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热固性树脂改性氰酸酯(CE)树脂的研究现状,主要阐述了环氧树脂(EP)、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苯并噁嗪树脂(BOZ)或多元化合物共聚改性氰酸酯树脂(CE)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上述热固性树脂改性氰酸脂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氰酸酯树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凝结水精处理树脂浸出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浸出物中微量阴离子、TOC、pH、电导率等,对各类阴阳树脂及其等体积的混合树脂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不同树脂的浸出物水平及其随浸泡次数和浸泡时间间隔等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产厂家树脂的浸出物水平差别较大,新树脂的浸出物水平明显低于旧树脂;阴阳树脂均有特征性的浸出物释放,即阳树脂的浸出物主要为无机阴离子,尤以硫酸根为甚,阴离子的浸出物主要为TOC,且阴阳树脂分别对另一树脂的浸出物均有良好的相互吸收性。此外,随着浸泡时间间隔的增加,混合树脂的浸出物水平保持不变,阴树脂和阳树脂的浸出物水平明显增加,并由此提出了对凝结水精处理混床实际运行操作具有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真空压力浸渍树脂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叙述了目前国内外高压电机真空压力浸渍(VPI)树脂发展状况以及用于VPI浸渍树脂的种类,分别比较了国内外几家公司的VPI浸渍树脂的性能,分析了VPI浸渍树脂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VPI绝缘树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武伟  龙德海 《广西电力》2021,44(3):80-84
在水氢电导率的测量中,在线仪表测量值会因树脂的再生率低比实际值低的现象.为了提高树脂的再生率,本文根据麦肯锡工作法,提出解决树脂再生率低的方案,根据方案对1条树脂柱制作了树脂柱动态再生装置,经检测发现使用动态再生装置再生的树脂,氢电导率测量准确,树脂柱使用时间可达到107天,与使用新树脂的树脂柱相当,该装置可以满足树脂...  相似文献   

5.
树脂分离度是表征高速混床树脂再生程度的指标。基于电厂实际需要,结合高速混床离子交换树脂性能特点和离子交换水处理再生工艺,建立了一种凝结水精处理混床运行树脂再生度测试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对树脂样品中的杂质树脂实现了彻底分离,计量方法准确可靠,满足了电厂对凝结水精处理混床树脂分离度定量测定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6.
离子交换树脂的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子交换树脂是化学除盐用的主要介质,树脂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锅炉的水质,防止树脂的变质和污染,是保证供给合格水的必要条件。通过对目前强酸阳树脂和强碱阴树脂污染主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防止树脂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韩立宏 《吉林电力》2010,38(6):51-52
针对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离子交换树脂复苏后,阳树脂存在轻度有机物污染,阴树脂的铁污染程度没有减轻的问题。对以往树脂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制定了合理的处理周期和处理方案,改进方案复苏的树脂恢复了满足水处理系统要求的工作交换容量,降低了酸碱用量,减少了树脂的自用水量,提高了除盐制水的经济效益,保证了水处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合成低熔点双马来酰亚胺,以此为基础制备了双马来酰亚胺电荷转移络合基体树脂。研究了该类树脂的固化行为以及固化树脂的凝胶含量、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树脂可以在较低温度范围内固化,且固化树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双马来酰亚胺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橡胶、纳米材料、晶须、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二元胺、烯丙基化合物、液晶等方法增韧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改性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VVER型核电机组的蒸汽发生器排污水净化系统树脂床再生后,需要进行阳离子交换树脂冲洗及阴阳离子交换树脂联合冲洗。冲洗过程中所使用的除盐水pH值接近于阳离子交换树脂冲洗终点要求,且阴阳离子交换树脂联合冲洗时,阴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液NaOH冲洗困难,导致树脂床再生过程废水量较大、树脂床恢复备用时间较长。为此论证了降低阳离子交换树脂冲洗终点的pH值及树脂床联合冲洗排至凝结水的可行性,以此降低VVER型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排污水净化系统再生废水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四种元素双马来酰亚胺基体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以溶液缩聚方法,合成了含硼、硅、钼、钛的四种元素双马未酰亚胺基体树脂(BBMI、SiBMI、MoBMI、TiBMI)。通过IR、DTA、TG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各种树脂的结构、热稳定性及固化行为。結果发现,含硼、钼、钛元素的树脂溶液的粘度受加料方式的影响很大,树脂的固化速度也与加料方式有一定关系。与不含以上元素的对照树脂试样(BMI)比较,发现除含硼的BBMI树脂的热氧稳定性与对照树脂相当外,其余三种树脂的热氧稳定性均较对照树脂试样稍有降低。但初步研究表明,引入某些共聚单体可以改善以上四种元素双马未酰亚胺树脂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2.
