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糖蜜酒精废液的中和-絮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石灰乳中和糖蜜酒精废液,对中和后的废液的絮凝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中,相对分子质量为600—900万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HP—2)的絮凝沉降效果最好,较适宜的操作参数:pH=8.00,投药量=0.9mg/L废水,搅拌速度=200r/min,搅拌时间为6min。在该操作条件下将PHP—2与PAC(聚合氯化铝)进行复配,结果显示复配后的矾花颗粒增大,沉降速度明显加快,当PAC投加量为30mg/L废水时,5—7min能将悬浮物基本沉降完全。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收利用甘蔗糖蜜酒精废液的活性成分和生物转化甘蔗糖蜜酒精废液2个研究方向,综述了近年来甘蔗糖蜜酒精废液处理的相关研究报道,并提出未来研究重点以促进甘蔗糖蜜酒精废液的大规模工业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糖蜜酒精废液生产碳酸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蔡春林  覃文庆  邱冠周 《广州化工》2010,38(10):172-174
研究了用膜直接过滤和逐层过滤的方法对糖蜜酒精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糖蜜废水原液直接过滤0.45μm的微滤膜时有902.5mg/L的COD被过滤掉;在0.22μm到10000Da分子量之间总共截留了1164mg/L COD的污染物。小于10000Da分子量的污染物COD的总量为6903.8mg/L。经过0.45μm和0.22μm的微滤膜时渗滤液由混浊变得澄清,颜色由黑褐色直接变为浅褐色。再经过140000Da分子量超滤膜后,糖蜜废水已经完全澄清。从140000Da超滤膜逐级过滤后出水,糖蜜废水的颜色为淡的黄褐色、水质澄清。  相似文献   

5.
糖蜜酒精废液的脱色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色深且难脱是制约糖蜜酒精废液处理的一大难题,在对糖蜜酒精废液进行处理的同时,重点研究其脱色工艺。实验发现,在糖蜜酒精废液中加造纸黑液和草酸对酒精废液有明显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廉价的石灰和AHZ沉降剂对糖蜜酒精废液做沉降处理,再用新型的水处理剂二氧化氯做后处理.初步考察了pH、CaO用量、AHZ沉降剂用量、搅拌时间等因素对沉降结果的影响,并对其沉降、脱色机理进行了探讨.该处理工艺简单、周期短、占地少、投资不大,按照实验选择的条件进行处理,COD去除率达到81.0%,脱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间歇高压反应釜,对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糖蜜酒精废液的过程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氧气供应量为理论需氧量的4~6倍;CODCr去除率随着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但反应时间超过10 min后,CODCr去除率的提高变得很缓慢;提高反应温度是提高废液最终处理深度的有效方法;废液CODCr的去除动力学可用三阶段动力学模型来描述,CODCr和氧气的反应级数分别是1和0,每段内的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在400℃下反应15 min,CODC,去除率在99.93%以上.  相似文献   

8.
利用糖蜜酒精废液生产钾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结合我国钾肥的生产和消费现状,阐述了将糖蜜酒精废液进行提钾,再经浓缩、干燥等步骤生产钾肥和饲料添加剂两种产品的综合治理路线,可达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实现零排放的目的。中还介绍了几种处理糖蜜酒精废液生产钾肥产品的工艺路线以及从废液中提钾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我国钾肥的生产和消费现状 ,阐述了糖蜜酒精废液的综合利用。先从废液中提钾 ,再经浓缩、干燥等步骤生产饲料添加剂。该综合治理路线可达到化害为宝 ,实现零污染排放 ,并生产出钾肥及饲料添加剂。介绍了几种由糖蜜酒精废液生产钾肥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0.
硫酸-糖蜜酒精废液浸出锰矿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糖蜜酒精废液为还原剂,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直接浸出锰矿中Mn的新工艺.考察了糖蜜酒精废液用量、硫酸浓度、反应温度、浸出时间和锰矿粒度大小等因素对Mn,Fe和Al浸出率的影响,并对浸出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糖蜜酒精废液用量增加时,Mn的浸出率增加,Al的浸出率基本不变,但Fe的浸出率有所下降;提高硫酸浓度、或提高反应温度、或增加浸出时间,Mn,Fe和Al 浸出率均增加;锰矿粒度越小,Mn 越容易被浸出.在糖蜜酒精废液与锰矿比为2.2 mL·g-1,H2SO4 浓度2.35 mol·L-1,90℃,120 min,锰矿粒度为< 0.147 mm的条件下,Mn的浸出率达到 94.9 %,而Fe为34.7 %,Al仅为23.6 %.  相似文献   

