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集成项目交易模式(IPD)能有效消除各参与方间的利益冲突,充分发挥BIM技术的工程应用优势。研究BIM和IPD协同模式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两者的应用优势,能显著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综合项目交付(IPD)由于其相对传统交付模式的优势正得到愈加广泛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工程数据存取、分享功能与 IPD 模式高度匹配,能有效提升项目表现。但不成熟的利益分配机制却阻碍了 BIM-IPD 的推行。因此,本文在分析当前 IPD 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项目表现指标及 BIM 应用水平,利用数据包络算法(DEA),计算参与方投入产出效率,作为收益分配主要依据,提出了 BIM-IPD 项目的利益协同系统框架,为未来 IPD 项目的合同拟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集成项目交付(IPD)模式研究高铁建设前期的协同管理,提出将目标定义阶段作为高铁建设前期的第一个阶段,分析不同阶段下的团队构成,明确各参与方的角色与责任,并通过成立多方专职协同小组,建立多方联合议会制度,建立以BIM为基础的协同沟通机制,从而搭建IPD模式下的协同管理平台。以安九高铁为案例,展示安九铁路前期建设过程中IPD模式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将IPD模式引入高铁建设前期,能够有效减少设计变更,提升高铁建设效益。  相似文献   

4.
集成项目交付,即IPD 模式的出现为建筑业长期存在的因各参与方信息流通性差、专业之间缺乏合作、利益方目标与项目目标不一致等原因导致的项目实施效率低下、工期延误、成本失控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分析了IPD 模式的基本特征、将其与传统的项目交付模式比对,IPD 模式更加关注通过参与方协同工作,利益方目标与项目目标绑定提升项目效率。从项目组织结构、合同协议、实施过程、技术支撑4 个方面构建了IPD 模式的管理框架,以期实现良好的项目合作氛围,优化项目管理过程,并指出IPD 模式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的障碍。工程参与者应尽快转变传统的固化思维,主管部门主动引导项目参与方广泛合作交流,积极从政策和法律层面上营造该模式在我国实施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建筑业中各参与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不及时以及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提出KanBIM系统,在分析传统的以BIM作为信息交互平台的IPD项目在信息协同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IPD模式下基于KanBIM的项目信息协同模型,实现了各参与方间信息的及时交流,同时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促进多方协作,为建筑信息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BIM的视角下,IPD实现了信息共享,通过IPD项目团队成员间的协同合作,项目执行阶段的各种问题能够有效避免。一支具备公开的信息共享渠道,风险共担原则和合理的利益分配的团队对一个IPD项目极为关键。本文首先介绍了IPD的背景,定义及特点,总结了IPD模式实施流程区别于传统交付模式的关键点,随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IPD项目团队的组建过程及方法,归纳了各团队成员的责任,并为IPD在我国的发展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集成交付( IPD)中合作组织间合作创新动力因素及如何协调的问题,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合作动力的影响因素,基于 IPD 模式特殊的协作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构建了施工承包方及设计方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参与方跨组织管理能力、管理效率、收益池分配比例、违约奖惩对合作概率的影响。据此,从主动力、源动力及助动力 3 个角度出发,提出提升合作动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IPD模式可为传统交付模式下存在的弊病提供解决思路.在介绍IPD模式及其实现要素的基础上,针对项目交付模式的发展及特点,分析IPD模式与传统交付模式的差异,比较了传统模式和基于BIM的IPD模式信息流传递与共享方式及效率.研究建筑信息模型各功能在IPD项目及各阶段的应用,提出BIM在IPD项目各阶段的建模策略和具体应用方法,为BIM和IPD协同管理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的项目交付模式相比,综合项目交付模式(IPD)能极大地缩短工期、减少成本。IPD模式是目前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其精髓是要求各参与方协同合作。因此,参与者间的合作关系对IPD模式成功实践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各参与者之间的收益和成本,构建出IPD团队进行合作关系的得失矩阵,应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出复制动态方程,并进行了局部稳定性分析,得到整个过程的演化稳定策略(ESS)以及影响演化方向的关键因素,包括各参与者对收益的依赖程度、目标的一致性、信任等。  相似文献   

