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水淡化副产浓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资源,将浓海水增浓精制可以得到高浓度的盐水,得到的高浓度盐水可以作为氨碱法纯碱生产的原料。采用等温法测定了0℃时Na2CO3-Na2SO4-Na Cl-H2O四元体系相平衡溶解度数据,绘制了相图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0℃时该体系生成1个等温共饱点和3个结晶区,其中Na2CO3·10H2O结晶区面积较大,可用于碳酸钠水合物法增浓海水的工艺研究。物料守恒计算得出,该技术可使浓海水增浓80.56%,浓缩后氯化钠的浓度为原浓海水的5.14倍。碳酸钠水合物法增浓盐水用于纯碱生产的原料,可以减少原有纯碱生产工艺的化盐过程,有利于实现副产浓海水利用的最大化。该技术为浓海水高效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浓海水—钙法(轻烧白云石、石灰)制取氢氧化镁具有生产成本低、资源丰富的优势,但传统钙法生产的氢氧化镁存在杂质含量高、产品纯度低等缺陷。本文以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为基础,从原料预处理、氢氧化镁合成、硫酸钙沉降、沉淀洗涤等方面对浓海水—钙法制取氢氧化镁的工艺进行改进,并在河北黄骅完成万吨级示范工程建设和试运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工艺制备的氢氧化镁质量符合行业标准要求,氧化钙含量明显降低,同时得到高质量的副产硫酸钙。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电渗析法海水淡化副产的浓海水浓缩制备液体盐工程化研究,考察了电压、进水量等因素对溶液中NaCl含量、回收率、产量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压190 V、进料体积流量12 m~3/h条件下,溶液中NaCl的质量浓度可达183.2 g/L,回收率42.7%,NaCl产量为175.0 kg/h,电能耗可控制在200 kW·h/t(折算为100%的NaCl)以内。副产的淡盐水水质符合GB 3097-1997的第一类海水标准,若外排对环境无害。  相似文献   

4.
浓海水处理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浓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对浓海水进行处理与处置,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水收率,还可以实现对浓海水中化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文中分析了浓海水排放后盐分、化学物质、重金属及温度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介绍了共晶冷冻结晶、多效蒸馏、膜蒸馏、电渗析、正渗透五种浓海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列举了部分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实际工程案例,并对多种工艺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浓海水处理与综合利用集成技术将成为浓海水处理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浓海水综合利用可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减少浓海水的环境影响。随着海水淡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提取技术的提升,商业化的浓海水综合利用正在逐步成为可能。总结了国内外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我国浓海水综合利用产业的经济潜力,结果显示我国现有膜法海水淡化工程满负荷运转时,浓海水排放量约为169.69万m3/d,B,Li,Rb是浓海水中浓度较高、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几种物质,如能实现连续生产,其经济价值将是现有淡化水生产的3倍以上。此外,本文总结了浓海水中镁、钾、铷、硼、锶、锂等的提取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水淡化后浓海水综合利用问题,开展相平衡研究,提出硫酸钠水合物法增浓海水的方法。等温法测定了5℃时Na+, Mg2+//Cl-, SO42--H2O四元体系及其子体系的相平衡溶解度数据,绘制并分析相图特征。结果表明:5℃时该体系存在2个等温共饱点和4个结晶区,十水硫酸钠结晶区形成面积较大,可用于硫酸钠水合物法增浓海水研究。相图分析和计算表明:该技术可使浓海水浓缩率高达82.78%,无水硫酸钠回收率99.6%。浓海水经精制处理后可作为制碱生产的原料,节省制碱生产过程中的化盐过程,为综合开发利用淡化后浓海水提供理论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纳滤膜软化浓海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俊生  焦亮  刘杰 《水处理技术》2012,38(11):81-83,89
利用纳滤膜对海水淡化副产浓海水进行了纳滤软化试验,考察了操作压力、进水流量及盐度对膜通量和浓海水中主要离子截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操作压力,膜通量呈线性增大趋势,离子截留率先增大后趋于定值;提高进水流量,膜通量增大,离子截留率变化不大;随着进料盐度升高,膜通量和离子截留率均呈下降趋势。在操作压力为1.2MPa、进水体积流量为300L/h条件下,浓海水含盐量为66.8g/L时,对K+、Na+、Ca2+、Mg2+、SO42-、Cl-的截留率可达5.17%、-0.06%、58.41%、93.38%、100%、9.67%,NaCl的回收率可达54.32%,从而达到了软化浓海水的目的,为浓海水制盐提供了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8.
海水淡化后的副产浓海水含有较高的氯化钠及钙、镁、硫酸根等离子,如果直接排海,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而其中的氯化钠是纯碱生产的主要原料,在经过一系列增浓、除杂、精制等工艺技术处理后,将浓海水有效的用于纯碱生产中,实现了浓海水的原盐资源及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本文就废浓海水化盐精制工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卜义  王建友 《化工进展》2014,33(11):3067-3074
对海水淡化过程产生的浓海水进行再脱盐,可进一步提高淡水回收率,并有效避免优质化学资源的浪费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本文介绍了多效蒸馏、共晶冷冻结晶、电渗析、膜蒸馏、膜结晶等浓海水再脱盐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实例和新进展,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对基于多种热膜集成过程的浓海水“零排放”和综合利用技术进展作了重点讨论。最后指出,除相对成熟的多效蒸馏法和电渗析法外,其他多数浓海水再脱盐技术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将反渗透与可再生能源驱动的膜蒸馏技术进行耦合发展高效盐化工将是浓海水处理领域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过流式电容法(FTC)排出的海水淡化浓盐水为原料,按照制盐工业通用国家标准中的化学分析方法并结合钾钠火焰光度计等仪器分析方法,在蒸发率不同的情况下测定了蒸发结晶盐及剩余浓盐水中的元素组成。对不同蒸发率条件下析出盐和剩余溶液中元素组成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对蒸发剩余溶液中的离子含量进行数据拟合,利用溶度积常数回算得到的误差符合标准。在浓盐水蒸发率为12.67%~39.33%时可以得到平均质量分数达到99.08%的氯化钠;在蒸发率为72.58%~81.58%时硫酸钙析出最多;在蒸发率为66.00%~81.58%时镁盐析出较多。得到的析盐规律为进一步对FTC海水淡化浓盐水进行资源化处理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制冷剂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的研究进展。概括描述了制冷剂气体水合物的相平衡热力学、结晶动力学研究,介绍了水合物蓄冷系统及蓄/释冷过程的研究成果:相平衡研究水合物形成的压力、温度条件;动力学研究水合物的生成,包括添加剂和外场等的作用;蓄冷过程研究系统运行可靠性及优化控制。最后简要展望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开展浓海水综合利用,既能实现对淡化后浓海水的零排放,又可以有效利用其中宝贵的化学资源,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显著。本文归纳了当前国内外浓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重点介绍了与滩晒制盐及盐化工结合的技术、基于电渗析浓缩制盐的技术、综合利用制液体盐等技术,分析了各自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时间、空间等角度阐述了各技术的应用条件及前景。最后指出,电渗析与纳滤等膜分离技术的集成是未来实现工厂化制盐及盐化生产前景较好的方式,并提出开发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高、占地少、利用可再生能源、综合提取锂、铀、硼、碘、铯等微量元素的新工艺是今后我国浓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与处理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分析了不同海水淡化方法浓盐水的主要特征,介绍了国外常用的浓盐水排放和利用技术,包括直接排放法(排入海洋、地表水、污水处理系统等)和浓盐水再利用(灌溉、考虑制盐、提取化工原料)两类。文章分析了上述浓盐水处理技术适用的条件及其优缺点,指出了我国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制定相关法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浓海水提镁过程中碳酸钠法除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浓海水提取浆状氢氧化镁的过程中,钙离子的存在是影响氢氧化镁产品纯度的重要因素.主要对浓海水提镁过程中的碳酸钠法除钙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分离方式、碳酸钠加入量、搅拌速度、陈化时间和反应时间对钙离子去除率和镁离子损失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操作条件:反应温度为20~25 ℃,碳酸钠加入量为理论量的1.3倍,反应时间为4 h,陈化时间为48 h,搅拌速度为200 r/min,分离方式为抽滤.在此条件下钙离子的去除率在60%以上,有效解决了用浓海水制备浆状氢氧化镁产品中钙含量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准确分析浓海水中溴离子的浓度具有现实意义.系统介绍现今常用的几种分析方法,并分别探讨其各自的优缺点,以供在不同的条件和要求下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主要有:甲基橙目视比色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及离子色谱法.目前只单纯使用以上分析方法,难以实现高标准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因此对浓海水的预处理也相应...  相似文献   

