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氨基磺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李强  赵明哲  李崇智 《混凝土》2001,(11):25-28
根据分子结构设计思想,通过改变原材料克分子比和加料方法,溶液浓度和酸碱度等工艺参数,进行合成氨基磺酸系减水剂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氨基磺酸系减水剂的综合性能可以达到最佳,即同时具有高效减水、增强作用和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功能,是理想的高性能减水剂。  相似文献   

2.
选用改性单体对传统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进行改性,以提高减水剂的保水性、减小泌水率。主要介绍了氨基磺酸盐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过程,通过对反应体系的单体摩尔比、酸碱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的控制,合成了具有分散性好、泌水率小、流动度经时损失小的氨基磺酸盐系高性能减水剂。  相似文献   

3.
通过一系列的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合成的最佳参数,并在最佳合成参数基础上添加黑液进行改性,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黑液掺量的改性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采用红外光谱对黑液改性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黑液改性产物进行净浆流动度、砂浆流动度、泌水率、混凝土坍落度等测试,结果显示,黑液添加量为18%的改性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性价比最高、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分子结构设计理论、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主导官能团理论为基础,采用新工艺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混凝土高效减水剂——氨羧类高效减水剂.该减水剂与传统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相比,引入了-COOM离子基团,增加了-SO3-离子基团的含量,同时降低了成本;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能和保坍性能;与多种缓凝剂和高效减水剂具有良好的复合叠加效应,所配泵送剂符合标准中一等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聚羧酸分子结构进行设计,引入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2+2活性大单体),在常温25℃以下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出了2+2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PC-22,利用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2+2活性大单体)的高反应活性、更加舒展自由的侧链、使得聚醚侧链的包裹性和缠绕性得到提高、使得合成出来的聚羧酸减水剂具有更好的减水率、保坍性能和材料适应性。通过多种测试表征方法和相关混凝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比普通HPEG型、国外高和易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PC-22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分散效果和经时保坍性能较好,同时对不同水泥材料适应性良好,改善了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
产凤标  林建有 《广东建材》2011,27(11):40-42
通过对掺加聚羧酸减水剂的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干燥收缩性能的试验,与传统的萘系、氨基磺酸盐系减水剂进行了混凝土性能的对比,证实了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普通混凝土中应用的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7.
以对氨基苯磺酸钠、苯酚和甲醛为基料,经缩合、重排反应合成具有分支和支链较多、疏水基分子链较短、极性较强等结构特点的氨基磺酸盐。通过复配和优化工艺参数,制备了氨基磺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其减水率高(大于30%),保坍性能好(2h坍落度基本无损失),环保性能优良(释放氨的量仅为0.06%)详细讨论了合成工艺参数对产品分子结构及分散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SN-JG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对多种水泥的适应性及掺入SN-jG减水剂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并与其它系列聚羧酸减水剂以及氨基磺酸盐系、萘系等高效减水剂做了对比试验,表明SN-JG的特点和具有的优点以及在水电工程和城市商品混凝土拌合站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及应用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跃伟  孔德玉 《化学建材》2003,19(2):42-45,49
本文介绍了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基本路线及合成产物的分子特点,通过水泥净浆和混凝土试验研究了新型高效减水剂的特性。结果表明,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具有突出的减水增强效果,在低掺量水平时即具有较大的减水率,掺量较高(≥0 75%)时,不仅具有更高的减水率,且自身即具有延缓坍落度损失的功能,但单掺使用时易导致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与粉煤灰、矿渣、硅灰等复掺时,拌合物和易性很好,特别适合与粉煤灰、矿渣、硅灰等复掺使用配制泵送、自流平、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对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以下简称ASF)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SF减水剂对水泥浆体具有高减水率和优良的保坍性能,适用于配制高强和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从棉绒纤维素制取混凝土外加剂(2)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伟区  罗广建 《化学建材》1996,12(3):118-120
采用棉绒纤维为原料,通过高分子化学反应手段,合成了具有不同粘度和取代度的化学纤维素硫酸酯,并系统地研究了它们对水泥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以水为溶剂,选用过硫酸钾-次硫酸氢钠甲醛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常温合成了低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酸钠(SN-1)。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反应单体浓度、链转移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对聚丙烯酸钠分子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将SN-1与普通聚羧酸减水剂复配使用,可改善混凝土离析等现象,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并已成功应用于济南绿地中央商务区A2地块项目的C50混凝土拌制。  相似文献   

