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适应长江防汛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满足长江护岸建设工程前期工作的需要,提高投资决策水平,依据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护岸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分预制混凝土四面六边体、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焊接拼装和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抛投施工三部分。分别分析各施工分部预算定额,并综合分析了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护岸工程的预算定额,对于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护岸技术的应用推广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广泛应用于江河透水护岸工程中。由叶尔羌河中游渠首上游整治段的运行数据得出,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具有明显的减速落淤作用。护岸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护岸技术,值得进行推广。试验表明,粉细砂河床采用槽孔混凝土护岸工程并不能避免掏刷现象。基于国内外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的研究现状对叶上游整治段进行研究,首先确定整治段抢险范围,随后设计单个四面透水框杆结构形状,并计算框架群铺设宽度。改造后的护岸运行情况表明,混凝土透水框架群基础稳定,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混凝土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人们常常利用混凝土来提高对洪涝灾害的抢险质量。混凝土在应急抢险救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透水护岸利用混凝土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护岸,能有效避免实体护岸工程基础容易被淘刷而影响自身稳定的问题。混凝土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是由预制的6根长度相等的钢筋混凝土框杆相互连接组成的,呈正三棱锥体。将透水框架群布设在需要防护的堤岸临河侧,当水流过时,利用其自身  相似文献   

4.
四面六边体护岸,不仅可以改变江岸边的水流形态,有效保护江岸,而且可用于防止和治理崩岸.四面六边体防洪护岸技术首次应用在长江南京河段,结合八卦洲河段整治工程实际,在分析四面六边体护岸固脚机理的基础上,比较了实体抗冲护岸与透水减速护岸的利弊,进行了四面六边体的结构设计,系统论述了模板设计及杆件制作、框架体抛投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在使用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进行护岸过程中缺乏相关技术标准及设计要点的问题,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其研究成果,提出了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护岸技术地方标准的体系架构和四面六边透水框架体主要设计参数的建议值,由此为工程设计采用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江南京河段护岸新技术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护岸结构型式的护岸机理进行分析,结合南京河段护岸整治现状,选用抛石、四面六边体框架群、混凝土铰链排等护岸型式进行模拟比较试验.试验成果表明,在南京河段水沙条件下,四面六边体框架群护岸结构型式透水、稳定,减速促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几种新型护岸工程技术浅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加快推广应用护岸工程新技术的步伐,就一些新型护岸工程技术如混凝土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潜没式导流板、混凝土连锁板和土工合成材料护岸的基本原理、特点、应用情况、设计及施工要点等进行了简要介绍。认为:这几种新型护岸工程各有其特点,须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和施工技术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有效的护岸型式,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新材料新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砂枕与六边四面透水框架两种新材料护岸工程的试验,结合长江中下游河道护岸区及附近的泥沙运动、护岸材料及防护体的特性,分析研究了护岸工程的效果、破坏机理及适用条件.研究表明,砂枕护岸机理与块石类似,但变形能力比块石差;六边四面透水框架促淤效果较好,可应用于回缓流区,在水深流急的位置自身不稳定,不宜用在顶冲段护岸.对整个试验研究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是一种河道护岸固脚结构物,采用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制作具有多重优越性。通过试验研究以钢纤维类型(铣削型、端钩型、波浪型)和钢纤维体积率(0.4%、0.8%、1.2%)为变量的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基本力学性能,采用不同类型钢纤维制备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浇筑成型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并对框架杆件进行分段切割、测试承载力,统计分析切割截面的钢纤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制备的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自密实性,完全满足无配筋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成型要求;随着钢纤维体积率增大,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增大;相同纤维体积率下,按照采用端钩型、铣削型和波浪型钢纤维,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抗拉强度依次增大;钢纤维沿框架杆长的分布与钢纤维类型和单根质量相关,轻细的端钩型钢纤维分布均匀且根数多,适用于制备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成型透水框架。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本所的潮流水槽研究涌潮作用下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的护脚可行性。另外分析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人作为一种新型护岸技术在长江、黄河的堤防整治工程中取得成功的原因。我们研究认为,作为一种新的护岸、护脚技术的成功前提是其自身的稳定性;由于涌潮作用区水浅及涌潮流速曲线分布的特殊性,使得四面六边框架群的自身抗冲稳定性并不好于以往的护脚块体。文章最后提出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嵌固块石混合料减小其单体的受力面)可大大提高其整体的抗冲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水布垭工程溢洪道下游消能防冲采用护岸不护底方式,即在溢洪道出口左、右两岸江边设置防淘墙.左岸防淘墙沿大岩淌滑坡体坡脚部位设置,右岸防淘墙沿马崖高边坡坡脚布设.水布垭枢纽防淘墙工程施工难度世界上少有,由于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及特殊的施工方式,使得该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着重从墙体工程、护岸工程及对应的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文明等各方面阐述该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杨浦生 《人民长江》1998,29(10):1-5
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建设项目,长江水利委员会承担了三峡右岸一期工程及左岸部分的建设监理,监理工程承建合同总价33.7亿元。由100余名监理工程师组成的长江委三峡工程建设监理部,受业主单位委托,承担包括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合同支付三大目标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全过程的工程建设监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监理部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管理体系和方法,并通过建设监理的实践不断完善和健全,取得显  相似文献   

