空间设计的操作步骤与关键环节,分析了拟写空间剧本、演绎环境要素、建构叙事空间、升华空间境界四个教学阶段,总结出叙事性在建筑设计中具有设计方法与思维方法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形式原型是人类共同存在方式和集体实践经验在其深层心理的历史积淀。形式原型本身就是共同心理内容、形式结构及意象的统一体,具有形式的含义。形式原型既以精神的方式存在,也渗透到了具体的物质事物中。通过对形式原型的创新表达来实现精神与物质、个人和集体、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沟通是提高当代纪念性建筑设计质量、体现其普遍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通过解析形式原型含义、建构其层次模型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各层次上形式原型在当代纪念性建筑中的创新表达,对提高纪念性建筑设计质量和理论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建筑设计的环境下,建筑师们将建筑表皮设计作为创作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因素。图像化建筑表皮是在建筑表皮主体地位确立的情况下发展起来,并在各种建筑类型的设计实践中表现出来。图像化建筑表皮从设计手法上来看,可以作为结构构件、材料语言、造型、媒介、抽象文化符号、艺术手法、技术构造、拼贴和碎片等多种手法在设计中应用。通过对理论溯源和若干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探讨当今图像化建筑表皮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强烈识别性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6.
屠杀纪念馆作为纪念性建筑的一种类型.其精神意义远远凌驾于物质功能之上。在屠杀纪念馆的设计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悲痛、愤恨情感的传达,而不是展品和展厅布置。本文以建筑知觉现象学作为理论基础来探讨屠杀纪念馆设计中的把握重点.力求能够以人和人的知觉为主体.全息考虑人的体验和心理感受.并结合环境、景观、心理等学科营造出统一的空间氛围,设计出成功的、有感染力的屠杀纪念馆。  相似文献   

17.
方雪 《建筑与文化》2022,(5):203-205
“纪念性”一词出自西方语境。西方的纪念性建筑以特定的建筑类型、富于变化的建筑风格、不朽的建筑材料为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石造”史书。在该语境下反观中国建筑,无论宗庙、宫殿或民宅的形制、外观皆极为相似,材料亦无永恒性可言。对此,如弗莱彻、弗格森等建筑史学家曾片面指出中国建筑“千篇一律、毫无变化”而不具有纪念性。然从广义角度看建筑的纪念性,它们便具有帮助延续和传承一个国族之集体记忆的价值。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传统建筑在权力意识的礼法规范与集体意识的稳定传承下,是围护权力统治、保证社会安定的象征,本身就具有特殊的纪念性价值。文章将首先对“纪念性”的英文词源和语义进行辨析,进而由“纪念性”与“记忆”的关系引出纪念性在意识维度下的表达及作用,最后概括性地提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纪念性表达。  相似文献   

18.
"纪念"是一种将"记忆"赋予在实体上从而进行"回忆"的行为.纪念性园林是通过园林设计的手段存储记忆,并打造一个除传递纪念性主题外具有功能属性的场所.纪念性园林除拥有历史价值外,还具有实用价值,即园林绿地功能.彼得·沃克作为当代景观设计大师,在9·11国家纪念园林的设计中巧妙运用空间叙事手法,达到了良好的纪念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武汉市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例,通过对其在场域环境、总体布局、空间营造以及细节表现等方面的研究和剖析,简述纪念性建筑的主要设计构成手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描述建筑空间的基本方法,剖面是联系建筑功能与空间最便捷的纽带。但长久以来,鲜有以功能为指导的剖面设计原则及设计手法的系统总结.在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土地资源紧缺的当代,通过剖面策略可以高效利用竖向空间,节省资源,这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回顾建筑空间设计发展的历史,总结当代以剖面层次来探讨和组织功能问题的研究和案例,以此来挖掘剖面设计对于建筑空间研究的作用和价值,并进一步分析和归纳剖面语言在空间构思与表达中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