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新工科建设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今后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体现在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建材行业已经开启了由中低端为主体转向高端发展、跨界发展的新业态,必须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新工科建设中高等工科教育仍存在问题和挑战,工程教育在新工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仍需要调整和适应。一是要树立"大工程观";二是坚持并落实"学生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1)
"新工科"人才培养具有明确的社会需求导向性,体现了信息化条件下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和融合对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特别是"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新要求。需着力从确立"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明晰"新工科"人才能力矩阵、明确"新工科"人才的核心素养的前提下,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核心,推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再革命",创设有利于"新工科"人才成长的"场域",推动OBE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推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工科体系出发,以培养“新工科”时代背景下的土木工程人才为导向,剖析现阶段传统工科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论证“新工科”的必要性,根据中国发展与时代需要,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综合论证,提出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和具体措施,旨在为社会培养新时代综合型土木工程人才。同时,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改革、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培养“新工科”型土木工程人才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4)
教育部提出高等工程教育的"新工科"行动计划,以应对新经济与新产业对"新工科"人才的战略需求,我国传统的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已然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特征,总结了汽车类专业工程人才培养的新趋势,提出了提高汽车类专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举措。在不断探索汽车类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过程中,持续优化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为深入推进"新工科"汽车类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为汽车产业创新型、多元化的"双创"工程人才培养建立崭新范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3)
近年来,为满足人才培养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提出"新工科"建设思路,旨在加快推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步伐。在新工科建设的过程中,校企联合战略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新工科"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工科教育体系中的不足之处,然后从校企深度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和双导师制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8)
新工科概念给我国工科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方向,自动化专业与新工科的内涵发展密切相关,传统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在新工科背景下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从人才培养体系目标定位,深化专业改革的主要措施和质量保障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2)
"新工科"建设提出工程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为新工科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
针对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通过分析传统课堂教学理念与新工科背景下教学理念的差异,结合土木工程隧道工程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基于互动式教学,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文章探索了基于新工科教学理念的高等工程教育课堂教学方法,为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建设是中国工程教育应对新技术和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更需要适应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新要求。创新能力是新工科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意识、创新视野和专业知识等。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促进创新思维,以及开展多层次全过程的创新实践以提升创新技能是提高新工科土木工程人才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3)
近些年,随着新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全球一体化的深入,新经济进程的加速演化,在新的形势下,对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深化和贯彻。"新工科"概念的提出,给教育改革指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工程能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对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全面型、多学科多层面交叉型人才做了进一步地探讨,并依托学科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对新形势下高校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素质复合型和管理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土建类专业的目标需求,培养体系中课程的迭代更新则是其中的关键。以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新工科专业为例,结合新时代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实际需求,创新性地提出“土水交融通”的先进教育理念,构建了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专业以强智能和强实践为核心的“五强一化”课程新体系,探讨了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专业在创新与实践、前沿与智能化两个方面的改革和实践经验。“五强一化”课程新体系实现了大土木融通的培养模式,开辟了土建类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方向,可为高校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7)
产业发展和技术革命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服务于产业发展,即为新工业化提供人才,进而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另一方面,新工业的发展也促进教育的改革,因为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型工程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产业的发展,亟待解决新工科建设问题。新工科建设,是一项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具有颠覆性的系统的建设工程。在新经济化的趋势下,新工科建设要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及能力的培养的不足。本文首先界定新工科的内涵和阐述国内外发展现状,然后针对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不适应点,从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新平台三方面阐述发展新工科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新工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对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满足行业对工程造价人才能力的要求,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是紧跟数据时代的大方向,将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专业培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融合方式,培养新时代下的“数智工程造价”新型人才。基于此,以天津理工大学新工科背景下的“数智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析了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为应对新形势提出的工程造价人才新要求,从培养体系、培养工具、思维创新、校企合作四大方面进行了“数智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通过对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可以从增强岗位胜任力、优化人才培养工具、形成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和加强校企合作四方面入手,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数智化人才培养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为其他高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经验借鉴。工程造价人才培养体系只有融入数智化发展的浪潮,进行数智化模式的更新,才能培养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铸造新时代的工程造价新风貌。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模式,对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支撑体系的专业课程教学优化提出新要求。以《泵与泵站》课程为例,从课程特点、课程目标、教学实施及教学反思方面入手,探讨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为达到培养目标,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导向,坚持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工科建设作为积极回应应运而生,成为当下中国工程教育的热点。文章通过对新工科教育理念和建筑行业人才新需求的解析,阐释了在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建筑产业转型背景下,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建设"智慧建筑与建造"新工科专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建立了"智慧建筑与建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建构了其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与其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分析新工科人才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面向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建构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指标框架。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制定智能建造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从学习结果界定智能建造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树立素养本位的专业教学理念、探索行动与反思的工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新工科人才学业评价实施建议,体现了工程教学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对新工科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建筑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对BIM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传统的BIM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挑战。分析高校BIM人才培养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凝练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融合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协同能力”的实现路径,为国内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中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在此机遇下,传统的工科专业亟待改革。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及建环专业的特色,介绍了建环专业"新工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并对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1,(1)
高校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不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对优化材料专业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深远意义。文章强调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五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明确人才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合理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利用多元化课堂教学新模式,结合创新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材料专业人才,提升学生"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32)
针对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从"PCB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基于新工科评价体系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工程实践人才。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科竞赛中PCB制作的废板率显著下降,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