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夹层是影响油藏开发动态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油田开发实践证实,由于沉积、成岩等地质作用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夹层,因其成因、特点和分布又有较大差异,因此它们对油田的水驱规律的影响亦不同。基于厚油层设计的层内夹层分布理想模型,首先研究了夹层对韵律性储层注水井层内射孔位置的影响,然后以反韵律储层为对象,分别研究了夹层分布位置及范围对注采井网水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厚油层层内夹层发育且存在渗透率级差时,注水井射孔时应尽量射开层内高渗透区域;对于反韵律储层,当夹层处于采油井附近区域时,夹层对水驱影响程度最小,其次是夹层位于注采井间,而夹层位于注水井附近影响程度最大,其水驱效果最差,同时随着夹层范围的扩大,水驱效果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2.
双河油田厚油层内夹层分布特征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通过分析双河油田储层沉积特征,沉积机制,结构和各种类型夹层的成因,总结出适合其特点的细分对比新方法。展示了厚油层夹层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最后提出厚油层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3.
喇萨杏油田厚油层顶部挖潜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4,他引:0  
喇萨杏油田主力油层受非均质性的影响,注入水无效低效循环严重,开采效果差,厚油层顶部存在大量剩余油,目前技术水平下,缺乏有效的动用手段.针对不同的油层条件,从油层沉积类型入手,分析了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挖潜工艺技术.水平钻孔技术和改性氰凝封堵封窜技术,适用于挖潜层内有稳定夹层的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定位压裂人造隔板技术和层内相渗透改善剂控水挖潜技术,适用于挖潜无稳定夹层的厚油层顶部剩余油.这4项技术研发成功后,可为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挖潜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平井分层系开发稠油厚油藏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JX油田5井区储层为典型的陡坡带三角洲沉积,储层单层厚度大且油层内部有相对稳定的隔夹层分布,原油为稠油。针对该区块厚层稠油油藏特点,提出了利用水平井分层系开发的新思路,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水平井单井产能约为常规定向井产能的3~6倍。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内陆湖泊-三角洲碎屑沉积体系,轻质油储量丰富,开采潜力巨大。同时,由于纵向沉积的多旋回性和横向沉积相带的变化,储层隔夹层发育,体积压裂缝网难以实现层间有效连通。大斜度井井身特征兼具直井与水平井的特点,是适用于多层系储层高效开发的新式井型。现阶段大斜度井体积压裂适应性及生产动态特征的研究较少,文中考虑储层厚度及稳定隔夹层发育状况,将目标区块储层划分为厚油层、薄油层、薄互层3种地质模式,借助油藏数值模拟,对比水平井、直井评价了大斜度井在不同地质模式下的适应性,分析了储层渗透率及层间非均质性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大斜度井适用于开发薄油层Ⅰ类,薄互层Ⅰ类、Ⅱ类以及厚油层Ⅰ类、Ⅱ类储层,同时当薄互层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强、主力层突出时,可考虑非主力层暂不开发,优先采用水平井开发主力层。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厚油层开展储层特征精细描述,细致刻画内部夹层的发育特征,建立能够反映中厚油层内部夹层分布规律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在油田开发中意义重大。根据夹层地质建模表征的研究现状,总结出4种有效方法,以高邮凹陷W6断块厚油层内部夹层的精细建模为例进行介绍,以期对中厚油层内部夹层的精细建模表征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老君庙油田 M 油层是一个渗透率低、含油饱和度低、裂缝发育、60—70米剖面连续含油和沉积厚度稳定的砂岩油层。在油层内部无连片稳定的泥岩隔层,也无较稳定的砂岩层。油层内渗透率差异大,非均质系数达2.87—14.7,是个非均质性较强的厚层块状砂岩体。对达样的油层用常规的孔隙度、渗透率描述储集岩石的特征足不够的。因为控制储层储集性能和产能的因素是孔隙的形状、大小及其分布,也就是岩石孔隙结构特征控制着储层。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8.
厚油层层内夹层对剩余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厚油层层内夹层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北一区东中块葡Ⅰ组油层为例,分析了厚油层层内夹层的分布特征,并对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利用北一区断东中块相关资料建立数值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应用正交试验分别研究了侧积夹层、水平夹层不同发育形态下的剩余油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侧积夹层逆夹层注水、水平间距及倾角越小,遮挡区域的纵向驱替面积越小,剩余油越富集;而水平夹层数量越多,位于油水井异侧,因夹层的隔挡作用,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9.
