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韧性景观有利于构建生态城市。文章基于生态韧性理念,研究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韧性景观。其分别从宏观的城市山水空间韧性景观体系、中观的历史街区韧性景观体系和微观的宅院韧性景观体系等三个层面深入剖析多层次韧性景观分布特点、空间形态特征和营造设计特质。揭示“城市-街区-宅院”联动的多元尺度韧性景观设计可以营造高效稳定的街区韧性空间结构,应对城市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以期构建和谐人地关系,为绿色、活力、健康的生态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厦门集美学村历史街区社区营造与实施,探索在"慢城"理念导引下慢社区的空间构成关系,并指出"慢城"模式对中国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与影响、与传统邻里社区的差异以及对历史街区中社区营造的适应性特征。试图依托学村独有的资源要素,从空间契合发展、混合用地布局、绿色慢行交通、特色社区文化与活力公共空间视角,提出针对性营造策略,期冀为构建极具地域特色的历史街区慢社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7,(11)
历史文化街区既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及风貌特色的空间载体,又是体现城市空间品质及活力特色的重要场所,而以原住民为活力主体的空间提升是活化历史文化街区的根本内在动力。文章基于原住民空间融合的理念,通过对街道空间活力影响因子的分析与筛选,构建街道空间活力因子体系,并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探讨基于原住民空间融合的街道空间活力提升策略,以期从提升空间活力角度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原住民社会融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郑州市管城区的老旧居住街区在街区环境、道路系统、建筑性能、公共配套、公共空间、街区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倡以微更新的方式来改善老旧居住街区环境,明确阐述老旧居住街区微更新的可行性与意义,从物质空间、街区环境、结构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了老旧小区"微更新"的主要策略,并从提高街区环境质量、增加街区结构及功能、优化街区尺度、丰富街区空间感受、优化景观节点、促进邻里交往的角度提出更新策略.将低碳理念与公共空间微更新相结合,提升老旧居住街区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如何为传统产业地带赋能、刺激区域活力是许多城市与地区发展时亟需应对的问题。"硅巷"模式的出现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思路。文章首先分析总结了硅巷的发展起源、内涵及其景观空间特质,并进一步结合规划实践,从片区、地块、街区和节点四个景观规划尺度提出策略。通过点线面相结合、分步实施的方式,将硅巷文化体现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营造硅巷客厅。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街区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历史遗迹和传统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构成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文献总结,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总结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构成的显性物质要素和隐性非物质要素,以及各景观要素的价值与作用。旨在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构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保护与再生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绍兴市建设步伐逐步加快,蕺山历史文化街区与绍兴市空间联系日趋弱化的问题,以绍兴市蕺山历史文化街区活力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句法、百度热力图等方法,探索街区活力强度及内在活力变化因素。研究得出,蕺山历史文化街区内部活力不足,缺乏人流量,空间可达性弱,但其面积较大,保存较完整。预期在充分考虑"人、建筑与空间"的关系后,把握街区定位,建立街区活力复兴对策。  相似文献   

8.
该文选取武汉市昙华林历史街区做实地调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在植入过程中与历史街区的互动关系,分析历史街区的用地演变、交通结构、交往空间、环境质量的变化,对文化创意背景下的昙华林街区的规划设计提出针对性意见,对文化创意产业如何根植于昙华林历史街区、提升创意核心竞争力、避免"千城一面"的尴尬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7,(11)
在"开放街区"和"城市双修"的背景要求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当前城乡规划领域关注的重点。文章针对当前老旧社区存在的发展问题与特征,提出老旧社区品质提升改造设计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城市微空间改造、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开放式街区改造、社区适老化改造、海绵社区构建、步行环境改造和景观特色提升七大领域,并以武汉市青山区老旧国企社区改造实践为例,从七大领域综合探讨老旧社区品质与活力提升的七大策略,以期为其他老旧社区构建高品质、有活力的宜居街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与风貌的展示窗口,具有传承精神文明、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将景观叙事策略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设计,能够强化使用者体验,增强街区的故事性与可读性,使街区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充分的表达。文章从理论出发,探究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叙事性景观设计策略,并以温州“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工程实践为例,分析了叙事性景观节点塑造与空间逻辑构建方法,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7)
以"小街区、窄密路网"为特征的产业园空间模式是提升新型产业园区生活品质,构建网络化、绿色有机生长城市空间的城市更新设计重要手段,也是未来三水新城产业园区城市更新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时代、政策背景,对比案例分析,提出在工业4.0时代,要以网络化开放街区为空间模式,引导构建产业园中园形成产业园区二级产业体系,推动产城融合,促进城市空间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2.
