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宝钿  卢成原 《建筑技术》2009,40(9):843-846
在对支盘桩抗拔机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室内模型试验装置来研究支盘桩的抗拔承载和变形性能,并与等直径桩进行比较。对等直径桩、单盘支盘桩、双盘支盘桩分别进行了上拔加载试验,证明支盘桩的抗拔承载力远高于等直径桩;同时由于支盘桩在抗拔时和抗压时的承载机理不同,如果设计不合理,设多盘时的抗拔承载力反而会低于单盘支盘桩的抗拔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基岩中树根桩的抗拔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树根桩及地基的变形、应力、应变规律,为类似条件下的树根桩抗拔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2根大直径竖向抗拔嵌岩灌注静载试验桩的验算、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以及嵌岩桩抗拔荷载传递一些特点和对其认识局限,表明在抗拔嵌岩桩设计时,有必要进行工程桩施工前单桩抗拔静载试验,才能正确选用合理承载力,达到工程安全、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抗拔与抗压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五根直径相同、桩长相近、位于同一场地的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在拔力与压力作用下的对比试验,分析抗拔桩与抗压桩在变形性状和荷载传递机理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侧摩阻力总是上部土体首先发挥,而后逐渐传递给下部土体,桩侧摩阻力均存在强化效应和退化效应,桩沉降(上拔)以桩身压缩(伸长)为主;抗拔桩桩顶Q-s曲线呈陡降型,抗压桩桩顶Qs-曲线呈缓变型,桩承受竖向上拔力所表现出来的刚度明显小于承受竖向压力所表现出来的刚度。  相似文献   

5.
结合福州市地铁某车站工程实例,通过对AM工法灌注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的抗拔方案设计和试验成果整理,分析了AM工法桩的桩身抗拔承载力和试验成果关系曲线的一些特性,结果表明:AM工法扩底灌注桩作为软土地区大吨位抗拔桩是适用可行的,相对于等直径桩可提高较大的抗拔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现场对2根等直径桩和2根扩底桩进行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得出U-δ曲线、桩身轴力曲线和桩侧摩阻力分布图.分析U-δ曲线得到等直径桩和扩底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和上拔量,得出扩底桩单桩抗拔承载力明显高于等直径桩,且在相同荷载下扩底桩上拔量小于等直径桩的结论.对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进行分析,得出等直径桩和扩底桩桩身受力特性.扩...  相似文献   

7.
依据模型试验相似理论,采用砂土模拟现场地基土层,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得出:螺纹桩抗拔承载力是等直径直线型桩的1.34~1.92倍;同直径螺纹桩从螺纹间距100 mm加密到50 mm时抗拔承载力约为1.1倍。对等直径螺纹间距为100 mm、50 mm螺纹桩的轴力、侧摩阻力、桩周土压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出50 mm螺纹间距桩的抗拔承载能力的优越性。最后,依据试验参数提出合理螺纹间距设置公式,并推导出螺纹灌注桩基于砂土层的抗拔承载力公式。  相似文献   

