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5个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SRC)梁-钢管混凝土(CFT)柱节点的受力过程、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强度与变形特征值、延性、变形恢复能力、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预应力、轴压比、预应力筋穿越钢管壁的成孔方法(先成孔与后成孔)等因素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SRC梁-CFT柱节点发生了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节点核心区水平剪力-剪切变形滞回曲线较丰满,但在大变形阶段有一定的捏拢效应;各试件节点核心区的极限剪切变形介于28.60×10-3~60.90×10-3 rad,剪切变形延性系数则介于4.72~6.69;各试件节点核心区的剪切刚度退化规律基本一致;施加预应力及后成孔方法对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有一定的有利影响,但施加预应力对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能力及剪切变形延性不利;当轴压比n从0.2增至0.4时,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提高16.62%,而轴压比n从0.4增至0.6时,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仅提高1.09%。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开展了3个施加预应力及1个未施加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组合框架节点在柱顶水平荷载下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考察了组合框架节点在不同预应力水平和轴压比下的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研究了节点的承载力、刚度、延性、耗能能力及变形性能,分析了节点核心区箍筋和钢管、梁端纵筋和型钢翼缘、以及柱端纵筋和钢管的应变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节点试件均发生梁端先受弯破坏、核心区后剪切破坏的混合破坏模式,而非预应力节点试件仅发生了梁端弯曲破坏;组合框架节点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预应力水平的增加能延缓梁受拉区裂缝的产生,并提高了节点试件的水平承载力;轴压比对节点试件水平承载力的影响有限,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节点试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预应力水平和轴压比的增加均降低了节点核心区的剪切变形。研究结果可为此类新型结构在地震区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选择T形截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工字钢梁框架顶层边节点为研究对象,按1∶2的缩尺比例设计并制作3个“弱节点”模型和1个“强节点”模型,通过施加恒定轴压比的竖向荷载和低周往复水平荷载,对节点模型进行加载破坏试验,观察节点模型的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得到水平荷载-柱端位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分析节点荷载特征值、延性、耗能以及刚度退化等。试验结果和分析表明:弱节点试件破坏形态主要为节点核心区在剪压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剪切破坏,随轴压比增大,试件受剪承载力提高,但其延性和耗能能力有所下降;强节点试件破坏形态为钢梁的局部屈曲破坏,节点区基本完好,滞回曲线饱满,延性系数为3.89;合理地设计钢管混凝土异形柱-钢梁框架边节点,可满足抗震延性要求,实现“强柱弱梁,节点更强”的抗震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3个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外环板节点试件,通过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节点抗剪性能.根据试验现象和结果对节点破坏形式、梁端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件全部发生核心区剪切破坏,主要特征为核心区钢管腹板撕裂,随着轴压比增加还出现了外环板与钢管柱焊缝断裂的现象.分析轴压比对外环板节点抗剪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4个仿古建筑方钢管混凝土柱(CFST)与钢筋混凝土圆柱(RC)连接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了试件在不同轴压比下的破坏形态,分析了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及承载力衰减等。试验结果表明:CFST-RC柱连接的破坏形态以弯曲破坏为主,且有一定的剪切破坏特征,CFST柱及RC柱根部均形成塑性铰,RC柱中、上部出现较为明显的剪切斜裂缝;滞回曲线较为饱满,刚度退化及承载力衰减较慢,破坏时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介于4.42~5.54之间,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介于0.233~0.311之间,具有良好的变形及耗能性能。在试验设计的轴压比范围内,增大轴压比,试件的峰值荷载和延性提高;当轴压比相同时,随长细比增大,试件的峰值荷载和延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5个框架节点的试验,研究节点的破坏形态、延性、滞回特性及抗剪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钢管混凝土核心柱预应力梁框架节点设计方法是可靠的,该节点形式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能量耗散能力,由于柱为钢管混凝土核心柱,大大提高了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混凝土空间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4个模型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预应力混凝土空间节点的破坏形态、特征荷载、恢复力模型、延性、耗能能力、变形恢复能力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核心区水平剪力-剪切角滞回曲线呈反S形,有一定的捏拢效应;节点核心区开裂较早,裂缝多且宽;环梁和环向预应力的约束能有效地改善空间节点的延性;双向地震作用下的预应力混凝土空间节点具有较大的水平受剪承载力以及良好的延性、耗能能力和变形恢复能力,但比相应的平面节点稍差;空间加载节点在主轴方向的受剪承载力小于相应的平面加载节点。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进行4榀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70%、100%的1∶2.5模型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其破坏形态和受力特点,对框架中节点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层间位移角、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典型破坏形态是节点核心区剪切斜压破坏;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位移延性系数介于3.95~4.88;弹塑性极限位移角约为1/19~1/26;破坏时节点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介于0.322~0.335;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有所降低,延性减小。但是相对于普通型钢混凝土框架中节点而言抗震性能降低不大。  相似文献   

9.
