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邱丽娜  赵现华 《锅炉制造》2011,(6):60-61,64
煤锁是一种对同轴度要求很高的产品,制造时期在不外协、不上镗铣床反复调整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方法测量同轴度成为保证煤锁热处理后一次性机加成功的关键.采用水准仪测量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介绍活塞外圆同轴度传统测量方法与圆柱度仪测量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量具R&R研究、测量结果,阐述传统测量方法的种种弊端,圆柱度仪测量方法的合理性、准确性以及优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用自准直仪法测量柴油机机体主轴承座孔同轴度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大型孔系零件的同轴度测量,测量方便快捷,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用自准直仪法测量柴油机机体主轴承座孔同轴度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大型孔系零件的同轴度测量,测量方便快捷,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常规水下卡子安装过程中同轴度调整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水下卡子同轴调整的方法,安装过程中使用带有收紧器的测量钢丝调整水下管卡子同轴度,可极大的提高作业效率,为水下管卡子安装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内燃机连杆螺纹孔对螺栓定位孔同轴度(见图1)是控制连杆体与连杆盖之间联接定位精度的一项重要位置公差。过去我们只能用螺栓试验装配,无法检测,导致工序加工质量失控,连杆体与连杆盖装配后经常发生“烧螺栓”和“错口”现象,不能保证装配互换性,因而造成批量废品。现在我们采用了“同轴度综合量规(见图2)对其进行检验,保证了测量准确度,有效地控制了工序质量,保证其“同轴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进而保证了连杆体与连杆盖之间的联接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7.
杨蓉 《内燃机》2004,(2):29-30
分析在多孔同轴度测量中,孔径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根据数学模型推导出了准确的计算公式,用计算公式得出的数值来对同轴度误差进行修正,可以消除孔径变化对同轴度误差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用光学方法测量大轴孔同轴度进行了论述,并对产生误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由托架安装的各型号喷油泵,目前广泛采用弹簧片联接器(联轴节)。在油泵维修后安装回柴油机时,由于驱动轴、联接器、喷油泵三个件安装的不同轴,经常出现新装或更换零部件后,油泵在机上运转时,出现油泵前、后、左、右摇摆不定,  相似文献   

10.
在水泵或水轮发电机等机械设备的安装与检修中,联轴器同轴度的检测调整是一道细致而又费时的工序,该道工序的质量直接影响机械设备之间动力传递的质量和效率.针对传统同轴度检测装置存在狭窄空间难以安装、人员识读数据困难等缺点,研制了一种新的测量装置视频显微法,该装置采用电子显微镜、手持终端及无线传输、显微测量、数字计算等新技术和...  相似文献   

11.
从生产实践出发,结合柴油机生产的经验,通过分析、总结、对比等等、试述螺纹垂直度的加工及检测。  相似文献   

12.
煤气化多联产系统中燃气轮机的改造与运行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煤气化多联产系统中燃用中低热值合成气燃气轮机燃烧室的改造方法,详细分析了改造后机组的启动及油切气两个关键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气化炉的结构特点及产品的技术特性,并且阐述了制造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为能够形成系列化的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煤粉锅炉配风调整进行研究.基于经过预处理的工况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寻找各风门开度与汽温、NOx、飞灰等指标的相关性,得出不同锅炉的调整特性,最终指导锅炉的配风调整.  相似文献   

16.
17.
提出采用计算机立体视觉法对锅炉煤粉仓粉量进行测量,该方法采用立体视觉空间曲面重建技术,通过对三维曲面表面成像进行边缘提取、图像匹配、匹配点空间位置计算等步骤,得到煤粉仓粉堆表面点的空间位置,利用空间点信息对锅炉煤粉仓粉堆表面进行恢复,从而测得存粉量.还讨论了立体视觉系统的摄像机分辨率、测量范围和摄像机间距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对立体视觉测量精度进行分析,并推导出重要结论.利用该方法对堆积物表面形状及体积测量实验,由实验结果可知本方法能准确、快速、方便地对煤粉仓粉量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8.
炉灶用能评价存在大量的相似计算,且计算冗杂枯燥。利用VB语言面向对象可视化的特点,并采用三环节用能分析模型,研究和开发炉灶用能评价软件,软件界面简洁,操作简单,交互性好,准确率高,通过简单的输入输出操作,可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计算,提高了炉灶用能评价效率,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