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预制构件的质量是影响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而现有的预制构件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不全面,因此对装配式预制构件质量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亟待开展。在对预制构件质量风险进行系统概述和分类的基础上,基于江苏省13家成规模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企业调查采样数据,构建了管理风险、环境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六个方面以及18个二级指标的装配式预制构件质量风险网络评价模型,并阐述各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装配式预制构件质量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 13家装配式预制构件质量风险总体处于一般水平;(2)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较其他类别风险高;(3)建立的装配式预制构件质量风险评价模型评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装配式施工技术是在指定加工厂生成混凝土构件,运至现场后进行吊装拼接、对接孔洞、预留插筋以及安排灌浆等工序,最终构建出完整的结构体系,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有明显的影响,需加强探讨,妥善应用。本文结合某装配式建筑工程实例,根据工程条件分析预制构件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预制构件的生产方法、模具制作及安装、预埋件布设等方面。施工单位通过合理应用预制构件施工技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了预制构件的施工作业,不但保证了施工质量,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效益,由此证明预制构件施工技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对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并基于模糊理论,构建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首先,建立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该指标体系并融入模糊理论,构建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进行实例研究,并得出该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结论.基于模糊理论的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可以将各项指标很好地进行量化,使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可靠,具有较大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造价组成,对比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现浇结构的造价差异,结合BIM技术,从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及安装全过程提出了控制装配式预制构件造价的具体方法,提出了住宅全装修和工程总承包模式等降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的有效措施,并分析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综合效益,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造价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装配式建筑因具备安装速度快、施工质量高等优势,已经在很多工程项目中得到了推广.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的合理利用,能影响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本文以聚龙小区工程为例,对于基础准备工作、预制构件生产、预制构件运输、构件的堆放管理、成品的保护处理、预制楼梯件吊装、叠合板吊装等内容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快施工技术的应用速度,提高装配...  相似文献   

6.
受到原有管理方法安装信息反馈不及时、精准度不高的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效率得不到有效保障。本文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研究装配式建筑安装过程的管理方法。在动态布置建筑安装场地前提下,基于BIM技术跟踪监测预制构件的安装,实时反馈信息管控安装过程并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从而完善装配式建筑安装过程的管理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以不同属性的预制构件在安装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为基础,信息吞吐量较传统方法有所提高,能够及时反馈安装信息,有效保证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效率,具有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芮 《中国建材科技》2021,30(4):136-137
BIM技术促进了装配式建筑发展。本文基于BIM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首先在系统性、动态性、协同性和可扩展性等原则下,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然后结合工程案例,运用质量管理体系对预制构件厂生产和施工现场吊装施工质量进行管理,提出碰撞检测、构件信息统计和项目进度信息等质量管理内容。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分析了BIM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制造中应用的意义,介绍了基于BIM技术的预制构件库的创建、预制构件编码方式和构件生产工艺设计,并对基于BIM和RFID技术的预制构件生产管理进行了阐述,包括生产计划制定和优化、技术交底和生产任务的布置、构件生产即时追踪和构件质量检测等.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预制构件装配过程参建单位间信息沟通效率、协同管理智能化程度和全过程数据集成能力,在分析传统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模型局限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模式、确定装配式建筑管理功能框架,设计并开发了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平台,并在泾河·荟智广场项目进行了应用。平台应用后,明确了装配式预制构件控制性节点,便捷化预制构件信息采集方式、可视化呈现构件状态和预警施工问题,有效指导项目管理,减少了窝工、返工现象,提升了项目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设计信息缺乏互操作性、信息传递缺乏时效性、装配过程缺乏精准性以及大数据管理等难题,提出将建筑信息模型、P-BIM、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北斗定位技术、云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中。