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湿法冶金回收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存在含磷废水排放量大、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还原酸浸-沉淀-固相再生回收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新方法。区别于传统氧化酸浸,本研究在浸出过程中加入有机还原剂,将铁元素以Fe2+的形式浸出到溶液中;然后,通过控制pH值制备Fe3(PO4)2·8H2O,以此作为再生LiFePO4正极材料的前驱体,避免了后续混锂烧结过程中Fe3+还原不彻底、再生磷酸铁锂纯度低等问题。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浸出条件,Li+和Fe2+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8.15%和98.10%。利用氨水调控浸出液pH值,沉淀出形貌为一次片状簇拥成团状结构的Fe3(PO4)2·8H2O前驱体;最后,将Fe3(PO4)2·8H2O...  相似文献   

2.
废弃锂离子电池富钴破碎产物的可浮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研究废弃锂离子电池富钴破碎产物与商品化电极材料的浮选行为,并分析不同浮选行为的机理。结果表明:商品化钴酸锂和石墨的天然可浮性差异较大,将以质量比1:1混合后的模拟物料进行浮选,钴品位由15.66%富集到50.71%;手工拆解废弃锂离子电池得到的钴酸锂颗粒和石墨颗粒表面粗糙,有杂质附着,使得电极材料表面相关元素的含量降低,该杂质为以C、F、P和O元素为主的有机物,使回收的钴酸锂和石墨颗粒表面化学组成相近,造成材料表面润湿性发生改变;富钴破碎产物经浮选后,钴品位由24.21%仅提高到28.08%。因此,浮选前必须对回收的富钴破碎产物进行表面改性,以增大钴酸锂和石墨表面润湿性差异,从而使浮选获得有效的分离。  相似文献   

3.
磷酸铁锂(LiFePO4, LFP)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因其放电容量大、价格低廉和对环境无污染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制备出适用于微电子打印机的性能优良的磷酸铁锂及相应复合材料正极墨水。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磷酸铁锂墨水并制备成电极,研究最优浓度墨水制备成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倍率为0.1 C时,打印浓度为10%的磷酸铁锂电极放电比容量高达142 mAh·g-1,基于磷酸铁锂具有较差的导电性,选择加入少量还原氧化石墨烯提高其导电性。还原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6%时,磷酸铁锂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放电比容量达152.1 mAh·g-1,库伦循环效率为99.2%,说明引入还原氧化石墨烯有利于提高材料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4.
锰酸锂被认为是取代商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的候选材料,以二氧化锰、碳酸锂为原料,在空气气氛下进行烧结,控制烧结温度和时间,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电镜对产物的结构特征、微观表面形貌和恒流充放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正极材料为尖晶石型锰酸锂,结晶度高、无杂质相、材料颗粒的粒径均匀,首次充放电比容量为117.3 mAh/g(0.2C,3.3~4.4V);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07.9 mAh/g,不可逆容量损失为9.4 mAh/g,比容量保持率为92.0%,得到了很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热解和浸出工艺从废旧发光二极管(LEDs)中回收有价金属。通过对热解后的LED预先筛分可回收98.16%Ga和99.54%Y。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研究不同浸出条件对铁、铜和银浸出的影响。利用无氧化剂H2SO4浸出法从废旧LED中选择性回收约90.15%Fe,Fe浸出渣通过添加HNO3浸出可以回收99.55%Cu和99.36%Ag。XRD和SEM-EDS分析证实,所开发的工艺可以高效地从废旧LED中浸出Fe和Cu。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港新能源(灵宝)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并与河南灵宝市金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就锂电池生产项目签约。据了解,新签约的锂电池生产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主要制造长寿命、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产品将被广泛应用到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存储、电能互联网分配、电动交通工具等领域。项目建成后具有年产7亿安时电池、7000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3000吨石墨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年可实现产  相似文献   

7.
《新疆有色金属》2007,30(1):96-96
磷酸铁锂电池是用来做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现在主要方向是动力电池,相对Ni—H、Ni—Cd电池有很大优势。磷酸铁锂电池八大优势:  相似文献   

