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金岩 《中外建筑》1999,(5):33-34
山地城镇住区将是21世纪隹区建设的发展趋势,传统文化的价值应得以延续及发展。本文作者从传统山地住宅叠院体系再现、山地合院住宅是生态型居住模式等5个不同角度,初步探讨了山地合院同山地传统民居的结合及创新。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2年10月~2013年6月期间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北京农村地区传统民居的现场调研,汇总了北京农村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的院落形式和空间尺度,给出了几种典型院落模型,并应用Airpak和Ecotect等软件对其院落风环境和日照进行模拟分析,对传统民居相关传承因素赋予了科学化解释,为合院式传统民居的改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冀南清漳河谷留存着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人文气息浓厚,地域风貌独特,具有较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文章以冀南原曲村的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民居测绘,从其营造思想、空间形制、装饰技艺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其建筑内在的建造逻辑,并通过与北方平原地区的传统合院民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炼出清漳河谷传统村落民居的地域性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4.
冀南清漳河谷留存着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人文气息浓厚,地域风貌独特,具有较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文章以冀南原曲村的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民居测绘,从其营造思想、空间形制、装饰技艺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其建筑内在的建造逻辑,并通过与北方平原地区的传统合院民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炼出清漳河谷传统村落民居的地域性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5.
高洁 《古建园林技术》2020,(151):52-56转67
众多传统民居面临着去留抉择,工匠断代,匠场衰落,师承体系瓦解,导致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无法传承。探索传统民居的“源”与“流”,归纳构架特征和营造技艺,发掘传统民居大木构架的匠作谱系与流变关系,是继承古建筑营造智慧的关键。云南汉式合院民居与江南传统建筑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明清时期大量江南移民进入云南,形成“汉来夷走”的态势,文化输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营造技术,云南汉式合院民居继承了江南建筑优越的结构适应性,并与本土构造技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匠作体系,传承至今。通过对云南和江南合院民居的构架形式、构件特征和营造技艺的归纳,探索其中的系统性、关联性,促进对非物质营建经验及乡土建筑演化规律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传统合院式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通风、防潮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不改变其传统民居建筑风貌的前提下,提出一种传统合院式民居地源式温度自调节通风系统及其通风降温方法。并以郑州市方顶村方兆图宅为例进行实地技术应用和测试。结果表明,合理安装地源式温度自调节通风系统可在夏季有效提高传统民居室内的通风降温效果,对传统合院式民居的风环境绿色改良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洁 《古建园林技术》2020,(6):52-56+67
众多传统民居面临着去留抉择,工匠断代,匠场衰落,师承体系瓦解,导致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无法传承。探索传统民居的"源"与"流",归纳构架特征和营造技艺,发掘传统民居大木构架的匠作谱系与流变关系,是继承古建筑营造智慧的关键。云南汉式合院民居与江南传统建筑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明清时期大量江南移民进入云南,形成"汉来夷走"的态势,文化输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营造技术,云南汉式合院民居继承了江南建筑优越的结构适应性,并与本土构造技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匠作体系,传承至今。通过对云南和江南合院民居的构架形式、构件特征和营造技艺的归纳,探索其中的系统性、关联性,促进对非物质营建经验及乡土建筑演化规律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传统四合院民居风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仿真,研究了不同合院形式的中国传统四合院民居在建筑设计上适宜冬季风环境的策略。通过分析比较,讨论了院落进深、面宽、楼层高度等建筑细节对四合院民居周围及院内风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京西清水河流域因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以及经济条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山地合院式民居,其空间组成以1个合院单元为基础,根据地形和生活需求进行灵活多变的布局调整。由于院落在空间布局上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因此整体组合既不显呆板又不至于杂乱。建筑主要采用本土材料,以经济实用为主,兼顾美观与象征的意义,一方面是受经济条件、用地条件限制,另一方面也体现清水河流域村民谦逊务实的性格。本文通过探究传统民居的特点,深入理解其本质,以期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滇西合院式民居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典型性建筑群,汉族文化在云南的传播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合院式民居在云南的发展,也是滇西传统建造技术逐渐进步,在吸取汉族优秀文化乃至建筑技术的同时,日益走向成熟。但是,目前对该类型的建筑风格与艺术特点研究不多。该文以斗阁村传统乡土民居为例,在建筑实地测绘基础上,从古村概况、村落格局、建造技术、斗阁村传统合院式民居的类型与测绘实例等方面对滇西合院式民居进行描述与分析,进而从合院式民居在斗阁村的展现形式中剖析出滇西合院式民居建筑发展的规律以及建造特点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李晔凌 《城市建筑》2014,(29):184-184
