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历史村落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西藏吞巴乡的千年古村落吞达村为例,分析了其历史文化特色要素,包括村庄选址、布局、文化遗存、传统建筑、藏族文化及风情特色,对吞巴村的旅游现状资源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发展目标与对策,对吞巴村旅游景区规划中重点的雪域田园景区与旅游设施重要节点吞巴庄园和客栈区、吞达村入口广场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和建筑意向设计,对历史村落的旅游发展和景观规划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杰  庞骏 《规划师》2008,24(5):56-60
长期以来,古村落历史建筑存在着产权悖论,即单位历史建筑内拥有的产权数量与其实际使用效率完全不符.运用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制度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对浙江南阁村、雅端村、雅治村、乔亭村等古村落进行社会调查及对古村落保护规划进行研究可知,在古村落传统文化嬗变的作用下,历史建筑内在使用群体思维与行为的分裂、遗产保护规划设计制度的缺陷及其城镇规划管理制度与理念中的种种不足是产生古村落历史建筑产权悖论的主要原因.为此,应积极探索建立一种由社会研究到保护规划再到经营管理的完善的方法体系,以恢复历史建筑的内在活力,达到保护古村落历史建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旅游产业得到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吉林市位列其中。本文结合全域旅游的发展背景,对吉林市历史建筑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将历史建筑纳入全域旅游范畴,对吉林市全域旅游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历史沿革影响着旅游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文化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变化性让旅游产业发展必须给予历史和自然充分的尊重。本文着重探讨了江南文化古城——上海市嘉定区旅游规划的进程、执行效果;梳理了嘉定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旅游资源;并进一步探讨了嘉定开展可持续的文化旅游的可能性和对策。最后,针对嘉定文化旅游目前的乱象,文章提出了以还原历史风貌为抓手的物质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以及文化生态资源“三源并进”规划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古村落保护和旅游中,由于国家级和省级的农村建房、村落保护和土地使用政策存在一些争论条例和“模糊地带”,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矛盾都集中于市县级政府。市县级政府面对各种矛盾的调解与利益的得失,结合当地实际和自身利益,施行不同的市县级政策和管理,这对指导村民和开发商如何修建和保护房屋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最终影响到村落形象和村落旅游。  相似文献   

6.
为了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推动绿色发展的号召,力求突破传统乡村开发模式,文章以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在乡村振兴中采用田野调查、文献整理、社会调查等研究方法,以岭南传统村落惠州市惠东县小禾洞村为例,分析了小禾洞村的资源现状,从生态、文态、业态等方面入手,试图在乡村文化与绿色生态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提出了促进小禾洞村旅游的“文绿一体”发展策略。分析认为,基于“文绿一体”的岭南传统村落旅游策略,结合“三态”发展模式,为小禾洞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庐陵古村落景观特点,探讨对庐陵古村落民居建筑景观进行保护的意义,并提出保护与发展庐陵古村落民居建筑景观的策略,以期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古村落民居建筑景观,促进古村落发展.  相似文献   

8.
"防御型"传统村落作为最初以军事防御为目的而产生的村庄,其空间形态较为特殊,在保护与发展利用过程中也有别于普通村落。该文以京西北地区明长城沿线聚落为例,结合村庄空间形态分析,梳理村落更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为其空间形态更新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省梅县茶山村为例,对民居单体采用绿色修缮设计和简洁标识设计,使民居建筑风格得以保留;对旅游服务设施采用绿色分离型设计,使村落规划布局、自然环境等因素得到有效保护;指出这种以保护为前提进行的旅游开发设计理念,可以使传统建筑群得到普遍性保护与延续。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浙江南阁村、雅端村、雅治村、乔亭村等古村落的社会调查与保护规划,揭示了历史建筑产权量与使用效率之间的悖论,剖析了悖论形成的原因,指出在特殊的历史、城镇经济发展、古村落社会结构变异导致古村落传统文化嬗变的作用下,历史建筑内使用群体思维与行为的分裂是悖论产生的根源。进一步对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城镇建设、经营管理过程进行反思,指出规划设计是悖论激化的催化剂,城镇建设管理是悖论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古村落的开发利用有其独特的个性.朱家峪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应通过保护、改造、更新及功能置换等方式,实现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2)
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张,乡村空间的挤压,"古村落旅游"之风盛行。古村落旅游的开发者过于注重商业价值,研究者过于注重专业知识,体验者过于注重农家享乐。这些都不利古村落旅游的开展。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古村落旅游的意义、困境和对策。把普通大众的文化心理、文化生活体验放在重要位置,从而探寻古村落文化资源、发开古村落旅游产品、开展古村落旅游文化体验活动。我们以温州地区为例,积极探寻温州古村落所蕴含着的地方文化,如生态文化、物态文化、情态文化;挖掘温州古村落文化的体验方式,如参与节日庆典、参与农家活动、体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村落有两种,一是自然村,一是行政村.自然村是我国农村地区的自然村落,行政村是我国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一个行政村包括几个到几十个自然村不等.我国村落分布不均,江南地区人口密集,村落分布也密集.许多地方的行政村和自然村是重叠的.记得20世纪50年代,我曾到过山西侯马,那里的民居多以土坯砌成墙来做防护,从远处看像是一个个炮楼.方墙中央冒出树冠,寒冬时节,眼前尽是枯树、寒鸦,让人不免感到有些沧桑.  相似文献   

14.
湖南民居地处山区,现在保存有相当的数量,但因地区封闭,研究者不多.提起湖南民居,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电视剧《湘西剿匪记》镜头下的山村,明显的气候、地形、地貌条件下的建筑独具特色,其拍摄地关田山苗寨不愧为美丽乡村之一.湖南东、西、南三面为山,北面为平地和湖泊,而中部为丘陵地带.湖南的民居中湘西吊脚楼最为美丽,其他地区的民居大都为院落式.湖南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境内有苗族、土家族、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建筑具有地区和民族特色,采用砖木结构,以木、石与青砖组合建造.  相似文献   

15.
16.
蒙古游牧民族有许多蒙古包,可惜至今已逐渐减少.(1)蒙古包.蒙古族传统民居源于上古的游牧生活方式,不断迁徙中的蒙古包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蕴藏着尊重自然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朴素生存观.相对于其他民居而言,蒙古包独特之处在于自重轻、承重强、搭建迅速、拆装搬迁方便、构件模数化,是游牧文化生态下的理想建筑产物(图1).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属于有机生命体,融合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显得更加重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现代化发展存在诸多矛盾,传统村落正处于历史传承断链的危机时刻.文章通过对福州鼓岭传统村落宜夏村的更新解读,探究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设的计导则:公共空间活态化、建筑活态化利用、文化活动利用,从而实现在村落发展的同时保护村落的既有体系,实现基于历史文脉保护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宗教信仰和民间崇拜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催生出大量与运河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寺庙建筑.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清真寺、大王庙和妈祖庙三种主要类型的寺庙建筑进行研究和考证,分析它们与运河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革命历史事件的介入,赋予了古村红色精神和红色价值.现今从叙事理论方面对红色古村空间进行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叙事理论,以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砖壁村为例,总结出红色古村空间独特的叙事结构特征,探寻历时性与共时性对空间产生的影响,建立红色古村空间的内在联系,为红色古村的整体性保护和空间的利用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日益成为旅游业的热点。文章从河南省古镇的实际出发,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古城镇资源并简要总结了河南省古镇旅游资源的特色.然后分析了河南省古镇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对开发河南省古镇旅游资源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