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高烈度区的医院住院楼结构工程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使用软钢阻尼器的结构进行了消能减震的设计分析.从阻尼器提供的附加阻尼比、阻尼器出力与楼层剪力之比和层间位移角这3个指标对软钢阻尼器的耗能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作用下,安装阻尼器楼层的阻尼器出力与楼层剪力之比均高于19%,软钢阻尼器可以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昆明某高层建筑消能减震结构共布置84个黏滞阻尼器,阻尼器采用肘接布置形式。针对该消能减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分别采用ETABS和Perform 3D软件对结构在小震和大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分析,采用两种方法对附加阻尼比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消能减震结构的楼层剪力、楼层弯矩、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均减小20%以上,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小震作用下,结构各响应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附加阻尼比满足设计4%要求,能够达到"小震不坏"的设计目标。大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基底剪力和顶层位移变化稳定,屈服过程总体上符合连梁、框架梁、剪力墙和框架柱依次屈服的机制,能够达到"大震不倒"的设计目标。本工程主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不应降低。肘接式支撑放大了阻尼器的变形,增加了阻尼器耗能效率,小震作用下阻尼器位移是层间位移的2.43倍,大震作用下阻尼器位移是层间位移的1.74倍。  相似文献   

3.
以位于8度抗震设防烈度区的某框架结构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布置粘滞阻尼器,基于ETABS软件进行有限元时程分析。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对该框架结构进行了非线性粘滞阻尼器控制下的阻尼减震控制研究。针对减震前后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与阻尼器相连的框架内力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阻尼器耗能性能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细化减震方案,对粘滞阻尼器支撑截面进行了验算与设计。结果表明,结构中增设粘滞阻尼器,能有效降低结构的楼层剪力、与阻尼器相连的框架内力、减小层间位移角以及增加结构的附加阻尼比,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储备。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水平,以1栋5层钢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黏滞阻尼器对结构进行性能提升设计,对比结构在减震前后的关键结构响应(层间位移角、楼层加速度、楼层剪力等),分析了结构的损伤状况。结果表明采用黏滞阻尼器能够很好的控制结构的损伤,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楼层加速度、楼层剪力。采用减震技术后,结构在大震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得到较好的控制,塑性铰明显减少。除屋面层以外,结构各层的加速度均未超过4m/s2。阻尼器分担了较多的地震作用,大震下结构基底剪力明显减小。减震设计较好的提升了结构的抗震韧性,文中的研究可为钢框架减震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新型位移放大型粘弹性阻尼器,对附加位移放大装置的粘弹性阻尼器进行阻尼力理论公式推导。基于能量等效原则,针对位移放大型粘弹性阻尼器减震结构提出一种简化计算的等效能量法。本文关注结构层加速度,层间位移,层间剪力以及阻尼器的耗能。采用两种模型,验证等效能量法的有效性和分析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相近。并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一12层设置传统粘弹性阻尼器与附加位移放大装置粘弹性阻尼器的框架减震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附加位移放大装置的粘弹性阻尼器能更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层加速度等结构动力响应,且耗能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4层RC框架结构部分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与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问题,引入消能减震技术对结构进行减震控制。首先,采用随机平均法对非线性粘滞阻尼器进行等效线性化,进一步基于YJK和ETABS软件平台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等效线性化前后的结构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了结构节点内力、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剪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结构增设粘滞阻尼器后,能有效减小结构节点内力、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剪力,使其在地震作用下满足规范要求,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有效改善;随机平均法可用于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的等效线性化,等效线性化前后结构节点内力相差很小。  相似文献   

7.
以某超高层建筑为例,分别对仅设置屈曲约束支撑,仅设置粘滞阻尼器和同时设置BRB与粘滞阻尼器的三种消能减震结构体系进行了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方案B比方案A和方案C更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剪力;方案B的阻尼器消能明显大于方案A和方案C的阻尼器消能;粘滞阻尼器在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作用下均具有饱满的滞回曲线,有效地消耗了地震能量。  相似文献   

8.