11.
采用D-101大孔树脂和活性炭两步吸附法对糖蜜酒精废液进行脱色处理,实验表明,该法有明显的脱色效果,脱色率达98.3%,脱色后CODCr去除率>90%,色素可有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2.
甘蔗糖蜜酒精蒸馏设备积垢,历来是一些糖厂突出的生产疑难问题作者从事该积垢的预防和清除研究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仅就积垢的特点、化学成分、形成机制及预防等,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超声、臭氧、光催化及其组合工艺处理苯酚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一定条件下,超声、臭氧、光催化等高级氧化技术的不同组合方法对苯酚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对于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苯酚溶液,反应时间为1 h时,超声、臭氧氧化、光催化三者单独降解率分别为8%、36%、35%。紫外光光催化分别与超声波或臭氧组合对苯酚降解有一定的协同作用,降解率分别为50%、78%;而声光催化技术与臭氧三者组合降解苯酚的效果尤佳,降解率达到85%。这归功于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对臭氧扩散引起的积极作用以及声光催化协同产生的H2O2,从而生成的羟基自由基。  相似文献   

14.
絮凝氧化法处理退浆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浆废水源于印染企业退浆工序,是印染厂废水COD的主要来源.其具有水量大、水温高、pH高、有机物浓度高和可生化性低等特点.采用絮凝与Fenton氧化法相结合的方法处理退浆废水.试验筛选出聚硅酸硫酸铝作为絮凝剂,并确定了絮凝与Fenton氧化相结合处理退浆废水的适宜条件;经絮凝-Fenton氧化两步处理,退浆废水的COD由17 850mg/L降到了780mg/L左右,色度由原来的1 500倍降到了60倍,总COD去除率>95%,总色度去除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15.
实验采用曝气微电解催化氧化-絮凝法处理含砷铜冶炼废水,考察了铁炭质量比、铁砷质量比、曝气时间、反应pH等反应条件对冶炼废水除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铜冶炼废水在铁炭质量比为1∶2、铁砷质量比为60∶1、曝气时间2h、微电解初始pH=3.0、絮凝pH=9.0的条件下砷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达99.8%,同时其他...  相似文献   

16.
软锰矿氧化脱色降解糖蜜酒精废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软锰矿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对糖蜜酒精废液进行氧化脱色降解,并同时浸出Mn。考察了反应温度、H2SO4浓度、软锰矿质量浓度等因素对糖蜜酒精废液脱色率、COD去除率和软锰矿中Mn浸出率的影响,并对反应过程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Mn浸出量较小的情况下,即可获得较高的脱色率,而COD去除率却随Mn浸出量的增大而提高。在反应后期,部分有机物只能被氧化为有机酸,而不能进一步氧化为CO2。在反应温度90℃,H2SO4浓度1.1 mol/L,软锰矿质量浓度100 g/L,反应时间120 m in及采取二段反应工艺时,糖蜜酒精废液的脱色率可达98.2%,COD去除率达78.5%,软锰矿中Mn浸出率达到92.3%。  相似文献   

17.
用活性炭脱除糖蜜酒精废液色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其成本过高制约了该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作者提出用造纸黑液提取的木质素替代活性炭脱除糖蜜酒精废液色素的新治理方法,可以使脱色率达95%,COD去除率达82%。这种方法处理效率高,成本低,且工业化应用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Ca(0H)2和FeS04·7H2O絮凝的办法处理DSD酸生产中的还原废水.通过实验找到了优化的废水处理条件水样初始pH值为1~4,温度在70~80℃左右,30%的H2O2用量为1.0 mL/L,分三批投加到待处理废水中.氧化反应进行30 min.氧化后絮凝两次,第一次絮凝使用上批第二次絮凝的滤饼,第二次絮凝加入FeSO4·7H2O 6.25 g/L,两次絮凝共用石灰7.5g/L.同时,根据实验室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工业规模的实验.实验室和工业实验的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废水处理效果良好,COD和色度均达到排放标准;处理成本低,适合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絮凝沉淀-吸附两步法预处理松节油加工废水。筛选了絮凝剂和树脂类吸附材料,研究了吸附温度、时间、流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脱附剂及脱附液体积对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pH值为7时,PAM为最佳的絮凝剂,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达36.1%;温度为30℃,pH值为7时,吸附流量为1 BV/h,聚氨酯为最佳的吸附材料,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可达35.7%;室温下依次以3 BV质量分数为6%的H2SO4溶液和2BV的水作为脱附剂,脱附流量为1 BV/h,脱附液体积为5 BV,脱附率可以达到92.3%;聚氨酯经过5次吸附-脱附后仍保持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0.
The flocculation of cane sugar muds with commercial acrylamide–sodium acrylate copolymers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measurement of settling rates and residual turbidities. The flocculation efficiencies of the copolymers were observed to depend on their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and molecular weight, and the zeta potential of the mud particles. Adsorption of polymer at the surface of the particles was shown to occur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the acrylate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a bridging mechanism for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 in which an observed optimum copolymer composi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lymer adsorption which is sufficiently strong to resist mild shear forces yet allows the extension of polymer “loops” and “tails” into s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