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青多民族地区自然与人文环境特殊,传统聚落更新面临机遇与挑战,保护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和传承民族文化是聚落民居更新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对甘青地区自然及人文环境进行总体分析,指出传统聚落更新应树立"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同时提出整合设计方法,即将自然气候因素的"共质性"与民族文化因素的"异质性"以及适应现代生产生活"时代性"进行综合协同考虑。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部分民族地区的城市特色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相关类型的城市特色研究和规划实践较少。本文结合那曲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实践,从自然、文化和人工这三方面出发,对那曲城市特色要素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在具体的空间形态表达上进行了针对性落实,为少数民族地区城市设计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青海地处西北游牧与农耕的交汇处,民族文化多元,是我国中原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融合交流的典型地区。通过对青海乡村环境的调研及民居测绘,系统分析了青海多元民族民居建筑文化的多样性,总结出各民族聚落及住居空间形态特征。指出建筑文化多样性源于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模式及民族宗教文化自然与人文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从城市地域文化的研究出发,通过对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藏源民俗村"城市设计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在传统文化较为丰富的民族地区,设计和建设一个能满足现代人生活需要,同时又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街区,进一步发掘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和人文根源等方面因素,使城市地域文化得以延续与复兴.  相似文献   

5.
曼陀罗的世界:西藏昌都昌庆街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边远民族地区旧城改造的一个案例:西藏昌都昌庆街。探讨了如何在一个人居环境 极其恶劣、城市基础设施极其簿弱但传统文化又非常丰富的地区,设计和建设一个能满足现代人生活需要, 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经济上可承受的新城区。强调设计和建设遵从自然、尊重人和尊重地方精神的原则。并 指出: (1)地方性不等于传统,地方性最终来源于对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地形、资源、技术和当地人的生活方 式的适应; (2)旧城改造应尽量避免外迁居民,要让故土居民共同参与城市开发; (3)旅游融于当地人的生活,将乡土人的生活过程完整地保留在场地之中,使外在的游客在一个内在人 的场所中体验浓郁的民族文化; (4)就业机会与乡土材料开发融入城市建设过程。将设计和实施建设过程当作一个培训和帮助当地人就 业的过程,体现当地人参与建设和为当地人而建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开发项目的文化重塑,是城市滨水历史地段文化重塑的重要方法,文章以襄阳贾家洲水环境治理与综合开发规划方案为例,诠释了在该项目规划设计中,采用的城市滨水历史地段的文化重塑的3种方法:以多元文化为媒,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有机融合,串联众多开发模块的思路转型;塑造历史文化脉络,融合城市肌理与文化内涵,剖析空间要素的界定与应用。理水营城的保护开发模式,以人为本、道法自然,注重养生的建城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结合新一轮对口援疆的规划建设,以《佛山市对口支援伽师县城市生活示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为例,紧扣时代主题。关注民生,通过援建示范区来引领地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另外,也要避免外援式开发建设对当地民族与地域特色的冲击,充分考虑与地域自然环境协调融合,挖掘深层历史文化内涵,塑造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我国行政服务中心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数量逐渐增多、功能走向多元的背景下,如何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在城市总体布局、地域文化、经济发展、建筑形象上的"城市性"作用成为热点问题。该文通过介绍黄梅县行政服务中心项目的规划与设计,阐述了对于行政服务中心"城市性"作用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即在设计中基于原城市设计的基础和地域文化,并延续其空间序列、结构脉络;同时以生态绿色的建筑观来回应被重塑的基地环境。最终达到开放性、文化性和亲民性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成都市锦江区布后街21号旧院改造项目为研究案例,通过深究清代布政使司署后院遗存的历史沿革,尝试在延续城市文脉的同时别具创意地诠释本土建筑文化更新发展,并探讨在既有建筑的有机更新中,设计出不因循潮流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产业与文化兼备的"创意、艺术、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0.
息心茶室     
正中国武夷山,隐逸文化与自然的世界双遗,流传千年的茶文化在山水竹林间探寻平静心灵的更高层次。如何将武夷山的自然、人文与艺术融合,创造属于当代人新的山居文化,重塑人们对既有"山居生活"的认知是本次设计探索的方向。设计取意武夷山隐栖下的禅茶文化,借由当代、简雅的设计语言将人文情怀融入多元化的艺术空间,让居住回归诗意的从容,引领一种隐逸山居的休闲度假生活。深谙竹与茶在文化上的交相辉映,于是引入清雅灵动的竹木、层次美感的格栅营造出一种隐归山林的"吃茶"氛围,武夷茶文化中"正、清、和、雅"的精神在此复现。  相似文献   

