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认证中重要的一环,是促进课程体系优化和课程教学持续改进的依据。针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欠缺问题,构建了一套可量化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以学校近三年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和近五届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分布统计,修订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符合学生发展定位的培养目标,确立了学生应具备的12条毕业要求,并将毕业要求进一步细化为30个指标点和95门支撑课程,把支撑课程的权重、考核方式、评价周期、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作为基础数据,依次进行指标点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和学生整体达成评价。实践证明,该评价体系科学合理,为土木工程及相近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仪  朱凯 《高等建筑教育》2021,30(1):151-16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保障本科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内容。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构建了由教学环节、支撑课程和毕业要求指标点组成的三级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以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为例,对毕业要求“研究能力”指标点展开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判断该项毕业要求是否达成,并能发现各级评价过程中的相对薄弱项。研究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适用性,为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单元,课程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支撑。课题组以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为例,详细设计了课程达成度评价策略。课题组从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建立、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关系建立、课程考核方法以及课程达成途径和评价方法确定上,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完整地设计了一门课程的顶层教学标准,分析了对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贡献。课题组归纳总结出了专业认证背景下,设计课程教学标准的规律和一般方法,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标准制订提供了思路,以供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推动一流专业建设,是当下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剖析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12条毕业要求及课程思政的内涵基础上,指出课程思政可以涵盖工程认证的所有非技术指标要求,指出课程思政需要进行顶层设计。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角度进行整体顶层设计,有规划地将思政目标与认证标准的毕业要求相结合,通过课程具体落实思政的目标,整体实现工程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素质(非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时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需要,在领悟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课程大纲顶层设计。以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为例,从课程信息和目标介绍、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课程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以及课程推荐资料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课程大纲的设计方法和撰写思路。通过2021年兰州交通大学建环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应用验证表明,该课程大纲设计方法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合理,有利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可为工程教育认证其他专业课程大纲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74-77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必须开展课程达成度评价,课程达成度评价体系的完善性直接影响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结果。以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从其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分析课程体系设置与专业认证规定的毕业要求之间的关联性,指出课程体系设置必须对应支撑具体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为达成专业培养目标提供保障。同时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构造地质学》课程为例,根据专业认证评价机制的相关规定,阐释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中课程达成度的计算步骤与评价方法,探讨现有的课程达成度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9)
工程制图基础是国防科技大学历史悠久、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建设水平高的公共基础课。文章首先分析了该课程的课程定位,进而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该课程培养目标的指标体系,并且计算了各级指标的相对权重和综合权重,最后对方案层各指标的综合权重进行了归纳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的方案层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分布基本符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基本设定,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该课程教学内容与考核体系的具体设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1)
课题组以广州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对毕业要求的各个指标点设计了对应的实验课程和实践活动,并在学校实验中心和计算机工程实验室建立了实验教学分层体系,为学生的计算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支撑平台;同时,通过改革实验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引导、鼓励学生提高编程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9.
基于理想点法的基本理论,综合考虑了岩爆发生机理,选取围岩洞壁最大主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围岩洞壁最大切向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与岩石单轴抗拉强度比值、岩石弹性能指数以及岩体完整性系数作为评判预测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理论计算主客观权重,综合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构建了应变型岩爆组合权重–理想点法预测分析模型。通过统计相关工程案例,利用模型进行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基于岩爆预测分级模型,开发了相应程序,可以为类似工程岩爆预测与等级划分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建设法规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一门重要的建设法规类课程。根据“工程师能力-认证标准-专业规范”融合要求,以建设法规课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法规的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设计、课程考核方法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等内容,通过分析土木工程师执业能力、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规范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支撑关系,进而编制了满足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课程教学大纲。研究成果对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编制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类课程教学大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以成果为导向的理念运用于学科思政建设,针对不同类型的典型专业课程进行思政元素发掘、思政教育手段发展,形成了以思政评价指标点支撑思政毕业要求的学科思政教育体系构建思路,达到了多课程间思政教育协同共进的目标。通过“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定量评价方法,形成了可持续改进的闭合环节,旨在提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教育质量,并为其他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源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结合重庆大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最新标准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制订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大类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以及个性化模块等专业课程体系,重点在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套产业、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和智能机器人行业与企业展开了协同育人实践。根据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设置以及教学过程等,提出了以培养机械工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和重大风格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流本科教育,以期为服务国家和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后,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与美国ABET认证接轨,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成为专业认证自评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而言,达成度评价是一个新颖的名词,又将成为今后常规教学工作之一。文章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认证过程中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工作,阐述毕业要求达成度与课程达成度的逻辑关系,论述了问卷调查法、课程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并结合实践情况举例说明,对比不同评价方法得到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提出几点思考,与同行研究探讨,以促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达成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成果导向教育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之一,是目前国际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趋势。文章以铁道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为契机,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主线,确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培养目标探索分解了31条毕业要求指标点,构建了完全覆盖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体系,完善了课程教学大纲,同时制定了铁道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量化评价的具体细则。此次修订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接轨,为提高铁道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是工程教育认证和高等工程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通过对当前高等教育和高等工程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阐述,分析了复杂测绘工程问题的特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与特色,设置了测绘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基于实践教学能力的毕业要求;通过绘制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路线图,构建了支撑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中对学生层次化、模块化能力培养,保证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培养目标达成,可为测绘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市政工程施工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红林 《山西建筑》2003,29(5):170-171
重点介绍了市政工程施工专业毕业实习的目的及条件要求,对毕业实习方式、方法的改革探索及取得的成效进行阐述,为职业教育搞好实践性教学摸索出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