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用20#机油、水为介质,高碳高铬钢/灰铸铁离心复合铸件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20℃淬火 500℃回火.此时硬度分别为HSD油=85.1,HSD水=84.1;高碳高铬钢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及少量奥氏体;灰铸铁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热处理对复合界面宽度没有明显的影响,其宽度经测定为400μm.  相似文献   

2.
基于JMatpro 9.0热力学软件对ZG45Cr5Ni2Mo耐磨钢平衡相组成与连续冷却转变的计算与分析,为该钢设计并实施了如下热处理工艺:900℃油淬,在180、300、400、500和600℃分别进行回火,保温时间为2 h,空冷。通过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对热处理后的试验钢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下降,冲击吸收能量整体起伏较大。试验钢在300℃回火后硬度为51.9 HRC,冲击吸收能量为48 J,具有较高硬度与良好的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3.
针对ZG15Cr2Mo1钢铸件焊接后热影响区硬度过高的问题,通过试块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焊后热处理工艺对试块焊接三区硬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对铸件本体缺陷修复焊接后采用不同的焊后热处理工艺进行验证,确定了符合力学性能要求的ZG15Cr2Mo1焊后热处理工艺,在保证铸件本体拉伸性能的同时,焊接三区硬度不超过241HBW.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Ni-P-SiO2化学复合镀试验,选取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所制备的复合镀层进行热处理.利用XJP-6A型金相显微镜,HVS1000型数显显微硬度计和贴滤纸法对热处理后的复合镀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和孔隙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00 ℃加热保温90 min后,Ni-P-SiO2复合镀层组织更均匀致密,与基体的结合良好,硬度更高,孔隙率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提高脉冲-超声电沉积Ni-TiN纳米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改善镀层的耐磨性。方法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仪器,对经200~600℃热处理后Ni-TiN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内部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进行检测,研究了热处理方式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晶相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经300℃保温1.5 h后的镀层表面最为平整和光滑。同时镀层开始实现非晶态向晶态演变,并且镀层硬度最高,其值高达815HV。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镀层晶粒变大,表面平整度降低。经600℃热处理,保温1.5h后,镀层的耐磨性最佳,磨损量仅为13.2 mg。结论经热处理之后,镀层硬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主要是TiN纳米粒子起到弥散和细晶强化作用。耐磨性得到有效改善,主要是由于镀层韧性、镀层和基体间的结合力得到提高,镀层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热处理工艺对Ni—P—Cr2O3化学复合镀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鹏  李金华 《金属热处理》1998,(3):17-19,25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Ni-P-Cr2O3化学复合镀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镀层经400℃×1h处理后显微硬度最高。经600℃×1h处理具有较佳的耐磨性。经800℃×1h处理后仍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耐蚀  相似文献   