13.
从棉绒纤维素制取混凝土外加剂(1)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棉绒纤维为原料,通过高分子化学反应手段,合成具有不同分子量和取代度的纤维素硫硫酸酯,并系统地研究了它们对水泥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对碱集料反应的介电谱特性进行的讨论结果表明,如果有碱集料反应,其Cole-Cole图中存在1条起自原点的垂直线,且集料的碱活性越强,该垂直线越长,矿物掺合料可抑制碱集料反应。  相似文献   

15.
根据分子结构设计原理,设计并以水为溶剂合成了一种以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为接枝侧链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PC-C)。论文采用红外光谱表征PC-C的分子结构,采用表面张力、净浆流动度、混凝土减水率和强度等方法,研究了含MPEG侧链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PC—C的性能。结果表明:PC-C的分子结构上成功引入了MPEG侧链:PC-C不明显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水泥适应性良好;对水泥的分散性能高,分散性的保持能力随掺量的增加而得以提高;以及PC-C的减水率高,对混凝土有较好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机元素分析仪、快速氯离子测定法(RCT)、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和弱极化法,研究6种胺类有机物在混凝土中的电迁移能力、氯离子的排除情况及通电前后钢筋锈蚀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不同的胺类阻锈剂在混凝土中的电迁移能力和存留能力不同,且胺类阻锈剂种类对氯离子的排除影响不大;双向电渗技术的除氯效果比电化学的除氯效果弱,但双向电渗后钢筋附近混凝土孔隙液中阻锈剂的含量是氯离子含量(质量摩尔浓度)的2~7倍;双向电渗后混凝土保护层电阻增大,钢筋的锈蚀速度由通电前的电荷传递过程控制转变为氧气在混凝土中的渗透速度控制,钢筋的腐蚀电位显著提高,从而使钢筋的耐蚀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快速砂浆棒法为比较,用交流阻抗谱方法对几种集料的潜在碱活性和由此引起的碱硅酸反应对砂浆密实性、抗渗性和氯离子扩散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潜在碱活性的集料与普通集料有不同的交流阻抗响应,可以根据其特征阻抗谱在复平面中的相对位置以及相角的大小来评定集料的碱活性,所得结果与快速砂浆棒法检测的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交流阻抗谱方法有可能发展为评定集料碱活性的方法.在适度的碱硅酸反应存在的情况下,砂浆密实性、抗渗性提高,氯离子扩散阻抗系数变大.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这对于具有一定潜在碱活性集料的合理使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钙硅比对溶液法制备的水化硅酸钙形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化硅酸钙(C—S—H)是水泥最主要的水化产物之一,它对现代混凝土的各种使役性能有重要影响。该文以硝酸钙(Ca(NO3)2.4H2O)和硅酸钠(Na2SiO3.9H2O)及去离子水为原料,在60℃温度下采用溶液反应合成方法制备出了反应龄期为7 d,初始钙硅比分别为1.0、1.3、1.5、1.7的C—S—H。利用SEM对制备出的C—S—H进行了形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初始钙硅比从小到大的变化,C—S—H微观形貌从开始的片状结构到针棒状结构逐渐过渡。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was focused on developing concrete using alkali-activated copper slag (AACS) as a binder. The properties of alkali-activated copper slag concrete (AACSC) were compared with portland cement concrete (PCC). Different AACSC mixes were prepared with varying Na2O dosage (6% and 8% of the binder by weight) and curing methods. Hydration products in AACSC were retrieved using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techniques.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orkability of AACSC was lesser than that of PCC. The AACSC mix with 6% Na2O dosage has exhibited simi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s that of PCC.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ACSC were higher than PCC when 8% of Na2O dosage was used. Heat curing was effective to upgrade the strength properties of AACSC at an early age of curing, but at a later ag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mbient cured and heat-cured AACSC were comparable. The hydration products of AACSC were not identified in XRD patterns, whereas, in FTIR spectra of AACSC some alkali-activated reaction products were reflected. The AACSC mixes were found to be more sustainable than PCC. It has been concluded that AACSC can be produced similarly to that of PCC and ambient curing is suffici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