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橡胶件在石油天然气中的应用研究长庆石油勘探局钻采工艺研究院陈尚礼陈鹤民吴学升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橡胶配件在钻井、完井、试油压裂、试采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油气生产中对该产品的性能、种类、质量、应用条件需要作更深入的研究。目前按常规物理... 相似文献
2.
数据挖掘是计算机发展的最前沿技术之一。像油气田开发等需要大量依靠经验和实例借鉴的工程领域,数据挖掘技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因种种原因,该技术在工程领域尚没有被应用推广。文章以压裂施工为例,研究了该技术在油气开发上的应用。它抛弃了传统设计中“假设—建模—求解—预测—验证”的思维方法,直接从以往大量成功的压裂施工井中,汲取最宝贵的经验,用这些经验直接指导新的压裂。每一个成功的压裂实例都自动成为指导下一个压裂的庞大数据库中的一个新例,在学习循环中不断提高预测精度。它不需要任何理论假设和模型求解,它的失误率一般取决于挖掘的参考数据库/数据仓库的大小和精华程度。文章着重研究了挖掘工程数据源的建立和挖掘功能应用,把数据挖掘从商业推向工程领域。数据挖掘给传统的油气开发工程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ģʽʶ���ڲ⾮���ϻ��ֳ������е�Ӧ���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沉积相的划分,实质上就是对古沉积环境的划分。所谓沉积环境就是地球的一块相对“独立”的表面,即一个发生沉积作用的地貌单元,如河流环境、三角洲环境等,它具有独立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这些特征亦即是古环境的物质表现,包括沉积岩石学的各种特征,如成分、结构、构造、生物、层序、砂体形态、剖面构造、横向变化等等,它们都是判别古环境的标志。在一系列连续或离散的测井资料中,包含了丰富的各种地下地质特征和沉积环境信息,从中提取出表征沉积环境的各种特征参数,建立起某地区的沉积相测井相模型,应用模式识别的各种处理方法,便能划分出该地区的各种沉积相及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4.
�����������̼�������ѷ���������ˮʶ���е�Ӧ���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裂缝系统中流体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地震波特征的变化;裂缝系统中含气或含水对纵横波的影响是不相同的,譬如,含气时纵波速度明显降低,而横波速度保持不变或略有降低,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则明显降低。利用在四川灵音寺地区采集得到的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得到纵波和转换波剖面,并反演出纵横波速度等信息;经过纵横波剖面的直接对比、以及对道积分、速度剖面的综合对比解释,预测出了该区试验测线范围内的含气分布,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较好。初步实践表明,利用多波资料直接检测油气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脉冲射流能够在能级相同的情况下增大射流的瞬时冲击力,可以提高射流的辅助破岩和清除岩屑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利用流体动力学和水声学的基本原理在特殊喷嘴结构中产生自激脉冲射流的机理,通过实验研究了腔室结构参数和回压等因素对自激效果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
7.
8.
��ֵģ�⼼�������↑���е�Ӧ���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数值模拟技术在气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钟孚勋,张永生,杨雅和四川石油管理局从七十年代末就开始了气出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特别是经过“七五”和“八五”期间的攻关和完善,已形成了一套从模拟到软件,从方法到应用,从微机到小型机都适... 相似文献
9.
P波阻抗模型正演技术是一种基于反射系数计算的传统正演技术。经过川西地区多年来的应用研究,该技术在浅层蓬莱镇组气藏河道砂体展布描述及其含气性检测中得到了广泛而富有创造性的应用,勘探成效卓著。文章通过块状均匀模型波阻抗正演技术和层状非均匀模型波阻抗正演技术的综合应用,准确建立了不同厚度、不同阻抗特征的河道砂体地震响应模式,对砂体的含气性进行了精细的分类检测,较好地解决了川西地区浅层非均质岩性圈闭气藏的砂体展布和含气性识别问题,实用而且具有针对性。其特点有:①根据已知井的岩性特征和声波、密度测井资料等参数制作砂体模型; ②利用P波阻抗模型正演方法计算出砂体模型的地震记录;③根据P波阻抗模型正演方法计算出的地震响应特征(低频、强振幅)来检测砂体及其含气性。 相似文献
10.
BP�˹��������ڼ��㺬ˮ���Ͷ��е�Ӧ���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的测井资料综合解释与数字处理方法相比较,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适用性,它勿需传统测井资料综合解释与数字处理方法所需的各种建立在实验之上的非精确的测井解释公式,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训练样品时只需知识道测井原始数据和求解的实际数据,而在进行求解预测时则只需知道测井原始数据即可,这为复杂地层以及其它一些特殊民政部下的测井解释和数字处理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广州石化大型储罐完整性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储罐群完整性评价方面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对广州分公司储罐群内的20台储罐逐一进行了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失效机理分析并进行了风险排序,对较低风险的储罐尽量延长其检验周期或暂不进行检验,对较高风险储罐结合失效机理采用声发射在线检验、底板漏磁扫查等,降低其失效风险,提出科学合理的检验周期,由此建立基于完整性的检验策略(包括检验周期和检验方法),最终实现整个储罐群的完整性评价。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设备的失效风险不是平均分配的,其中约20%的设备承担了大约80%的风险。完整性分析对设备进行风险排序,确定高风险设备,并可根据风险驱动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检验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