13.
桥墩冲刷对岸坡稳定的影响及防护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士彬 《人民长江》2015,46(16):31-33
在河道中建造桥墩,会引起桥墩附近水流状态发生很大变化,致使河床产生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进而影响桥墩附近岸坡的稳定,并有可能对河势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分析了在安徽省长江河道上建设桥梁后岸坡冲刷及对其稳定的影响。指出桥梁设计单位应重视桥墩冲刷影响岸坡稳定的问题,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比较了几种岸坡防护工程型式后,提出了针对桥墩冲刷影响岸坡稳定进行防护工程设计的要点。   相似文献   

14.
建设监理的主要方法是控制,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信息管理是建设监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三峡右岸一期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由于及时掌握的了准确、完整的信息,加强了信息管理,因此保证了工程质量,控制了工程造价,提高了工资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介绍大岩淌抗滑桩工程施工程序、工艺流程、施工内容和质量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6.
余勇  张涛  陈华 《人民长江》2007,38(12):13-14
水库移民综合监理是一种新型水库移民管理模式,10多年来已在水库移民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对移民工程质量实施监测与控制.从水库移民综合监理内涵、移民工程质量含义、综合监理质量监测与控制内容,以及监测与控制的方法和工作步骤等方面,阐述了水库移民综合监理对移民工程质量的监测与控制技术.目前,我国水利水电事业方兴未艾,水库移民综合监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但还需在理论上加以总结提高,要加强综合监理理论研究,建立综合监理理论体系,进一步探索完善监测控制方式、监测指标体系、分析评价方法和信息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小型水工程施工建设及病害防治加固监理是一项高智能的技术服务活动。监理企业根据合同条款与相关监理规定,组织项目监理部并派总监和监理工程师等进驻施工现场跟踪、巡视与旁站监理,为保证施工质量、投资、工期充分发挥其监理作用。给出了中小型水工程施工监理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中小型水工程涵义、分类、监理原则、“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要点、施工监理中安全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重点以及监理评价机制等,并以实例来证明上述研究成果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模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于海堤护坡在广西海堤建设尚属首次。通过北海市大冠沙海堤模袋混凝土试验段工程实例,探讨模袋混凝土应用于海堤护坡的施工技术,阐述其在水利护岸、抢险、水下工程中应用的适应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以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电站厂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重点时电站厂房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作为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如何去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对于今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将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施工过程中,左岸土石坝左联段防渗体加固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方案。本文通过监理实践,总结了左岸土石坝左联段加固混凝土防渗墙监理质量控制的过程与方法,详细列出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对加固混凝土防渗墙原材料检测、拌和物检测、预埋管检测、第三方质量检测及质量检查孔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质量检测结果表明,质量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