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剑门蜀道相关背景资料与概念的剖析,结合剑门蜀道遗产的保护现状,在充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剑门蜀道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分类与评价,并总结亟待保护的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2.
乔大山 《山西建筑》2009,35(31):2-4
对漓江遗产廊道内遗产资源评价作了总结,就漓江遗产廊道保护层次、廊道整体保护格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进行了详细论述,以保证漓江遗产廊道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3.
依据遗产廊道的理论和方法,地铁沿线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过程需要包含遗产评估方法的选择、遗产价值的认定、遗产点的筛选、对现有遗产评估方法有针对性调整等步骤。该廊道的构建需要综合考察资源的固有价值、可达性、主题相似度、地域组合度等要素。对沿线遗产点的筛选、评价应充分尊重权威机构的认定,兼顾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还应将步行可达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衡量遗产点的相关性与相对价值。利用地铁与地面文化遗产资源的垂直对应关系,借助地铁空间发达的连通性、流动性和公共性,将地铁沿线文化遗产纳入贯通水平和垂直维度的多维廊道体系,可使遗产资源获得更高的关联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运河开凿至今2 500余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承载着厚重的遗产资源,是华夏大地的历史瑰宝。但长期以来,在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冲击下,大运河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等困境,遗产价值逐渐被消解。基于遗产廊道理论,以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苏州为例,从大运河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适宜性两方面分别对遗产资源点及城市空间环境展开分析,为大运河遗产保护与规划布局提供重要依据。这对各地进行的遗产保护规划、线性廊道构建、城市风貌建设等内容同样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西安渭河水系沿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并具有线性分布的特征,在对遗产资源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梳理相关数据与信息,分析遗产构成及时空分布特点,进而提出构建大西安渭河水系遗产廊道系统的构想,探讨遗产廊道的空间建构与保护构架,为本地区文化遗产的区域性保护提供基础性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20,(8)
遗产廊道能增强各个遗产点的连通性和整体性,有效解决线性文化遗产破碎化问题。文章以潇贺古道为研究区,结合区域实际地形、遗产情况,综合运用最小阻力模型、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依据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坡度阻力值和权重值,构建潇贺古道遗产廊道网络。基于遗产点和廊道空间线性关系特征,确定遗产廊道适宜宽度为2~5 km,将遗产区域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边缘区,并提出区域(宏观)—廊道(中观)—遗产点(微观)一体化的空间保护策略。研究结果可为潇贺古道遗产资源整体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持与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运河(主要是江南运河段)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各历史时期工业发展在运河沿线遗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在目前运河工业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改造的压力下,通过建立“工业遗产廊道”以实现大运河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大运河工业遗产的类型与分布概况,以及遗产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基本原理,即运河工业遗产与运河的三种关系:“功能相关”、“空间相关”和“历史相关”。接着对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基本范围与层次,以及规划设计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2015年11月1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和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30周年之际,四川省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在被纳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两种条件的复合遗产的提名地范围之后,这只是蜀道申请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迈出了第一步,四川省还须协助国家有关方面做好蜀道最终成功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相关工作,后续跟进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对遗产保护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大量区域性遗产需要整体观照、动态保护。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率先开展了运河遗产廊道/区域的动态管理。经过30年的探索,其动态管理的机制在实践中日臻成熟。这些对我国大运河的保护与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剖析了美国国家遗产廊道管理模式的动态性特征,并提出了它对中国大运河动态保护与管理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王志芳  孙鹏 《中国园林》2001,17(5):85-88
用具体实例介绍美国遗产廊道的概念、选择标准、保护的法律保障和管理体系以及遗产廊道保护规划应着重强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大运河(主要是江南运河段)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各历史时期工业发展在运河沿线遗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在目前运河工业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改造的压力下,通过建立“工业遗产廊道”以实现大运河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首先对大运河工业遗产的类型与分布概况,以及遗产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基本原理,即运河工业遗产与运河的三种关系:“功能相关”、“空间相关”和“历史相关”。接着对大运河工遗产廊道的基本范围与层次,以及规划设计的方法进行了论述。(上篇见本刊6月上半月号)  相似文献   

12.
冯君明  李运远 《风景园林》2018,25(12):93-98
遗产廊道作为一种线性文化景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城市化发展环境,其文化保护与转型发展将成为传承历史文脉、提升片区活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相关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此为研究导向,结合适宜性理论研究提出该方法与遗产廊道保护等工作结合的构想,首先整体分析遗产廊道研究与实践现状,总结其保护与发展需求;其次以大同市新荣区古长城为例进行适宜性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深化遗产资源与环境研究;最后结合适宜性结论与实地探究形成具体保护策略,主要包括遗产修复、廊道保护、区域协调等3方面,最终实现适宜性分析在遗产廊道保护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3.