本文对东北传统合院式民居的风格构造进行了概述,对东北汉族传统合院式民居的空间特点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福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福州传统合院式民居地方特色显著,历史渊源深远,空间形态生动,有很强的模式特征,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体系的优秀范例。该文以福州传统民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合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位于三坊七巷与朱紫坊历史街区内的四座典型民居实例的调研与解读,从基本单元及其扩展、空间组织手法以及空间布局方式等方面对福州合院式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探讨可供当代建筑设计借鉴的空间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东北传统合院式民居的风格构造进行了概述,对东北汉族传统合院式民居的空间特点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自十九大以来,我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提出“美丽乡村”理念,强调资源合理利用。建筑领域也重点关注了对“传统民居乡土建筑”的研究。山西传统民居分布广泛,晋东南地区气候环境:夏季炎热多雨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多风。民居夏季需要通风散热,冬季则需防风保温,所以风环境对于民居空间形成较大影响。文章基于以上背景条件,以晋东南地区三种典型合院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功能空间进行风环境实测,对实测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得到风环境影响下这三种合院式建筑类型的“共通”空间,整合归纳得到统一建筑原型。  相似文献   

15.
冷泉古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两渡镇,村内现存建筑遗产丰富,其中传统民居院落40余座。古村的传统民居以合院式为主,且大部分的正房为窑洞,厢房和倒座房为向内单坡的瓦房建筑,每个院落单元具有很强的围合感,体现了村落的防御性。村中传统民居格局规整、形式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该文旨在通过实地调研、现场测绘、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对古村的民居特色、院落形制和民居建筑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特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社会发展历史影响着当地民居建筑的发展。文章主要以民居类型涵盖面较广的陕西民居为例,从陕北的窑洞、关中的窄合院到陕南的山地住宅,通过剖视其历史背景、形式成因以及相互交叉影响的结果,探究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有限承载力的矛盾形势下,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更新、改造我们的居住环境,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居住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许娟  刘加平  霍小平 《华中建筑》2011,29(8):124-126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山地民居建筑正在面临损毁甚至埋灭的成胁,如何保护现有民居及发展秦巴山地传统民居态势迫在眉睫,尤其是对秦巴山地独有的地域性聚落特色的保护.该文以青木川民居为例,研究整个秦巴山地传统民居的特征以及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及理论,挖掘山地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生态建造经验及生态适宜性技术,对更好地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合院式民居建筑空间虚实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院式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虚与实是合院民居建筑空间的基本构成规律。合院式民居建筑空间通过虚实相生、虚实结合和虚实变化等虚实处理方法,营造出了灵活、自由、含蓄的空间意蕴。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传统民居以及传统的营建技术逐渐不被人们所重视,传统民居建筑日益减少。为了研究焦作山地传统石砌民居的结构与构造特点,对焦作山地多个典型的传统石头村落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当地民居的承重结构和墙体、门窗、屋顶等部位的构造特点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总结,以期对焦作山地传统石砌民居的保护与更新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重庆山地传统民居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但是保护途径不明朗。把山地传统民居纳入产业链中,作为产业的一部分参与产业发展过程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该文通过传统山地民居的两个方面——传统民居建筑和传统民居聚落的分析,总结出了有利于山地传统民居保护的方法途径,希望山地传统民居的光彩通过有效保护得以长久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