《低温建筑技术》2016,(12):84-86
先利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计算出结构满足目标位移降低率的金属阻尼器投放量,采用自编程序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结构附加金属阻尼器后,抗震性能有了很大提升,对结构的层间位移,层间剪力,以及顶层位移,顶层位移角等起到更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位于8度抗震设防地区的某框架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粘滞阻尼器消能减震设计,基于ETAB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小震和大震作用下对该框架结构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减震前后框架柱的配筋对比等进行了减震前后的震动控制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增设粘滞阻尼器后,该框架幼儿园的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角得到有效控制,小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的减震效果达到38.57%,大震作用下粘滞阻尼器充分发挥了耗能能力,有效改善了结构的安全性能,并达到预期抗震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结构层间位移小、黏滞阻尼器减震效果难以发挥的问题,提出悬臂肘节型黏滞阻尼器消能系统,介绍了该消能系统的构造、原理与特点,对黏滞阻尼器分别采用悬臂肘节型、肘节型和消能伸臂型连接的高层结构的减震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悬臂肘节型黏滞阻尼器消能系统能充分利用高层结构的弯曲变形和层间剪切变形增大阻尼器的输出位移,阻尼器的名义位移放大系数可达3~5倍;悬臂肘节型黏滞阻尼器消能系统对结构水平位移、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均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设置在结构的中部或中下部楼层时阻尼器位移放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建筑结构设计需进行抗震分析,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为抵抗地震作用,若采用传统设计方法增大构件尺寸,往往会使得地震作用进一步增大,从而造成结构抗震性能的降低。以一个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工程为实例,在伸臂桁架楼层设置黏滞性阻尼器并进行时程分析,通过对比无阻尼器模型和增设阻尼器模型的楼层剪力及位移等指标,并分析其耗能情况,揭示了阻尼器对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减震效果。研究发现,在中震作用下,增设阻尼器可以提供大约0. 5%附加阻尼比,首层剪力减小约3. 8%,加强层剪力减小约4. 0%,顶层位移减小约4. 7%,伸臂桁架内力减小约4%。可见,在伸臂楼层设置黏滞性阻尼器能够发挥阻尼器的耗能作用,降低核心筒剪力墙的损伤,提高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隔震层附加黏滞阻尼器对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影响研究较少。以某地医院15层病房楼为对象,选取隔震层附加黏滞阻尼器前后两种结构,进行三向地震动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层附加黏滞阻尼器后层间剪力增幅可达21.3%;首层层间位移角减小15%左右,中上部楼层层间位移角增加约4%左右;隔震层位移减小可达33.6%,可以有效降低隔震支座拉应力,但对压应力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作用下,多高层钢框架结构主要发生剪切型变形,下部楼层相对位移较大,故应在下部楼层附加位移相关型阻尼器(如金属阻尼器).下部楼层附加金属阻尼器后对结构进行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可知上部楼层的层间速度明显大于下部楼层,因而可以在上部楼层附加速度相关型阻尼器(如黏滞阻尼器),如此就得到同时附加位移和速度相关型阻尼的钢框架消能减震结构.本文通过数值分析首先阐明同时附加位移和速度相关型阻尼的设计思想以后,介绍了基于等效线性化理论和减震性能曲线的消能结构设计方法,并利用此方法研究了结构同时附加金属阻尼器和黏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法.结果表明,该结构减震效果比仅附加金属或仅附加黏滞阻尼结构的减震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新疆某26层、78m高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应用阻尼器的降度设计。通过对比减震前后的基底剪力、层间位移角等结构反应,说明了黏滞阻尼器在减震上的有效性。将减震后结构在原规定烈度地震下的楼层剪力,与未减震结构在降度地震下的楼层剪力进行对比,证明了在保证阻尼器质量的前提下,阻尼器参与设计以减少结构设计截面及配筋的可行性。大震工况下的弹塑性分析进一步证明了阻尼器具有帮助结构构件减少破坏的优势。