回族历史街区是回族千百年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承载着城市历史的演进和回族穆斯林的传统生活方式,更是城市文化的缩影。以河南省沁阳市北寺街历史街区为例,充分挖掘街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分析回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并深入调研街区,发现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街区特色逐渐消失、风貌破坏严重、空间肌理混乱、街区活力下降等问题。文章从街区活力营造的视角,提出分层次激发街区活力,构建多元化空间体验、营造活力氛围,传承民族特色、延续历史文脉的街区更新策略,为民族历史街区在更新过程中的活力提升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旧街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工作中的重点之一。以清流县城凤翔街综合整治为例,采用“微改造”的理念,从建筑立面、道路空间、道路绿化、景观空间、市政设施、城市文化展示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城市老旧街区综合整治的改造设计思路,论证“都市针灸”和“补丁式”策略的可行性;同时探索老旧街区微改造在提升城市环境、增加城市活力、构建城市文化方面的作用,为同类型城市更新项目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旧工业遗存的更新活化是当前城市存量开发的热点,随着厦门城市用地功能置换的推进,沙坡尾作为厦门目前仅存的最后一处渔港,转向以创意旅游为发展方向的文创街区。本文以沙坡尾创意街区为例,重点分析其在城市职能转变过程中,以政府为导向,以追逐经济效益为目的,对原生疍民及原真性城市记忆进行"清洗式"转换更新,从渔港避风坞转变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的旅游社区的更新模式。从经济效益、更新模式及价值体系出发,剖析在城市社区更新中各关联主体在这场空间话语权争夺中的角力,探讨城市核心地段复合型街区更新存在的问题,探索此类融合街区文化,以工业遗存更新为触媒,以创意产业为外延手段,以产业转型与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复合型街区更新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临海古城十伞巷街区改造为实证,从历史文化街区文脉保护及传承为视角,解析历史文化街区文脉与街区空间营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文脉要素的提炼,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文脉传承、街区空间活力复兴及可持续发展之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对历史街区活力的提升愈发重视,并且在对历史街区的文化建筑以及活力的提升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历史街区的文化与城市的发展以及群众的日常生活关联较少。文章基于文化定位、文化产品、建筑空间、群众参与这四个角度上来对历史街区的活力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呼和浩特市大召寺的实例,对历史街区活力的提升进行系统的研讨。在此过程中,不仅要突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还要加强城市与历史街区的联系,使历史街区既可以保持自身的活力,还可以促进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街区公共空间景观提质设计的方法和策略。首先,通过分析城市更新与老旧街区改造的背景和现状,揭示老旧街区公共空间景观存在的问题。其次,从空间布局和组织、植被和景观元素、材料选择和景观构建以及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等方面,提出提高老旧街区公共空间景观质量的设计要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空间布局和组织、植被和景观元素、材料选择和景观构建、可持续性设计等方面的设计方法和策略。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老旧街区公共空间景观提质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最后,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对未来老旧街区公共空间景观提质设计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梅芸 《华中建筑》2010,28(8):134-135,143
该文从分析昙华林街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点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着手,比较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在确保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文化产业开发的合理性,期望达到在文化历史街区建立保存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发展社会经济和居民安居乐业相结合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传统文化集中、风貌特色鲜明的城市地段,如何实现保护与开发并重、展现城市记忆与城市精神,成为城市更新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所特有的景观基因是储存街区基本构造和特性、还原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的唯一序列。以呼和浩特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HOZO软件对语义编码,从街区空间格局、肌理风貌特征、街区建筑特征3方面构筑街区景观基因体系。同时对各基因进行详细图解和特征解析,厘清塞上老街景观基因的排列结构和空间特征,为草原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与保护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旅游活动目前正在处于从传统的观光式旅游向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式旅游过渡的关键阶段,文化旅游街区不仅是文化旅游的载体,也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街区活力是文化旅游街区存亡的关键。文章以长子虎西街坊为例,以"文化为灵魂、商业为核心、旅游为目的"为主导思想,以文脉传承、建筑及院落构成、"偶然性"原则的导入为手段,以提高文化旅游街区的竞争力与吸引力为目的,营造长子文化旅游街区的活力与优化长子城市空间结构。通过长子虎西街坊的活力营造,为今后晋东南地区文化旅游街区类型项目与研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可行性策略或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