再生混凝土框架梁柱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3个再生混凝土框架梁柱中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加载试验,对其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延性特征、刚度退化等进行了研究,为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节点受力和破坏过程可分为初裂阶段、通裂阶段、极限阶段、破坏阶段;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时,混凝土多沿再生骨料新老砂浆界面呈酥松状破坏,表现出明显脆性性质;增加箍筋数量,可以提高节点核心区的受剪承载力;在核心区发生剪切破坏前,梁根部纵筋能够充分发挥变形能力,滞回曲线较为丰满;施加轴向压力,可延缓节点裂缝的开展,抑制梁纵筋黏结滑移,有助于提高试件的抗震性能;再生混凝土试件具有一定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用在抗震设防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L形柱-混凝土梁框架节点的滞回性能,以柱截面配钢形式、轴压比、水平加载角度及 有无楼板参与工作为变化参数,进行4个平面和7个空间L形柱-混凝土梁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比较分析试件的 破坏形态、滞回曲线、承载能力、刚度退化、耗能能力、位移延性以及层间位移角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 明:平面节点和空间节点的破坏形态分别为核心区发生剪切破坏和梁端出现塑性铰,带楼板工作的钢筋混凝土梁 柱空间节点出现板的弯曲破坏以及梁底出现塑性铰的破坏模式;配实腹式型钢试件的滞回曲线比配空腹式型钢试 件的饱满;平面节点的承载能力比空间节点的大,但耗能能力、位移延性及抗倒塌能力均不及空间节点;楼板的 存在对节点承载能力的提高和维持刚度的稳定均具有有利作用;轴压比可提高节点的承载力和初始刚度;L形柱 框架节点的层间变形能力大于规范规定的层间位移角限值。通过引入加载角度,提出了型钢混凝土L形柱-梁空间 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其能较好地反映节点核心发生剪切破坏的传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任泉军 《山西建筑》2011,37(36):71-72
结合高层建筑地基中钢筋混凝土长桩的特点和要求,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加固钢混凝土长桩桩顶与桩尖,实验证明:桩顶在重锤打击下仍能保持表面平整无缺损,四周棱角挺直,桩尖经加固后可提高桩的穿透力,加快沉桩,且效果显著,值得深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田永平 《山西建筑》2007,33(21):164-165
以延安火车站进站广厅一楼局部劲性钢筋混凝土柱施工工程为例,从预埋螺栓埋设、型钢柱安装、基础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钢筋、模板及混凝土施工等方面,介绍了劲性钢筋混凝土柱的施工工艺流程,并介绍了该施工工艺在该工程施工应用中取得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3.
膨胀混凝土在钢管混凝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  陈兵 《混凝土》2006,(7):52-54
为了解决钢管混凝土受荷初期没有紧箍力,不能充分发挥受力优势的问题,在国内日益增多的对钢管膨胀混凝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根据对钢管膨胀混凝土的研究,简要的介绍了钢管混凝土和钢管膨胀混凝土的工作原理,着重阐述膨胀率、混凝土强度、含钢率和徐变对钢管膨胀混凝土的影响,以及钢管膨胀混凝土的优势和在我国的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寇小健  齐承涛 《山西建筑》2009,35(1):195-196
研究了钢纤维混凝土的特性及优点,详细地阐述了钢纤维混凝土在路桥面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及施工工艺,指出钢纤维混凝土在路桥面上的应用会进一步增多,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桥梁建设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型钢混凝土柱和钢管混凝土柱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实际应用中各自的优缺点,指出在实际设计中应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使这两种结构形式的特点真正体现出来,更有效地实现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16.
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抗接触爆炸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8组钢板-钢纤维混凝土组合遮弹板以及4组钢筋混凝土遮弹板,运用几何相似的方法确定炸药量进行接触爆炸模型试验,得到了组合遮弹板的破坏形态和相应的参数;纤维体积率是影响抗爆性能的关键因素,厚度小纤维体积率高的抗爆试件其抗爆性能优于厚度大而纤维体积率低的情况:在遮弹板厚度为20cm时,钢纤维掺量采用1.5%~2.0%比较合适;显示了高纤维体积率时复合材料优异的吸收动能和抑制爆炸损伤的能力;综合发挥了钢纤维的增韧阻裂效应与钢筋的增强锚固效应及其两者的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承受高速动载能力,既降低了成本,又方便了施工。  相似文献   

17.
邵天雷 《山西建筑》2010,36(11):159-160
通过工程实例,给出型钢混凝土梁、柱的施工工艺,并通过简图与实例照片的对比,对型钢混凝土梁柱的型钢制作、安装及钢筋和特殊节点的连接给出具体做法,使得型钢混凝土这一新兴结构形式的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较之相关规范及图集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8.
荆秀丽 《山西建筑》2015,(8):121-122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型钢混凝土的特点,对型钢混凝土施工中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一些施工注意事项,以保证型钢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3)
钢纤维可用于提高传统水泥基建筑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钢纤维掺量影响水泥基材料性能,研究最佳钢纤维掺量在水泥基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相同水胶比进行了5组不同钢纤维掺量(0%、0.4%、0.8%、1.2%、1.6%)的混凝土3 d、7 d和28 d抗压强度及抗裂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掺量0.8%~1.2%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增长幅度最大,钢纤维混凝土7 d和28 d的抗压强度变化规律相近;钢纤维的掺入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随着钢纤维掺量增加,试件单位面积的裂缝条数和开裂面积都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内钢筋锈蚀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广  戴靠山 《山西建筑》2005,31(16):93-94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阐述了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内钢筋锈蚀量的破损检测和非破损检测方法,并对其检测方法的种类及内容作了探讨,以确保钢筋锈蚀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