11.
大东门绿化休闲广场项目以“瓮城”形象的设计理念,以地域性、文化性、综合性、场所性、景观性的设计目标,尝试重塑大东门历史形象,恢复传统的公共空间并赋予现代化的商业功能,力图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延续城市文化传统风貌,激发地区商业活力与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2.
曾卫  封健  王华 《风景园林》2019,26(11):103-107
灾后重建关乎灾区长远稳定的发展,不仅受到学者的关注,也是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工作,其涉及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及物理等多个层面。芦山"4·20"地震发生以来,作为灾害的见证者和灾后重建的践行者,以芦山根艺苑广场设计为契机,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提出"重塑"的设计理念,以灾后重建中公共空间的生态重塑、文化重塑和公共重塑为研究内容,着眼于以问题为导向、需求为目标的设计框架,探索和归纳灾后重建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路径,体现其本土性、文化性、公共性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城市发展及居民文化生活需求,保留城市文脉与历史根基,将公共景观设计纳入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的研究之中,以可持续设计的理念,从具有高度的新颖视角重塑城市形象,保留城市记忆,并总结归纳出历史文化街区公共景观的保护与再生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边远民族地区旧城改造的一个案例:昌都中路。探讨了如何在一个人居环境极其恶劣、城市基础设施极其薄弱但传统文化又非常丰富的地区,设计和建设一个能满足现代人生活需要,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经济上可承受的新城区。强调设计和建设尊崇自然、尊重人和尊重地方精神。  相似文献   

15.
黄玲玲  刘滨谊 《园林》2020,(4):82-89
城市规划设计及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考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对自然系统的保护,特别是对自然水循环的很好处理。本文以苏州太湖园博园为研究对象,在营造园林景观的同时,将海绵技术运用到绿地景观的建设中,打造了江苏省首个"海绵型郊野公园"试点工程,不仅满足造园功能需求,也展示了海绵城市理念与建设成效。通过对海绵城市相关概念及现状研究,针对园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阐述海绵城市具体的技术设计及应用,希望能将海绵城市理念及技术,运用到绿地建设中,更好地与城市景观融合在一起,也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游览型公园持续发展提供价值性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南京万达茂的设计就是立足于"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一次产品创新设计。对万达而言,文化自信既是一种企业责任,也是历史赋予的时代责任。文章论述了南京万达茂是如何围绕文化自信、文化挖掘、文化植入、业态融合、时代精神等几个方面展开设计的。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塑中探寻与世界融合的发展模式,万达意欲创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7.
乡村中的建筑改造和设计与城市中的设计有很大的区别,乡村建筑设计是基于本土思考的设计,更是思考本土乡情重塑的设计。应在乡村传统文化环境、传统文脉语境,以及传统建筑营建技艺中思考乡村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在本土设计的思想下实现乡村建设的"在地性"。这样一方面可以推进乡村建设与乡村复兴,另一方面也是本土乡情的一次重塑。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前洋村"抱山楹居"改造设计的分析与研究,为今后的乡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尝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阜蒙县)总体城市设计,从文化特色、自然特色和人工特色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总结了阜蒙县城市特色,提出了"文化营城"、"大绿营城"、"传承历史"三大设计理念,并在总体城市设计中进行落实,为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城市设计提供可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19.
张男 《当代建筑》2021,(4):37-40
将文本化的城市历史图像化和空间化,即"城市记忆重构式"的城市设计,是城市文化地景再生的方式之一.本文试图从不同城市、不同条件的项目中找寻文化地景的共性特征与感知方式,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引入社区活化、视域控制和当代辨识等策略来帮助我们评价和判断,以期重塑城市历史意象,修复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日益成熟,城市间的自然气息逐渐减少。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逐渐被深层次探究。街心绿地这个新兴项目在城市设计规划中被渲染得轰轰烈烈,并逐步超越了以往的城市绿化范畴。本文将气、光、境,3个元素融汇在街心绿地设计中,展现以人为本、返璞归真的设计理念,三元归一。使休闲、娱乐、观赏、健康融入人们生活的设计内容,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动与和谐。新型的竹制书卷型长椅设计,给人一种"案几上展开的竹简或是书卷"意境,将冬暖夏凉的效用和环保理念与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使文化与设计得到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