柳再本 《高压电器》2006,42(5):385-387,392
介绍了干式变压器绝缘树脂的老化理论及热老化实验原理。参考标准进行了绝缘树脂老化试验,并进行了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得到了绝缘树脂的热老化性能参数,如温度指数等,验证了绝缘树脂耐热等级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滦河电厂2×300 MW机组凝结水100%通过精处理,精处理再生方式为高塔法,铵化运行。在机组调试过程中,发现树脂分离塔传阳树脂时阳树脂中夹杂较多阴树脂,导致混床再生效果不好,出水水质不达标,无法实现铵化运行。为此,探讨问题形成的原因,对各种解决方案进行比较,最终采用取消树脂分离塔上进水,只由下部进水,同时开分离塔空气阀的方法运行。运行方式改进后,杜绝了阳树脂中夹杂阴树脂现象,保证了树脂的良好再生,提高了混床运行周期,改善了出水水质,节约了再生用酸碱,为凝结水精处理的安全高效及铵化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整体真空压力浸渍用环氧酸酐树脂(GV PI树脂)的黏度-温度特性、老化黏度增长特性及其寿命特性,通过拟合得到了不同老化状态树脂的黏度-温度方程,为GVPI树脂的浸渍温度调整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对GV PI树脂进行了不同温度老化的黏度变化试验,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得到老化黏度方程,由此可推算树脂的浸渍寿命,得出树脂浸渍温度越低,树脂连续浸渍寿命越长,越有利于延长树脂使用寿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以智能、环保为主题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中国电力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对绝缘材料的各方面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基于高韧性环氧大豆油基光敏树脂,在光固化树脂中添加60 wt%的环氧树脂,采用3D打印光固化和热固化的两步固化方式,制备得到力学和电学性能优异的双固化树脂,并对其进行回收重塑得到回收后的双固化树脂。分别对树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介电性能、体积电阻率进行测试,研究表明,制备的双固化树脂相比于纯光固化树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绝缘性能,回收后树脂的力学强度是新制树脂的80%。对树脂进行沿面闪络实验,测得双固化树脂的闪络电压达到26.3 k V,采用威布尔分布图看出闪络电压还具有较小的分散性。回收的树脂沿面闪络电压略有降低,但仍然高于纯光固化树脂。分析了表面电荷特性对直流沿面闪络电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春宝  汪信  杨绪杰  张楠楠 《绝缘材料》2012,45(1):34-37,41
采用二烯丙基双酚A(DBA)对氰酸酯树脂(CE)进行改性,分别运用Flynn-Wall-Ozawa等转化率法和Kissinger极值法计算了改性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并对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A对氰酸酯树脂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和增韧效果,含5%DBA的改性树脂固化反应活化能最小(62.16 kJ/mol),当DBA的加入量为10%时,树脂固化物的冲击强度达到纯氰酸酯树脂的2.07倍,含有DBA的CE树脂固化物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树脂再生度是表征高速混床树脂再生程度的指标。基于电厂实际需要,结合高速混床离子交换树脂性能特点和离子交换水处理再生工艺,建立了一种运行树脂再生度测试方法,用于电厂凝结水精处理混床树脂再生度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一种新型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B树脂)的合成,并利用红外光谱方法研究该树脂的合成过程及该树脂的结构.结果表明,该树脂含有醚键,双键封端,100℃下即可流动,170℃则可迅速固化,极易与环氧树脂混溶.  相似文献   

19.
徐伶 《宁夏电力》2006,(1):64-66
中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采用的是独特的双速水帽布水器、锥体分离再生和混床气水卸树脂的设备,这种设备既减少树脂交叉污染,又保证了将99.9%左右的树脂卸到再生分离罐中。在输送阳树脂过程中,采用“电导率差”和“光电色差”同时检测。检测阳树脂输送终点信号,达到了行之有效的阴、阳树脂监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低熔点双马来酰亚胺电荷转移络合树脂固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低熔点双马来酰亚胺,以此为基础制备了双马来酰亚胺电荷转移络合基体树脂。研究了该类树脂的固化行为以及固化树脂的凝胶含量、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树脂可以在较低温度范围内固化,且固化树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