以期实现装配式建筑设计信息无缝对接,设计、生产、运输、装配全过程实时信息的可视化和实时监控管理,预制构件装配精准化,城市大规模装配式建筑群大数据的互通与管理,从而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建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装配式建筑吊装过程的安全风险性,在风险因素交互耦合视角下,通过识别 21 项装配式构件吊装过程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基于相互作用矩阵求解各安全风险因素权重值,分析安全风险管理需求。将 NB-IoT 技术引入装配式建筑构件吊装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中,结合该技术的特点及优势,建立基于 BIM+NB-IoT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吊装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现装配式建筑吊装过程信息化管理,保障吊装质量与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装配式建筑整体绿色施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区域性生产基地的布局选址是装配式产业发展的关键部分,不当选址会导致预制构件运输成本过高且局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通过研究相关选址文献,选择重心法并对其进行一些改进,一方面基于预制构件运输过程状况对重心法算法系数修正及调整,使得模型更加符合实际要求;另一方面结合聚类算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使模型满足多个基地布局选址要求。通过案例实证表明,改进的重心法模型既能实现多基地布局选址的要求,又能为装配式生产基地布局选址的相关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科学评价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提高相关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以适应装配式建筑大规模建设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 COWA-G1 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 Vague 集理论对关键指标进行筛选,从而构建出全面系统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层级指标的内涵及特征采用 COWA 算子和 G1 法对其分别赋权,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建造全过程各阶段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青岛市万达小学建设项目进行实例分析,验证了综合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分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关键建造质量风险因素,提高相关方质量管理水平,对建造质量风险因素进行收 集归纳,建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模糊 TOPSIS 和变权法改进的 FMEA 风险评价模型。 考虑装配式混凝建筑风险指标评价要素状态值的多变性,将惩罚型变权法引入评价要素客观权重确定中,建立各风险指标 评价要素的加权规范化矩阵,再利用 TOPSIS 逼近理想解的原理进行风险排序,得到风险优先等级,并结合实例验证该方 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装配式混凝土建造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社会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具有“四节一环保”的优点得到全面推广。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装配等多维空间作业,而其特征和施工特点决定对于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评价复杂程度高,且风险易叠加。因此,开展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评价研究具有其重要性。分析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管理特点,引入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评价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将其应用于具体项目中,为装配式建筑安全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川藏铁路建设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要求严格,现场施工作业环境恶劣,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需要在预制工厂生产大量构配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装配。通过对预制化生产物流运作过程分析,总结了川藏铁路建设预制化生产物流的运作特点和管理要素,提出了基于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信息平台的预制化生产物流一体化运作管理模式。并对川藏铁路预制化生产物流中不确定性因素的根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时空对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进度管控水平,确保轨道交通项目在复杂施工环境下顺利开展。依托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实践,分析项目进度管控的重难点问题,并对比了几种常用进度管理方法。考虑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过程中时间、资源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提出适用于复杂施工环境下的轨道交通项目进度管控方法,并以石碶站B 号出入口工程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工序工期估计和缓冲区设置的关键链技术有效缩短了项目工期,提升了项目进度管理水平,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查阅、相关政策及问卷调查,从设计阶段、采购阶段、制造阶段、装配阶段及外部因素等 5 个方面构建影响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指标体系。将三角模糊数引入到 AHP 中,提出了基于 FAHP-DEMATEL 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模型, 并以甘肃省某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为例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甘肃省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关键影响因素为利益分配制度、构配件生产成本、政策激励程度、运输成本、参与方战略协同度及构配件的质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甘肃省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分析装配构件生命周期中环境-经济影响,基于生态效率方法,构建生命周期评价与生命周期成本分析集成的环境-经济评价系统;并以 1 m 3 预制混凝土叠合板为例,研究其生命周期环境、经济和生态效率。环境影响评价采用中点影响类型,分别使用目标距离法和社会支付意愿计算总环境影响潜值。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固体废弃物、矿石资源及化石能源是预制叠合板环境影响的显著指标;环境成本占活动成本的比值为 22.06%;原料开采、生产过程中生态效率最小,说明此阶段对环境影响的贡献最大,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效益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