喇萨杏油田河道砂岩厚油层夹层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对油田河道砂岩厚油层内部夹层的分布状况及河流相沉积环境中夹层的成因分析,结合油田目前夹层识别的技术现状,将河道砂岩厚油层内部夹层划分为单元间及单元内两大类.通过单砂体到单一点坝再到砂体内部夹层的描述思路,实现了侧积夹层的三维数字化表征,建立了水平状夹层三维地质模型,在储层深层次描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分别描述了它们的分布特征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指出了夹层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孤岛油田正韵律厚油层开采现状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根据该区油层层内夹层或物性夹层较发育,正韵律厚油层顶部动用和水淹程度低、剩余油潜力大的特点,部署了中9-平9水平井开展挖潜先导试验,投产初期日产油47t,平均日产油能力是直井的3倍,为老油田厚油层挖潜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隔夹层的存在改变了整个地层渗流场的分布,使渗流(油水运动)发生变化.根据陈堡油田Kzt13油藏隔夹层的分类、电性特征及其分布特征,结合生产动态资料,根据隔夹层的岩性、厚度、平面分布的连续性,将其分为稳定夹层、较稳定夹层和不稳定夹层三种类型.分布稳定的隔夹层可将油层上下分成多个独立的流动单元,而不稳定隔夹层越多,油层上下具有水动力联系,其间油水运动也就越复杂,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越大.应用隔夹层的研究成果指导实施了水平井开发以及部分油井的调补层.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堡油田K2t1^3油藏隔夹层分布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隔夹层的存在改变了整个地层渗流场的分布,使渗流(油水运动)发生变化。根据陈堡油田K2t1^3油藏隔夹层的分类、电性特征及其分布特征,结合生产动态资料。根据隔夹层的岩性、厚度、平面分布的连续性。将其分为稳定夹层、较稳定夹层和不稳定夹层三种类型。分布稳定的隔夹层可将油层上下分成多个独立的流动单元,而不稳定隔夹层越多,油层上下具有水动力联系,其间油水运动也就越复杂,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越大。应用隔夹层的研究成果指导实施了水平井开发以及部分油井的调补层。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油田开发的重点是研究油层厚油层内剩余油的分布,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影响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的夹层进行更精细的研究描述,弄清夹层的特征。以岩心与测井资料为基础,在沉积微相的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地研究了宝浪油田三工河组Ⅲ油组内夹层的类型、成因及分布特征,从而为建立Ⅲ油组的地质模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夹层是油层内的非有效储层,表现为物性差,孔隙度一般小于10%,渗透率小于0.010μm2。双河油田厚油层发育,具有多夹层、多韵律类型的特点。夹层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或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砂砾岩等。注水开发后,厚层内夹层是控制复杂水淹形式的主要地质因素,是合理调整层内注水结构和产液结构的基础。研究表明不同相带夹层稳定性相差较大,但只要合理利用夹层,就能缓解层内矛盾,提高厚油层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1 区三叠系隔夹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塔河油田1 区三叠系地质特点,处理了该区37 口井的测井、地质资料,并对分布于研究区内 的隔夹层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区共划分出3 个油层组、11 个小层、10 个层间隔层和26 个层内夹层。 该文对小层间的隔层及小层内夹层的平面展布和横向展布进行了描述,并对隔夹层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的 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主力储层间的隔层延伸较长,厚度稳定,底部剩余油富集;主力储层内 的夹层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值较高,剩余油富集程度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L油田单层厚度大且无明显隔层的特点,在综合分析动静态资料的基础上,从储层非均质性、重力作用、隔夹层分布、注采对应率、注采强度等多个影响因素入手,对厚油层的水淹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该油田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储层非均质性及注入水重力作用两大因素影响,注采强度、注采对应率的影响次之,隔夹层分布影响很小;今后对厚油层的开发方式应在细分层系、射孔优化、气水交替驱等方面进一步调整,以水平井开发研究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双河油田北块Ⅳ4厚油层细分开采做法及认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典型巨厚非均质油层-双河油田北块Ⅳ4层的解剖,对该厚油层层内精细的砂体平面和纵向岩电对比,找到了两个稳定夹层,将该厚油层进一步细分成3个独立流动单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沉积微旋回,微构造,剩余油分布等精细的油藏研究,并根据剩余油的分布形态提出了具体挖潜措施,制定出了下一步厚油层的具体细分挖潜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特高含水期厚油层细分挖潜方法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8,他引:5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细分注水,是根据吸水剖面、分层测试成果等资料计算出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累积注水倍数,确定出厚油层内无效注水部位。通过砂体剖面图追踪厚油层内夹层的发育状况,利用物性夹层作为隔层,通过长胶筒封堵底部高吸水部位,改善厚油层顶部的吸水状况;对注水层段多,但层段内存在吸水差异较大的厚油层的注水井,进行层段优化重组,改善差油层吸水状况:对油层多、油层间隔层小、吸水差异大的厚油层注水层段,利用长胶筒封堵技术将与高含水主要吸水层邻近的薄层进行封堵,实现厚油层细分注水的目的。试验表明,该做法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控水挖潜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孤岛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层隔夹层成因研究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40  
束青林 《石油学报》2006,27(3):100-103
隔夹层是形成陆相储层流体流动非均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控制厚油层复杂水淹形式的主要地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河流相储层隔夹层的成因类型可分为沉积作用形成的隔夹层及成岩作用形成的隔夹层两大类,隔夹层在注采井组范围内的分布状况对油水运动和最终采收率有很大的影响。隔夹层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可使厚油层出现多段水淹、强水淹段与未动用段共存的状态。隔夹层的存在有利于正韵律和块状韵律油层扩大纵向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不利于提高反韵律油层的注水波及效率。  相似文献   

20.
水平井技术是胜利整装油田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挖潜的一项有效技术。由于水平井在生产过程中受层内夹层、剩余油富集厚度、水平井生产参数等方面的影响,针对正韵律厚油层层内剩余油分布特征,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水平井开发技术政策界限。此研究结果在整装正韵律厚油层的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