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交错式PFC方案的原理以及对比普通升压PFC的优势,采用TI公司的TMS320LF28035芯片实现了交错式PFC的软件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交错式PFC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及两相交错式PFC的优势;建立了非对称两相交错式PFC的仿真模型,并仿真得到其电压电流波形;并针对仿真模型中由于元器件差异导致两相电流不相等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电流补偿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补偿后的两相电流相等且输出电压稳定。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交错式PFC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及两相交错式PFC的优势,建立了非对称两相交错式PFC的仿真模型,并得到其仿真电压电流波形,针对仿真模型中由于元器件差异导致两相电流不相等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电流补偿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补偿后的两相电流相等且输出电压稳定。  相似文献   

4.
Boost PFC变换器引入交错并联技术后有效地降低了器件的电流应力、输入电流纹波和磁性元件的体积。介绍交错并联技术的原理,分析应用该技术的Boost PFC电路的具体工作模态,理论上推导了电感值的设计原则,通过详细地损耗分析给出了器件优化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的PFC电路控制简单、功率因数高、效率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高性能的功率因数校正装置——部分开关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并提供了详细的设计方案。实验表明应用该方案设计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可以稳定地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8,并将总谐波失真降至20%以下。最后给出了部分实验数据及波形。  相似文献   

6.
TOPSwitch简介及其在功率因数校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单介绍了三端单片开关电源TOPSwich这一新型开关电源芯片,重点阐述了TOPSwitch在PFC电路中的应用,建立了占空比预补偿模型,给出了设计技术和电路。实验结果表明,基于TOPSwitch的PFC,采用对占空比的预补偿,能使功率因数达到0.99以上,总谐波失真低于5%,效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临界导电模式(Critical Conduction Mode,简称CCM)下的交错Boost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交错技术可有效降低输入电流纹波和开关器件的电流应力、减小单个电感容量和前级EMI滤波器的尺寸,提高PFC电路的功率等级和效率。详细分析了CCM下交错Boost PFC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设计了主电路。实验结果证明,交错Boost PFC电路具有良好的功率因数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8.
余会明 《电工技术》2023,(15):50-53
与传统的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相比,SEPIC PFC变换器具有输入电流始终连续且纹波小、输出电压调节范围大等特点,在工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首先分析SEPIC PFC变换器工作原理,推导其工作于电感电流断续模式和电容电压断续模式时的输入电流表达式;然后提出具有高功率因数低谐波失真的SEPIC PFC变换器变频控制技术,通过描述其控制原理,介绍了控制电路参数的选择;最后通过实验对比分析随着输入电压有效值的变化,SEPIC PFC变换器的功率因数、谐波失真、效率等性能指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侯辉  李洋  谭锋 《电力电子技术》2022,56(5):109-112
为降低成本,减小谐波含量,提出一种基于状态观测器的三路交错式功率因数校正(PFC)控制方法。分析三路交错式运行机理,通过设计控制参数,分别对电压控制环路与电流控制环路进行独立控制,采用状态观测器对输入电压进行估计。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可在宽输入电压及功率工况下实现接近于1的功率因数控制效果,提高了系统输出能力,使谐波含量低于5%,且降低了系统成本,具有较高的自适应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电源世界》2010,(7):43-45
交错式PFC拥有很多明显的优势,非常适合对外形因数要求极为严格的纤薄应用。本文介绍了交错式PFC的原理,给出了利用单芯片2相交错式PFC控制器NCP1631组成的应用电路。  相似文献   

11.
杨秋霞  于刚 《电测与仪表》2003,40(8):25-28,22
介绍了一种工作于临界导电模式的交错式Boost PFC电路的拓扑结构,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参数设计,并且给出了仿真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适合于低压输入且实现电气隔离的并联反激式高频环节单相逆变器,并对构成这种逆变器的电路拓扑、SPWM控制策略以及关键电路参数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这种高频环节逆变器的前级为两路并联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其后级为全桥DC/AC逆变。前级采用SPWM控制技术,其输出电压为馒头波,使得后级全桥逆变电路基本上工作在低频开关状态。实验结果表明,该单相逆变器具有结构简洁、开关损耗低、电气性能好等优点,适合中小功率输出逆变器的理想拓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交错双BCMPFC控制器FAN9612的特点及基于FAN9612的400W交错BCM升压PFC变换器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型DC/AC逆变器拓扑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DC/AC逆变器拓扑结构,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它是一个改进的电压馈电串/并联软开关准谐振逆变器,能达到大范围且平稳的输出功率调节、低的开关损耗和成本,在仿真和电子镇流器的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Because of the broad application of multilevel converters in the high-power area, a cascaded multilevel voltage-source inverter with phase-shifted SPWM (PS-SPWM) switching scheme is proposed as a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 (STATCOM). This can eliminate the bulky and weighty transformers and reduce power loss. In addition, the equivalent carrier frequency can be doubled and the output harmonics will be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STATCOM being put into operation.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and control method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feasibility is validated by simulation with MATLAB.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Engineeri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2005, 38(4): 34–37, 41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早期的航空静止变流器,存在着主电路结构复杂、输出电压调节困难、控制系统复杂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将新型双Buck电路应用于大功率交流航空逆变电源的研究中.在详细分析主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选择了合适的控制方法,确定了主电路参数.通过Saber仿真和实验验证,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及该技术进一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动态死区时间控制技术,通过对电源电压、输出负载和元器件容差对逆变器性能的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与研究,采用检测逆变器供电电源及负载电流并利用其数值来调制逆变器延迟电路的延迟时间,从而使逆变器的死区时间处于最优状态,在提高了逆变器的效率和动态性能的同时改善了电网质量。其性能在变频电梯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为使新能源功率输出能快速响应系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平衡需求,文中提出光伏电站毫秒级功率控制的系统性方案。首先,基于光伏逆变器的功率快速交换能力,在光伏电站并网点直采电压、电流,实时监测并网点频率和电压变化,根据一次调频参数计算光伏电站有功出力。在此基础上,通过高速环网通信链路群控光伏逆变器进行有功出力,使得光伏电站具备一次调频能力。在无功功率控制方面,文中通过智能多状态序列判别算法实时计算光伏电站并网点对电力系统的阻抗,根据并网点电压波动实时群控光伏逆变器进行无功出力,使得光伏电站具备动态无功响应能力,从而完成光伏电站功率的快速控制。目前该系统已经在淮安金湖光伏电站中试点运行,现场试验数据说明应用文中提出的控制系统可实现一次调频响应时间小于0.15 s,动态无功响应时间小于30 ms的指标,验证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在具备漏电流抑制能力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率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系统。该系统采用前级为ZVS Boost升压电路,后级为H6逆变拓扑的结构。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研究了该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整体控制策略。最后,搭建了所提出的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不但具有较高的入网波形质量,而且有很高的转换效率,其最高效率可以达到97.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