遗产廊道是美国针对其大尺度文化景观保护的一种区域化遗产保护战略方法.本文从自然资源保护、历史与文化资源保护、慢行游憩系统完善、解说系统构建、市场与营销策略以及管理体系等六个方面对美国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与管理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国大运河的整体化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 的城乡环境遭到城市化浪潮的冲击,大量建 筑文化遗产面临自身衰败和生态环境破坏的 双重压力。如何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有效保护 遗产廊道是未来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廊道 适宜性理论,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提出了 结合遗产廊道整体性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构 想,利用GIS技术进行江门市文化遗产廊道 构建研究:首先通过生态敏感性分析获得研 究区域高中低敏感区的主要分布情况,通过 生态适宜性分析获得研究区域土地开发建 设适宜性分区的主要分布情况;然后对研究 区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价值评估与空间分布集聚分析,确定文化遗产廊道的主题与基本空间格局;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模拟空间 可达性,得出潜在的文化遗产廊道区域;最后,结合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得到最 终的江门市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空间网络。文化遗产廊道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结合将实现从文化遗 产点到历史文化空间的视角转变,本研究希望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廊道的规划与研究提供 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徽州古道是文化廊道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和典型徽州地域文化特征。从廊道遗产的视角,以徽宁古道忠烈庙为例分析徽州古道遗址的构成,以此提出树立"廊道遗产"的概念并以此促进其科学保护,以及构建"户外活动+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综合利用模式,以期为徽州古道文化廊道遗产的保护做出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遗产廊道通过遗产的线性串联达到遗产区域化保护的目的,实现自然、经济、文化共同发展。道路交通型遗产廊道是遗产廊道的一种类型,即线性遗产景观沿交通路线分布。莫干山路作为杭州的百年道路,其沿线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与旅游资源,以此条交通干道为依托,将工业遗产资源与自然景观、游憩环境整体贯穿融合,构建一条特色鲜明、规划有序、保护得当的工业遗产廊道,实现遗产资源的整体保护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郭璇 《室内设计》2013,28(4):24-31
针对当前我国抗战遗产的保存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文章在吸收国际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一特殊遗产类型的特征及其文化意义进行界定;并以战时陪都重庆为例,从遗产资源的调查与评估、保护的空间体系建构、保护的适宜性技术以及遗产资源的展示性利用等方面剖析了抗战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内容与方法。研究对遗产的范畴和价值体系进行了拓展,并在大尺度区域遗产的保护、保护技术地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以及物质与非物质遗产要素保护的整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历史遗产保护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国内关于遗产廊道的研究自概念引入、逐步深入已过20年。文章利用CiteSpace软件与文献计量统计,将CNKI数据库中2001—2020年的国内遗产廊道文献进行知识图谱绘制。文章从文献时间分布、研究机构,以及作者、研究热点及演变过程分析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论述。结果表明:国内关于遗产廊道的研究是一个渐进过程,较大的文献量出现于2014年,近几年持续增温;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构建策略等主题是研究的热点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遵循了从早期理论辨析,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再到更加细致化、系统化的基本规律,同时强调将遗产廊道与区域宏观发展战略结合也是其重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工业遗产廊道是在将工业遗产作为其核心构成资源的遗产区域内,将呈线性分布、具有共同历史主题的工业遗产资源,以及沿线其他自然、游憩资源串联起来,实现地区工业遗产保护、生态与环境、休闲与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等综合目标。西南三线在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铁路是西南三线工业形成“两基一线”工业布局,并形成重庆、成都、攀枝花、昆明、贵阳几城相互协作、相互支援完整体系的重要元素。铁路沿线遗留下的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为建立遗产廊道创造了条件。反过来,遗产廊道概念也有利于形成西南区域联合体,在保护和再利用过程中,开展协作,实现联合相近的工业遗产资源,通过捆绑式资源组合,共同打造城市工业遗产品牌,最大限度发挥区域工业遗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和产业不断升级转型,大量的工矿遗迹遭弃置,为了保护其中有价值的遗存,提出工矿遗产的概念。在对工矿遗产概念提出的现实背景和工业遗产、地质遗产、矿业遗迹等与工矿遗产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矿遗产进行定义并对工矿遗产分类体系进行初步的建构与代码编制,以此作为一个普遍接受的分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