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街区遗产,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建立评价体系,对南宁市三街两巷的物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建立了该地区的文化遗产综合评估模式,为三街两巷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余英杰 《城市建筑》2022,(7):75-77+89
历史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是城市的文化名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历史街区面临着物质遗产保护与现代功能开发的矛盾。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历史街区难以跟进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进程,逐渐丧失了原本的街区活力,同时也出现了社会性缺失、文化性孤立等问题。南宁市历史文化街区“三街两巷”便是其代表之一。本文以三街两巷为例,在构建研究与实践体系的同时将活力分析纳入,通过Arc GIS平台,从道路、人群、经济、文化四个方面进行量化研究。针对三街两巷现状的活力空间格局及活力区孤立、活力要素不足等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文化的集中反映,对塑造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不仅要保护其物质层面的遗产,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其造血功能,使其成为生机勃勃的活态城市遗产,而非"物质躯壳"。本文以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在研究国内外历史街区更新理念的发展的基础上,以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再生的视角,梳理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变迁的特征、影响因素与历史街区空间重构等核心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实践研究从历史街区更新的价值认知和更新技术判定为技术手段,继而提出了"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朱诗琳  邱勇哲 《广西城镇建设》2023,(5):102-107+100-101
<正>街区古今南宁市“三街两巷”是南宁主城区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保留着古邕州城最厚重的历史记忆的片区。“三街两巷”的“三街”为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两巷”为金狮巷、银狮巷。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宋朝,新建邕城于五花岭之上,“三街两巷”便位于邕城中心。兴宁路是有着千年历史的老街,蕴含着南宁骑楼建筑的精髓,其前身是肇始于北宋末年的城隍庙街和考棚街,是邕城政务、军务、经贸、交通、文化、寓居、游娱的中心地带,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重要公共建筑皆坐落于此,包括城隍庙、马王庙、考棚、钟鼓楼等。在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这里展现的尽是政事通达、商贾云集、人文昌盛的繁华闹市景象。  相似文献   

5.
南宁市历史文化以"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为重要代表,其中的兴宁路因拥有近现代岭南地域特色的骑楼建筑而闻名。经过百年的洗礼,兴宁路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历史风貌,丧失了传统业态"百店百面"的活力。结合"三街两巷"整治改造一期工程中的设计实践经验,从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两个层面,对兴宁路的历史风貌恢复和建筑保护工作提出几点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街区面临失去自我演化与蜕变的内生动力问题。对历史文化街区形态演变特征和演变驱动力因素研究有利于制定发展策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更新活化。该文借助形态类型学的分析法,回顾南宁三街两巷形态演变的历史过程,并构建形态特征与驱动力因素的印证关系。从自然力、政府力、市场力、社会力和军事力五大驱动力因素角度,分析三街两巷演变的动因,探讨未来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7.
历史街区以其特殊的空间结构秩序,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避免城市发展同质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是当前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文章运用类型学理论,以大连南山区历史街区(散块状空间)、凤鸣街(连续空间)、东关街(围合院落空间)三个不同空间肌理的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街区特点、肌理形态、环境现状、场所空间、交通道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提出了原型修补、平面肌理织补整合、院落形式重塑等延续和重构设计方法,以适应不同街区空间肌理的改造,来达到保护历史街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存在的具体消防隐患,制定了合理的消防保护措施,以提高该区域抗御火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依据空间句法理论,以灶儿巷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为载体,通过对街区更新前后街巷空间格局作视域化分析,将步行街道的可达性、便捷程度以计算机图示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我们更直观地分析更新规划对历史街区整体空间格局造成的影响,以此论证规划的合理与否,同时将句法分析结果结合街区空间尺度、建筑功能,为历史街区功能布局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当下对于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主要关注"保护"与"发展"间关系的协调,对于历史街区发展中的演化逻辑关注不够。通过对经典理论的研究,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动态影响因素与表现维度,指出空间的动态性是时间动态性的投射,记录了蕴含在时间维度中的动态内因及外因,并将空间动态分为延续、重构与扩张3种模式,结合案例对3种模式进行分析,明晰动态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在空间动态中的作用,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为出发点,通过对钦州历史街区老年人休憩活动空间的实地调查,以老年人休憩活动空间现状和老年人活动空间特征为依据,分析并提出对现存传统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中涉及老年人休憩活动空间再造的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西安顺城巷地段规划设计为例,指出在古城建筑规划设计中,应着重体现对历史环境与文脉的尊重,积极营造人文氛围的交往空间,并以此提升古城的气质与风貌。  相似文献   

13.
正项目名称:宁波莲桥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建设地点:宁波市海曙区设计单位:波士顿国际设计BIDG上海波城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用地面积:66 000 m2建筑面积:91 000 m2建筑层数:2建筑结构:砖混项目负责人:朱儁夫建筑专业:朱洁尧,刘运宝,宣正伟,等景观专业:丁红梅,等室内专业:王健,等设计时间:2009年建成时间:2014年图纸版权:波士顿国际设计BIDG上海波城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摄影: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22)
开封双龙巷全长约560米,宽约9米,是老城区内划定的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格局尺度比较小、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密度高、缺少绿化、房屋质量比较差等。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开封双龙巷历史街区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双龙巷概况河南省开封市的“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双龙巷居于首位且被誉为“开封第一巷”。双龙巷全长约560米,宽约9米(图1)。整个街区以旧区改造和功能置换的方式进行更新,在保留城市传统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街区建筑进行修葺、翻新,并借用传统建筑风格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西部城市乌鲁木齐的地域特色,以具有历史文脉特色的跃进街街区为例,深入剖析该地域的历史文脉特征,并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和恩考,旨在寻求乌鲁木齐城市历史保护和传统文脉传承的现代城市建设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戴云倩  刘塨  朱洪涛 《华中建筑》2004,22(3):106-109
泉州西街片区中山北路地段的通政巷保护整治规划设计,改善古巷的环境面貌,对现有的古民居进行保护,修缮及维护以避免再受到破坏,尤其是立面。对街道景观进行整治,使其与古巷风貌,与古民居相协调。保护与再现通政巷及周边环境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挥和体现其历史文化价值。开发和利用以木偶戏为主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与整修片区旅游规划设想相配合,使之成为片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为泉州古城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产生效益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桂林正阳路东巷作为改造完成不久的桂林市区繁华地段留存的两条老巷之一,其更新效果如何?文章从城区政府角度出发,对正阳路东巷的更新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以期对东巷的未来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荆州城三义街的更新与保护出发,浅析了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通过总结三义街的现状与实际问题,凝练出适宜三义街的改造策略,以及结合具体的改造设计,阐释在当下历史街区改造中的另一种应对方法,从而形成有利于当前荆州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历史文化街区以胡同四合院地区为主要代表,是城市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社会关怀和文化复兴的关键所在1。随着城市中更新改造活动逐渐增多,城市更新方式由粗犷式扩张转变为以文化和内涵为主的存量更新模式,但由于时间推移,街区内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破败。过去我国对历史街区的改造大多采用大拆大建的方式,无法协调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用地收缩之间的关系,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比较片面,导致街区特色消失、城市文化肌理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