7.
热处理对TiAlCN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Ar气条件下,对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的TiAlCN涂层进行500~1100℃热处理。采用XRD、Raman和DSC,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下涂层微观结构的变化,利用显微硬度计和划痕仪研究热处理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00~800℃热处理后,涂层非晶碳相明显增加,使涂层形成纳米复合结构,这导致显微硬度显著增加,膜基结合性能增加;在900~1100℃热处理后,由于涂层中六方AlN相的析出,导致涂层显微硬度急剧下降,且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对ZG0Cr13Ni4Mo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研究等温变形的条件下形变热处理对TA15近α型钛合金显微组织细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形变热处理可明显细化TA15钛合金的显微组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TA15钛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单相区的高温形变热处理可细化β晶粒并获得细针状马氏体α’和亚稳态的β相,两相区较低温度的形变热处理,可进一步细化由α’马氏体和亚稳β相分解而来的细针状α+β相。经过复合形变热处理,TA15钛合金的室温性能和高温性能均有所提高,其中高温持久性能提高幅度较大,但是室温伸长率稍有下降。复合形变热处理是细化钛合金显微组织和提高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原位反应法制备了VCp/Fe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处理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改变复合材料的基体组织,得到珠光体、马氏体等不同组织,进而提高其硬度并改善韧性,保温时间对材料的性能有一定影响,调质处理得到最佳的强韧性配合.热处理对复合材料中的初始VC颗粒的形貌、分布、大小等没有明显的影响,但热处理过程中有二次VC颗粒的析出,对提高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ZG230-450钢魏氏组织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金相组织分析,结合力学性能测定,探讨了ZG230-450钢中魏氏组织的微观结构,以及魏氏组织对裂纹的萌生和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魏氏组织针由多个块状的亚晶粒组成,亚晶粒边界由位错缠结而成,在亚晶粒内有较高的位错密度;裂纹首先在晶界的析出物和缺陷处萌生并扩展,而魏氏组织对裂纹的扩展有较大的阻碍作用;魏氏组织的存在能提高钢的力学性能,特别是钢的强韧性,并降低钢的韧脆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回火工艺对ZG30SiMnCr钢性能及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样经过900℃×40 min正火 900℃×40 min淬火后,在200℃低温保温回火有利于提高强度和硬度,600℃高温保温回火有利于提高试样的冲击韧度。采用相同的等温淬火工艺处理试样,600℃回火时,试样的冲击韧度值可以比200℃回火时提高161.00%。当回火时间为3.5 h时,抗拉强度和冲击韧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 226.1 MPa和38.8 J/cm2。用扫描电镜对经600℃回火处理试样的冲击断口形貌观察发现,其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少量铁素体和弥散分布的大量碳化物,其断口表面有大量的韧窝带,韧窝数量多且分布较均匀,深度较深,属于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保含017%C、1.93%Cr、0.97%Mo、0.43%Si和0.68%Mn(质量分数)的ZG15Cr2Mo1钢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满足要求,对其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冷却方式的正火及不同温度的回火工艺试验。经不同工艺热处理的钢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确定的ZG15Cr2Mo1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20~970℃保温8~12h空冷正火,随后720~760℃回火8~12h。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ZG15Cr1Mo1V材料进行两次正火+回火与一次正火+回火的热处理,了解两种热处理方式对该材料室温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β热处理TA15钛合金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TA15钛合金β热处理和α β两相区热处理后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β热处理得到的片状组织拉伸强度,塑性,冲击韧性均低于两相热处理得到的双态组织,在片状组织的断裂韧性,疲劳裂纹扩展频率优于双态组织,β热处理提高了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间的差值。  相似文献   

16.
周广智  何永生  冯凯宁 《铸造》2000,49(5):292-294
对铸态和两种热处理态的ZG0 0Cr19Ni13铸钢进行了拉伸试验和金相分析。对两种热处理工艺下的奥氏体进行了微区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炉冷处理后碳化物沿晶界析出 ,奥氏体基体合金元素质量分数较水淬处理的低 ,σ0 2 亦较水淬处理的低 ,未达到标准要求。 110 0℃× 2h水淬固溶处理的各项拉伸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金相、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拉伸试验等方法分析和测试了挤压铸造纳米Si C颗粒增强AZ91D镁基复合材料在铸态(F)、固溶态(T4)和人工时效态(T6)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可使n-Si Cp/AZ91D铸态组织中的β-Mg17Al12共晶相溶入到基体中,形成单一的过饱和α-Mg固溶体,合金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有大幅提高,分别达到265 MPa和13.7%;经时效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进一步提高,分别为275,145 MPa;SEM结果显示,β-Mg17Al12相主要以连续析出/非连续析出方式分别在晶内及晶界上析出,特别是纳米Si C颗粒分布对二次析出相β-Mg17Al12的形貌、尺寸、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使二次析出相变得细小和弥散分布,从而充分发挥了二次析出相的沉淀强化作用;最后对n-Si Cp/AZ91D复合材料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断口形貌进行了SEM观察,并且对其断裂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热处理对双金属复合管X60/2205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复合管进行了金相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检验.结果表明:经固溶+回火处理后,X60/2205的力学性能满足标准要求;随固溶温度的提高,强度逐渐降低,塑性先降后升;随回火保温时间的延长,强度、塑性明显降低,经过分析,主要是脆性相的析出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