10.
《施工技术》2021,50(20)
为推动集成项目交付(IPD)在我国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结合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基于IPD的核心原则,建立了装配式建筑IPD应用框架,该框架要求在设计阶段进行多参与方协同设计和协同深化设计,以消除后续生产、施工阶段潜在的预制部品部件重新生产、返工和设计变更风险;在施工阶段基于末位计划系统进行进度管理,提升进度计划的可靠性;全过程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协同工作的辅助工具。对实际工程项目及相关参与方的调研表明,该框架具有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BIM 技术是解决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协同性问题的重要方法,结合驾驭式计算的建设项目施工协同管理方法能够进行实时可视化并能对计算仿真过程进行动态驾驭。通过分析驾驭式计算和 BIM 结合对于施工协同管理的重要作用,利用BIM 理论、工程协同管理理论以及多目标优化理论建立了基于 IFC 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了驾驭式计算、协同进化算法和 BIM 的结合方案用来实现对多目标优化模型的计算。构建了施工阶段的协同管理模型来整合多目标优化流程以及施工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流程,该施工协同模型能够有效地实现施工阶段各个参与方之间的协同工作、对于多目标的协同优化以及对于过程的实时可视化与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2.
IPD 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项目交付模式,其核心支撑技术是 BIM 技术和精益建造技术。通过文献阅读,归纳出 BIM在 IPD 模式中的应用体系:BIM 为 IPD 模式提供数据的储存和交换服务、BIM 帮助 IPD 进行法律事务处理、BIM 帮助 IPD完成设计施工任务和 BIM 有助于 IPD 组织文化的形成。研究 IPD 模式中主要使用的两种精益建造工具——末位计划者系统(LPS)和目标价值设计(TVD),提出两种工具的具体流程和步骤。针对 BIM 技术和精益建造技术,通过实际案例进行阐述,为国内应用 IPD 模式奠定理论基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前景理论,构建业主、全过程咨询方、EPC 企业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方演化博弈系统的稳定点,对影响三方策略选择的要素进行模拟仿真,并分析博弈均衡点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合作成本与损失规避程度是制约三方合作的影响因素;风险态度系数、不合作时的项目收益损失值及合作的额外收益是促进三方合作的影响因素;三方合作收益分享系数与不合作损失分享系数对三方合作的促进作用存在某一阈值。据此提出政府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加强全过程咨询和工程总承包的工程教育及人力资源开发,合理使用BIM 技术、建立有效透明的沟通平台和协调机制等措施及建议,旨在提高三方合作概率,提升项目绩效。  相似文献   

14.
BIM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工程交易流程和交易信息特性,而BIM情境下项目参与方行为策略尚不明确.从工程交易参与方中的建设单位、工程监理方和承包方行为选择角度出发,构建了参与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参与方在BIM情境下行为策略选择;依据分析结果设置BIM应用程度较低和较高两种情景,借助Matlab仿真分析两种情形下三方行为选择演...  相似文献   

15.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阶段性介入设计,远滞后于设计,难以及时有效提供成本决策依据问题,以初步设计阶段为研究范围,以设计与造价的协同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 BIM 和数据库技术,设计相应工作流程,实现设计与造价的协同管理。并以某办公楼项目为例,重点介绍基于 BIM 的造价协同管理模式在初步设计阶段成本控制中的应用,通过与传统模式的时间价值指标对比,验证了造价协同管理模式在成本控制中的高效性,为 BIM 技术推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与造价协同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IPD 模式是一种能够高效节约项目成本的交付方式。IPD 模式在中国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建立一套对各参与方合理的风险分担方案,从而提升参与方合作效率,使 IPD 模式实现高效节约工程项目成本的优势。将 IPD 模式与 DDB 模式下的参与方风险分配比例进行对比,构建基于 FAHP-熵权法的风险评价模型,利用仿真案例,证明了 IPD 模式比 DDB 模式对项目参与方风险分配比例更合理,建立的风险评价模型可行,为我国 IPD 模式从初级阶段过渡为发达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不断涌现,传统交付模式下“松散”的协作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效项目管理的需求。而以合作和精益思想为核心的 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模式逐渐成为建筑业关注的焦点。识别 IPD 的核心要素是成功实施该模式的关键所在,但目前国内对于 IPD 模式关键要素的研究较为欠缺。通过对 IPD 案例及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从合作与精益视角,发现归纳总结 IPD 模式的 5 项关键构成要素。并以 Encircle 医疗急救中心 IPD 项目建设为案例,对上述 IPD关键构成要素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其在 IPD 项目实施中的重要性,为 IPD 模式在中国的应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