16.
新型水合物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利用固体水合物的生成实现混合物分离的技术及其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成果。随着绿色化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该技术方法将会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水合物法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从水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出发,对基于水合物形成和分解的分离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基于水合物的分离技术,包括气体分离和水溶液分离或提浓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水合物法分离的研究现状、相关技术内容和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HCFC-141b在含盐溶液中的水合和分解过程,测定了水合物分解后的盐度变化.结果表明,HCFC-141b在盐水中生成水合物的过程中,盐水的浓度对水合物生成的过冷度有一定影响,浓度太低或太高都对过冷度影响不大,1.0%的氯化钠可以有效减小过冷度.测量水合物分解后的水溶液发现盐度显著降低,用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可以达到海水淡化的目的.根据水合物的特点设计了水合物法海水淡化的试验装置,筛选了适用于该方法的水合物工质,其中乙烷为最好的水合物法海水淡化工质.通过计算发现加大气体流量、提高充气压力和改善生成条件可提高淡水产率,当50%的气体参加水合反应则淡水产率可提高到1.25 L·min-1.  相似文献   

19.
海水及浓盐水烟气脱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淋空塔对海水及海水淡化浓盐水的脱硫效率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了SO2质量分数、液气比、温度和流量等因素对海水烟气脱硫效率的影响,重点比较了海水、蒸馏法浓盐水和反渗透浓盐水的脱硫效率,并对塔底吸收液的温度、pH值、SO32-及SO42-质量分数的变化进行了考察。试验表明SO2质量分数、液气比对海水烟气脱硫影响显著,而温度、气体流量对脱硫效果影响较小。当液气比为9.6 L/m3、气体停留时间为3.08 s,SO2浓度小于1 000×10-6时,海水、蒸馏法和反渗透法浓盐水的脱硫率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海水淡化副产物浓盐水的产生过程、主要污染物、水质特征和对环境和人体易产生的危害,总结了排放、深井注射、热处理技术、膜分离方法等处理浓盐水的技术方法、工艺原理、使用条件、处理效果及其优缺点.提出了未来浓盐水零排放技术,通过对其原理的分析明确了该技术的发展优势(实现水和固体产物的双回收)以及限制目前规模化推广的运营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