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蓄洪垦殖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之一。实施蓄垦工程投入少,见效快。大水年,有效调洪容积为天然湖泊的3~4倍,可有效地提高重点区防洪标准;不蓄洪年份,可增加耕地,获得较大垦殖效益;同时可减少淤积,延长蓄洪区寿命,并有利于消灭区内血吸虫病,以上为蓄垦工程之正效益。然而,实施蓄垦工程减少了天然湖泊的面积,相应降低了调洪能力,增加了中小洪水的防洪负担,是为蓄垦工程之负效益。经防洪、社会、经济等方面综合分析,蓄垦工程的“利”远大于“弊”。但需指出,在一定防洪工程措施下,蓄垦工程应保持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它的“利”将减少,蓄垦工程的投入与获得的效益之比将增大,甚至得不偿失。因此,蓄垦工程不可盲目进行,应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经充分论证后实施。  相似文献   

2.
1996年洞庭湖洪涝灾害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的话湖南景个农业大省,为了加强农业是基础设施的建设,1986年以来全省人民团结奋战,基本完成了洞庭湖防洪排涝—期治理工程,抗灾能力有一定增强。但由于种种原因,工程的标准偏低,抗御大的洪涝灾害的能力还不强。江泽民总书记参加八届全国人大会议湖南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在农业基础设施中,要特别注意把水利是础设施搞好。这几年湖南连续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既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的原因,也育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的原因。大家要痛定思痛,发动和领导群众苦干几年,使抗御自然灾害的条件有个大的改观。首先要抓好洞庭湖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江中下游的需水量越来越大,长江水量丰富,但年内来水不均,枯季水量小。由于水体的污染和三峡工程汛末蓄水的影响,使长江中下游原已存在的供水问题更加严重。三峡工程汛末蓄水将减少下游河道的流量,但蓄水完成后又可向下游河道提供较原来天然情况下更大的流量。对长江中下游城镇供水,工业、农业和航运的用水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洪水资源化问题。三峡工程的科学调度可利用部分洪水,增加发电效益,向中下游提供更多的枯季水源。  相似文献   

4.
今年长江流域发生的全流域性大洪水,虽然总的说来其洪峰量和洪水量小于1954年,但沿江水位大多比1954年高,究其原因,与长江河道被挤占、泥沙淤积、湖泊面积锐减有关。“人不给洪水出路,水不给人活路”。长江的大洪水也给黄河流域再一次敲响了警钟——蓄滞洪区建设松懈不得。 黄河蓄滞洪区安全措施虽经多年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离“分得进,守得住,撤得出,移民保安全”的要求,无论在工程建设,还是在管理方面,都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安全设施少,建设标准低,洪水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预案不完善、措施不落实,政策不落实、责任不明确,等等。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综合开发治理必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熙畴 《人民长江》1996,27(7):15-17
鄱阳湖区洪、涝、旱、渍等灾害仍然比较严重,急需综合开发治理。江西省有关规划部门在以往规划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鄱阳湖区综合利用规划,提出了防洪、治渍、灌溉、治渍,治理风沙、水利结合灭螺、第二期分蓄洪工程、控制工程等开发治理措施。争取能早日付诸实施,使湖区丰富水土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防洪蓄洪策略浅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鄱阳湖不同类型圩堤对蓄洪能力的影响,考察了1998年蓄洪情况,鄱是湖区防御大洪水要“泄蓄并重”,在提高河道泄洪能力的前提下,分洪区及中小圩堤低水种养、高水蓄洪是存蓄多余洪水的经济、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夏广义 《治淮》1999,(2):6-7
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中第一条进行全面治理的大河。1950年10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51年,淮委针对1950年洪水提出了治淮方略报告,明确中游兴建洪水控制工程,枢纽位置选在润河集(临淮岗以上38公里)。规划在淮河干流上游和支流修建16座山谷水库和利用上游洼地蓄洪情况下,再遇1950年洪水,控制正阳关下泄流量不超过6500立方米每秒,水位不超过24.4米(废黄标高,下同)。润河集工程于1951年2月开工,同年7月建成。 1954年7月,淮河发生了全流域大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江大河分蓄洪区建设和管理是当前防洪的迫切任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乾清同志是水利部原副总工程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徐乾清同志对如何加强水利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议。下文便是他在政协会上的书面发言稿之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996年大水期间堤垸有关情况的调查,结合近几年不断出现大洪水的实际和江湖关系的理解,对洞庭湖设立蓄洪区的必要性、加快蓄洪区建设的紧迫性以及加强蓄洪区建设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徐向 《治淮》2004,(2):20-21
江苏省淮安市地处淮河下游,河湖众多,防汛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单位和个人受利益驱动,不顾国家防洪大局,盲目开发河湖水面,违章圈圩养殖,削弱了河道、湖泊的行蓄洪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98长江洪水的成因和特征,提出了灾后重建工作的建议,重点论述了抓紧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必要性,以及加强长江流域防洪工程建设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东江水库自然调蓄常遇洪水的能力很强,但在初设中未予研究。通过采用条件组合频率图解方法,计算了东江水库多年调节自然蓄洪的作用,计算结果表明:满足下游农田的防洪要求,不需专用防洪库容,与初设成果比较,减少防洪库容1.5亿m^3;满足下游铁路的防洪要求,采取后期成果,只需专用防洪库容1.2亿m^3,较初设成果减少防洪库容3.8亿m^3;5 ̄10年一遇的下泄流量,较初设成果减少1000 ̄2500m^3/s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区防洪排水规划》中提出“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城市防洪排水原则,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是“西蓄”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蓄”工程拦蓄北京西部城市上游的洪水,通过阜石路砂石坑蓄滞作用,减轻进入玉渊潭的洪水,从而减轻西南护城河、南护城河及通惠河的排水压力,对北京市西南部的城市防洪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谭培伦 《人民长江》2000,31(5):24-26
通过三峡工程建成后的江湖水沙情情势的变化,分析了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以及对干流的径流调节作用、对长江的拦蓄作用、对长江河道的冲阏影响等。进一步阐述了三峡工程成后洞庭湖区水沙情热变化,并论述了三峡工程与洞庭湖区防洪治理若干重大设想的关系。如关于四口建闸控制、藤洲湾裁弯、螺山开卡、者以并流、修建南北分洪水出上述措施在三峡工程建成前均不宜实施,三峡工程建成后也应视江湖关系的演变而定。  相似文献   