8.
依据福州市某超高层建筑试桩工程项目特点,通过设置长、短桩分别进行抗拔静载试验并对抗拔承载力进行扣减的方式,得到该项目大直径灌注桩在有效桩长范围内的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经分析,此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吨位嵌岩短桩静载试验中锚桩抗拔力不足的情况,提出桩底锚杆法。此法是在锚桩底下的基岩中加设岩石锚杆,以共同承受上拔力。给出锚桩抗拔力验算方法和锚桩、锚杆施工的相关技术措施。工程实例说明桩底锚杆法在合适的情况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提出基岩中变截面入岩方案,并基于大型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基岩中变截面嵌岩桩与等截面嵌岩桩进行了抗压、抗拔与水平承载力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分析得出采用基岩中变截面嵌岩桩代替等截面嵌岩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姜文辉  巢斯 《建筑结构》2012,(6):132-134,131
对于上海地区的超厚软弱土层,如何控制建筑沉降和差异沉降是设计的重点。变刚度调平设计是基于沉降控制的基础设计方法,对于群桩基础和软土地基的高层建筑沉降差异控制有显著的效果。介绍了上海中心大厦大直径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中按照变刚度调平概念,通过合理选择桩长和桩距,使得主楼底板中心和边缘的计算差异沉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优化了底板的设计。经过试桩,认为后注浆的桩端注浆方法能有效提高单桩承载力和减小不同桩承载力间的变异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抗滑桩加固上覆堆积体--下伏基岩二元结构边坡的抗震机制,开展2组1∶50比尺的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以对比分析下伏基岩堆积体边坡在抗滑排桩加固前后的地震响应特征与抗滑桩的桩身弯矩分布规律。试验时,输入4级加速度峰值连续增大的El Centro波,监测边坡模型坡面与坡体内的加速度响应、坡顶沉降变形以及抗滑桩上静、动弯矩的分布。试验结果显示由于抗滑桩抑制了上覆堆积体的下滑,坡顶的加速度峰值(PGA)放大系数、加速度反应谱以及竖向沉降变形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抗滑桩一方面加固了上覆堆积滑体另一方面在坡体内产生了地震波的反射叠加效应,使得边坡水平响应加速度放大系数出现了桩前增大桩后减小的现象。下伏基岩堆积体边坡坡顶沉降与Arias烈度在抗滑排桩加固前后均具有良好的正相关线性关系。地震荷载作用过程中抗滑桩动力响应弯矩变化幅值明显大于地震作用后的静弯矩增量,且静弯矩与动弯矩变化幅值的分布均在基岩面附近达到峰值,易在基岩面附近造成抗滑桩的破坏,类似工况下抗滑桩的抗震配筋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3.
广州新电视塔工程主楼外框筒基础采用直径3.8m的人工挖孔桩,由于地处珠江边,珠江水通过岩层裂隙渗入到基础桩内,涌水量最大达到20m3/h.同时施工期间暴雨不断,使得人工挖孔桩施工困难大.通过借鉴已完成挖孔桩岩层裂隙水的经验,结合14号桩内涌水等特殊情况,对该桩提出并实施桩内降水、涌水引排的方案,取得良好效果,确保桩芯混凝土浇筑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李翀  冯维琦  吴泽 《重庆建筑》2012,(11):19-21
根据重庆地区典型岩土地质地貌,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以满足设计及施工需求。通过介绍几种常用的基础形式如浅基础、人工挖孔桩、机械钻孔桩、筏板基础等,结合已有工程经验,分析利弊,选择适合该工程的基础方案,并提供了高填土的基岩地区基础选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州新电视塔综合配套工程地下逆作法工程的桩柱一体施工存在钢管柱定位、混凝土浇筑、钢管柱垂直度控制等诸多难点。详细介绍了桩柱一体施工的工艺流程以及钢管柱吊装定位、校正、垂直度监测和桩柱一体混凝土浇筑施工及质量控制等关键施工技术。指出钢管柱定位装置由柱脚位置改为在柱头设置,通过千斤顶对钢柱纠偏以及在钢管混凝土柱与桩护壁之间将回填砂改为回填石子能有效控制钢管柱安装精度。采用与钢管柱调整架完全分开的灌浆架作为混凝土浇筑平台,并通过专用卡子固定导管以保证钢管柱垂直度。通过明确操作流程和详细交底,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6.
厚表土薄基岩煤层开采覆岩运动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厚表土薄基岩煤层采用综放开采后基本顶将难于形成稳定结构,发生滑落失稳导致工作面“压架”,在对薄基岩定义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对薄基岩煤层开采上覆岩层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若其他条件不变,“砌体梁”结构的稳定主要取决于基岩厚度和上覆表土层的力学性质及厚度,具有较大承载力的厚黏土层能与薄基岩组合形成稳定的结构,降低稳定结构所需最小基岩厚度。由此建立薄基岩工作面结构力学模型,并针对司马矿具体条件分析认为当表土为松散砂土,最小基岩厚度40 m;当黏土厚度40 m,最小基岩厚度20 m;黏土厚度30 m,最小基岩厚度30 m。据此提出首采面可安全开采,在现场工业性试验中得到成功验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广州新电视塔的结构和组成,通过对当地气象条件的分析阐述了广州新电视塔雷电防护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结合国家相关规范对电视塔的防雷系统设计进行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内河大直径嵌岩灌注桩需承受横向载荷,为了研究桩和岩体在此工况下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室内大比尺模型试验。试验通过对现场原型岩体和桩的综合分析,选取模型比为1∶20,用重量配比为砂∶石膏∶水=5.6∶0.8∶1来模拟基岩,有机玻璃来模拟钢筋混凝土桩。测试不同横向载荷和岩体襟边宽度时桩及基岩的力学特性。试验得出结论对软质基岩横向承载力桩的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应用“内筒外架整体自升施工方法及其装置”,完成了350m高的广播电视塔混凝土塔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南京电视塔在风激励下的一些动力特性后 ,采用AMD (主动质量阻尼器 )对其进行了风振控制。为了减小乃至消除主动控制中时迟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神经网络预测控制 ,并在产生南京电视塔广义脉动风荷载样本的基础上 ,对神经网络预测控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