结果表明,黏滞阻尼器是可直接参与结构设计的减震装置,这为结构工程抗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同时设置金属和粘滞阻尼器的钢框架结构减震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同时设置金属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的15层钢框架结构分别作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中,所有阻尼器均布置在横向框架的两个边跨,根据两种阻尼器组合方式的不同定义了不同的分析工况,且比较了各工况时的楼层最大位移、层间最大位移角、层间最大剪力系数等地震响应值,从而讨论了各自的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同时使用金属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进行减震控制时,两者可以较好地协同工作,从而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值,而且通过合理地调整其相对位置与数量,可以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各响应值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与此同时,仅需在结构下部2/3左右楼层设置阻尼器就能够较好地控制结构各层的侧移,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基于材料非线性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根据混凝土损伤和钢材等效塑性变形得到了结构材料、构件、楼层、整体结构的损坏等级并研究了将其作为抗震性能指标的合理性。为进一步丰富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指标,给出了楼层非线性耗能、整体结构的非线附加阻尼比、刚度退化系数的计算方法。将上述计算和评价方法在完全自主研发的非线性显式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SAUSAGE中完成开发。利用SAUSAGE分析了某超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在7组地震动不同强度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响应。讨论了材料应力、截面内力、损伤、等效塑性应变作为抗震性能评价的可行性。对比了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退化系数、楼层非线性耗能、楼层损坏等级作为楼层抗震性能指标并判断结构薄弱楼层的差异。研究了最大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退化系数、非线性附加阻尼比、刚度退化系数、损坏等级作为结构整体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及对地震动的离散性;从统计意义上分析了最大层间位移角和其他指标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进行消能减震结构分析时,通常忽略黏滞阻尼器的刚度,影响了结构受力与响应的准确性。为此,阐述黏滞阻尼器刚度特性及其对结构的影响,给出一种适用于时程分析的有效刚度迭代取值方法。对设置黏滞阻尼器消能减震模型、附加有效阻尼比等效模型和附加有效阻尼比与有效刚度等效模型的三组模型进行分析,研究黏滞阻尼器有效刚度对结构受力与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附加有效阻尼比与有效刚度等效模型分析得到的结构楼层剪力与层间位移角的变化趋势基本和采用消能减震模型分析的结果一致;采用附加有效阻尼比等效模型与采用消能减震模型分析的结果则相差较大;时程分析中采用提出的有效刚度迭代取值方法是可行的,建议黏滞阻尼器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时考虑黏滞阻尼器有效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上海某装配式高层建筑,预制率不低于45%,结构体系采用设置黏滞阻尼器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作用下,附加黏滞阻尼器结构较常规结构的首层地震剪力平均减小约35%,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减小约40%,黏滞阻尼器的平均耗能比例高达64%,黏滞阻尼器消能减震效果明显;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58,结构屈服机制合理,结构塑性变形满足"生命安全LS"性能目标,结构构件的损伤程度轻,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附加改进肘型斜撑阻尼器体系结构的简化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阻尼器直接与梁柱节点相连的改进肘型斜撑阻尼器的安装方式,引入了这种阻尼器位移和力的放大系数表达式.为了便于工程应用,基于中国抗震规范设计反应谱提出了附加改进肘型斜撑阻尼器结构的简化设计和分析方法.在该设计方法中,阻尼器的阻尼系数按正比于其所在楼层层间模态位移的原则进行分配,以满足给定的性能水平要求.使用与设计反应谱相匹配的人工波对采用3种阻尼器安装方式的结构进行了时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肘型斜撑阻尼器体系和对角斜撑阻尼器相比,改进阻尼器安装方式不仅能显著减少楼层位移反应,而且能降低楼层剪力需求.  相似文献   

20.
建筑物中设置耗能阻尼器能有效地耗散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的地震作用,避免或减小主体结构的损伤。金属阻尼器和黏滞阻尼器对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在国内外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工程实例,对在结构中设置单一阻尼器和同时设置位移相关型和非线性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的两种不同的消能减震方案进行反应谱和动力时程分析,通过对附加阻尼比、层间位移角、层剪力、阻尼器抗震性能等参数的对比,比较各方案的减震效果,并提出相关的设计要点,为消能减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