8.
10~20μm厚的铝箔经常应用于锂电池的阴极。将被化学腐蚀的粗糙表面铝箔与光滑平面的铝箔进行对比,以考察铝箔的表面形貌对锂电池的影响。对于高电导率且颗粒较大的LiCoO2锂电池材料,两种铝箔的锂电池性能没有明显不同。但是对于低电导率且颗粒较小的LiFePO4材料,高倍率放电性有很大的差异。通过优化铝箔的表面形貌及电池材料的颗粒尺寸,可使电池的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原料二水磷酸铁的预包覆处理,合成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采用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合成的磷酸铁锂材料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对磷酸铁进行碳预包覆能有效提高最终合成产物的电化学性能,在对磷酸铁原料进行1.34%碳含量的包覆后,以此为原料合成磷酸铁锂材料,得到的磷酸铁锂材料含碳量为2.38%时,10C放电容量达到120.7mAh/g。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技术对人类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锂离子电池可望大规模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电能的储存。电动汽车电池还面临重量、体积、寿命、安全、成本和系统可靠性等诸方面的挑战。评述了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石墨、钛酸锂等负极材料;电解质材料和隔膜材料等的研究和应用,重点介绍了正极材料的掺杂和表面修饰改性技术。并对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新一代锂离子电池应用于电动车辆和智能电网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锂辉石进行了选矿工艺试验研究,根据矿石性质,经过浮选法对含Li2O 1.36%的原矿,可获得Li2O品位5.69%,回收率为80.3%的锂精矿。将锂精矿进行磁选和重选可对该矿石中的钽铌矿物进行富集实现有用矿物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2.
以柠檬酸为碳源和螯合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iFePO_4/CNT复合正极粉体材料.利用XRD和SEM表征了复合粉体的结构.复合材料含有单一的磷酸铁锂相,碳纳米管在正极材料中将颗粒与颗粒相连,为颗粒之间提供了附加的导电通路.通过添加碳纳米管的方法对正极材料导电通路进行改善.在低速率下容量可以达到135 mAh/g,在1 C充放电速率下容量保持在110 mAh/g,2 C时容量保持在80 mAh/g.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以磷酸铁锂和活性炭为复合正极、以钛酸锂为负极的混合电池,其充放电性能受正极活性物质配比的影响.考察了正极中不同的活性炭和磷酸铁锂含量配比对混合电池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影响.对LiFePO_4-AC/Li_4Ti_5O_(12)混合电池主要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方法.对混合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含量配比进行优化可以改善混合电池的比容量和比功率.结果表明,当正极活性物质磷酸铁锂的含量为70%时,混合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从废旧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回收钴和锂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采用碱溶解→酸浸出→P204萃取净化→P507萃取分离钴、锂→反萃回收硫酸钴和萃余液沉积回收碳酸锂的工艺流程, 从废旧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回收钴和锂.实验结果表明: 碱溶解可预先除去约90%的铝, H2SO4 H2O2体系浸出钴的回收率达到99%以上; P204萃取净化后, 杂质含量为Al 3.5mg/L、Fe 0.5mg/L、Zn0.6mg/L、Mn2.3mg/L、Ca <0.1mg/L; 用P507 萃取分离钴和锂, 在pH为5.5时, 分离因子βCo/Li可高达1×105; 95℃以上用饱和碳酸钠沉积碳酸锂, 所得碳酸锂可达零级产品要求, 一次沉锂率为76.5%.  相似文献   

15.
球形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湿法球磨-喷雾干燥法制备LiFe0.98Mg0.02PO4/C复合正极材料;用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恒流充放电等对前驱体和磷酸铁锂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不同球磨工艺对磷酸铁锂颗粒形貌、粒度分布、振实密度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湿法球磨-喷雾干燥法可以制得球形颗粒、高振实密度且电化学性能优良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原料经粗磨后再超细球磨制得的材料性能更佳,振实密度达1.67 g/cm3,在0.1 C、0.5 C和1.0 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1、143和132 mA·h/g。  相似文献   

16.
陈艳波  李光胜  朱幸福 《贵金属》2023,44(2):75-80, 87
某高硫金矿中金矿物与黄铁矿紧密共生,金矿物和黄铁矿平均粒径分别为3.58和32.80μm,嵌布粒度较细,在实际生产中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均不理想。为进一步提高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针对该矿特点,确定黄铁矿为浮选目标矿物,通过系统条件试验和精选试验得到了最优浮选工艺流程和参数,继而开展开路试验和闭路试验,得到的浮选指标并不理想。基于中矿中黄铁矿多是连生体的判断,对浮选中矿进行再磨处理,获得了精矿金品位17.4 g/t、金回收率80.66%的满意指标。同时,结合“超细磨”、“碱浸预处理”工艺,对浮选精矿进行浸出试验,得到金浸出率77%的满意指标,为生产现场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以硅酸钠(SS)为抑制剂从工业硅精炼渣(硅酸盐)中浮选回收单质硅的新方法。通过溶液化学、接触角和zeta电位测试,研究SS与硅酸盐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添加SS后,回收的硅含量从(72.12±5.08)%(质量分数)提高至(81.14±1.77)%(质量分数)。浮选过程中,SS水解成亲水性较强的H2SiO3和HSiO3-,与硅酸盐发生物理/化学吸附,导致硅酸盐表面接触角从6.62°降至0°,从而降低了硅酸盐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18.
PEG固相还原制备LiFePO4及材料的电池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采用PEG固相还原Fez0。成功地制备了LiFePO。锂电池用正极材料。通过XRD、SEM表征了材料的相态和形貌,采用恒电流充放电法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SEM图上可观测到材料呈现出微米球形团簇结构和蜂窝状的表面;XRD结果表明,晶相为橄榄石型磷酸铁锂。对电池的电化学测试表明,制备的LiFeP0。材料表现出优良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0.1C和O.3C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9.9mAh/g和127.5mAh/g,30次循环后比容量没有衰减。这种以廉价铁盐Fe2O3的PEG固相还原制备,为锂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低成本制备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粒径的纳米晶氧化钛颗粒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TiO_2浆料,将其涂敷在ITO-PEN导电聚合物基板上制成光阳极薄膜。同时利用溅射法制备Pt对电极,将两者组装成三明治结构的电池器件。重点考察了级配浆料中大颗粒粒径对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光阳极膜厚和电极溅射时间对电池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光阳极中TiO_2大颗粒粒径的增加,光阳极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反射有明显提高。当膜厚为5.5μm、浆料中添加60 nm大颗粒、对电极Pt溅射时间30 s时,柔性DSC的光电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0.
锂是自然界中最轻的金属,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锂在玻璃陶瓷、石油化工、冶金、纺织、合成橡胶、润滑材料等传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2000年后,锂在电池能源、航空航天、医药等领域的用量越来越大,尤其是电池行业已成为锂最大的消费领域,因此锂也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本文主要从锂电池材料、铝锂/镁锂合金材料、有机锂化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