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22,(2):58-60
通过对“金融基础”课程的分析,确定好课程的知识、能力和思政目标,将爱国情怀、民族自信、法治意识、职业操守、诚实守信、工匠精神、严谨求真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采取提高专业教师思政素养、遴选合适的课程思政融入点、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措施,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育人效果,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对专业内容的掌握,提升专业认同感和独立思辨能力,培养不怕困难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守法合规、诚实信用、服务客户和创新创业能力,增强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路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从十九大召开以来,以教研室、课程组为单位组织各类思政进课堂的讨论与思考,《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要求,针对路桥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元素如盐在水的融合,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三全育人.  相似文献   

3.
岳华 《华中建筑》2020,38(9):134-138
《建筑设计入门》课程是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为高职一年级学生创建的启蒙性课程。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因此,以课程教学为抓手,除了对学生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政教育也非常重要。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建设目标,该文以《建筑设计入门》课程为例,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课程思政的策略,探索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多环节的全课程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立德树人、以德铸魂,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通过分析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优势,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对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探索,挖掘思政素材。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建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入方法和途径,对思政与专业教育结合提供示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对基础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结合长沙理工大学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教改实践。  相似文献   

6.
结合对工程教育专业论证标准的学习和多年工程教学体会,分析了本科高校基础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用工程案例构建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力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和技术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付涛  倪玉双 《重庆建筑》2023,(10):74-76
《房屋建筑学》课程涉及对象为房屋建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因而给课程教学提供了便利,也是课程思政教学顺利展开的有利因素。该文以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为前提,发掘《房屋建筑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效融入工科大学生专业教育,并为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提供了一些思路,重点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8)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功能在服务于大学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方面还未能充分发挥,为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以提升大学生的智育和德育共同发展为主要目标,在大学物理教学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在课程改革中强化顶层设计,内容不断充实融入思政元素,赋予该课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功能。课堂教学中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使得大学生逐渐理解并深化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以党员教师为骨干,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力,使思政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上述改革措施有效挖掘了大学物理课程的思政功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其教学特点的"课程思政"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将思政融入专业课实训教学中,以教学带动科研探索,以教学效果带动专业互动。不拘泥于传统专业实训课堂教学,将思政理念贯穿专业知识讲授过程,将素质提升作为专业实训课程考核体系的一部分,让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以职业素质提升和技能培养为导向,才能更贴合建筑企业对技能岗位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深刻了解课程思政内涵、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要素及其实施路径的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提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5个思政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类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及其对应的知识或能力目标,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个目标融为一体,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思政元素发掘、教学方式创新和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改进四个方面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落实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下的新青年需要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培养,目前包括土力学在内的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注重"育才重器",忽略了"育人育德",难以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文章以土力学课程为例,论述了土力学课程基本概念、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并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土力学课程思政改革:一是从土的基本性质、土的渗流问题、土中应力计算分析、土的抗剪强度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等理论知识点探索思政元素,挖掘蕴含思政的一般性哲理;二是将理论知识点引入具体工程案例中,实现实践启发式思政教育。文章提出的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为构建新时代下土力学课程体系的思政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以期达到较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土力学课程既包含科学原理,又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密切联系。如何深入浅出、结合工程实践开展教学活动至关重要。教师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既有趣味性,又与土力学课程原理相通的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联想展开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活跃气氛、提高学生学习专注力的目的。通过开发演示教具,将复杂原理具象化演示,提高教学效率,并发挥土力学课程与思政紧密相连的天然优势,在课堂中融入历史文物、重大事件、重大工程等信息,最终达到轻松趣味、具象演示、融入思政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新工科背景下,土力学课程思政在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性质与特点,分析了各章节思政元素,重点从课程大纲、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土力学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通过课程思政和试验思政,力求双管齐下让学生进入和走出"小课堂",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实现土力学德育和智育深度交叉融合的合力育人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如何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把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是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土力学教学的实践为例,从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设计、课程思政实现的方法途径、建设模式、教学设计和成效等方面对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进行了探讨,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王博  李红  吴涛 《高等建筑教育》2021,30(5):185-190
针对目前高校工科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重视专业培养,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而忽视"育人"工作的问题,以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课程为例,在分析课程内容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及方法,介绍了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情况,并确定了课程思政目标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专业课程中应融入思政元素,实现协同育人。但是如何在专业课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达到“如花在春”“润物无声”的效果,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本文以土力学专业课为例,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思政目标,从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案例中有机融入。这样由面到点、层层深入地剖析了从传统专业课到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并结合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经历,提出了修身、建库、研讨等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思政”示范性课程的建设,在分析课程思政开展方式的基础上,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探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和思路,并提出“信仰+情怀+素养”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以郑州大学土木类研究生为例,针对桥梁结构计算理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实践平台是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是有效利用前沿技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科学设计和有效实践,突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局限,扩大了实践教学的覆盖面,增强了实践教学的即时性,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专业实验课程是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以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课程为例,充分分析课程特点,在工程师职业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诚信、友善、互助、合作"的价值观3方面挖掘思政元素,并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环节并实现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得到有效促进,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的兴趣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