15.
朱毅 《中国水利》2005,(17):27-28
澧水下游的澧南垸为国家级蓄洪垸.1998澧南垸溃决与2003年主动分蓄洪水的不同后果表明,洪水应有自己的存在与活动空间,在防洪抗灾中,要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安排洪水出路,有蓄有泄,蓄泄兼筹.  相似文献   

16.
清江隔河岩水库于1993年建成,其防洪库容为5亿m~3。1998年汛期,在长江发生1954年以来全流域特大洪水过程中,清江流域也发生了数次与之遭遇的大洪水。隔河岩水库在保证大坝安全的前提下,勇担风险,科学调度,以极限蓄洪能力,多次为长江洪水削峰、错峰,几度避免了荆江灾难性的分洪,为’98长江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洞庭,鄱阳两湖实时调蓄量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分析了影响洞庭,鄱阳两湖实时调蓄量的各种因素,尤其对区间产流影响着重进行了分析对比,并以1995年洪水为例,采用按区间与支流控制站以上面积比推求区间入流和以实际出流量修正入流两种计算方法计算了两湖的调蓄量并进行了探讨,从而得出:(1)以实际出流修正入流的方法计算湖泊实时调蓄量,在入,出流较准确条件下,计算结果理论上较为合理;但由于出、入流两个较大数量相减使区间水量的误差可能较大,从而也可能造成  相似文献   

18.
对柳州市防御大于50年一遇洪水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广西柳州“96·7”,“946”洪水组成,提出了在柳江上游建洋溪、江底、拉友、落九等防洪水库,指出防洪水库蓄洪不贮洪,下游洪峰过后则放空水库,水库淹没是暂时的,并对临时淹没提出处理意见,这样可把柳州市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  相似文献   

19.
张峰 《湖南水利水电》2013,(1):46-48,69
随着江湖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影响,城陵矶附近地区的防洪形势日益严峻,妥善处理城陵矶附近超额洪水,对该地区以及荆江大堤和武汉市的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发[1999]12号文洞庭湖选择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垸等分洪垸先行建设。钱粮湖蓄洪垸承担蓄洪任务22.2亿m3,全垸一线围堤总长146.387km,保护面积450.04km2,2008年统计垸内人口23.44万人。钱粮湖垸蓄洪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围堤加固工程、安全建设工程和分洪闸工程,工程总投资约20.84亿元。  相似文献   

20.
退田还湖圩区蓄洪运用条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通过对鄱阳湖区的都昌、星子、永修3个县的十几座退田还湖圩区(包括单退圩区和双退圩区)的实地调查,就鄱阳湖发生大至特大洪水时不利于这些圩区蓄洪滞洪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