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出了逆向二次开发CAD软件的理念,并通过应用Visual Basic程序语言,基于三维机械CAD软件SolidWorks97平台,开发齿轮三维实体参数化造型设计系统的实例,介绍了应用该方法逆向开发三维CAD软件的全过程.解决了工业生产中齿轮三维实体造型设计的难题,并提供了一种对三维CAD软件开发的方法,使设计者掌握运用该方法进行实际开发,提高开发CAD软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非机类工程图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清华大学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探讨了非机类工程制图改革的新思想,论述了清华大学非机类工程制图课程的改革目标与主要内容,提出了一种非机类图学课程新体系,即以设计信息管理为基础的,以二维、三维CAD为重点,并融合图学、CAD、机械、制造、加工、管理等学科相关内容的现代图学课程新模式,详细叙述了该课程的内容与实施的软硬件环境。  相似文献   

3.
针对港口码头结构CAD几何模型生成CAE单元模型,工程荷载CAD模型创建CAE荷载模型,和CAE分析结果与CAD模型的关联关系等问题,利用模板的模型独立性、规则性和可执行性等特性,研究了基于模板的港口码头三维结构CAD/CAE集成技术,定义了截面草图、三维实体和构件等多种CAD建模模板,定义了机械草图和荷载等多种荷载建模模板,定义了CAE分析规则,实现了CAD几何模型自动生成CAE单元模型的功能,定义了荷载转换规则,实现了工程荷载CAD模型自动创建CAE荷载模型的功能,定义了整体模型模板,建立CAE分析结果与CAD模型的多对一关系,以此实现了港口码头三维结构CAD/CAE集成系统,大大提高了港口码头的设计效率,降低了设计人员的设计难度,减少了设计错误。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机械学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专业设置盲目跟风,存在机械类课程设置形同虚设、学生普遍缺乏应有的审美能力、未突出学科交叉优势等问题。机械学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专业特色教育,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让学生切实掌握相关工程技术,结合机械学科特色来完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使设计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5.
康兰 《工程图学学报》2007,28(6):152-156
随着三维CAD软件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传统工程图学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工程图学学科已与工程设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此新形势下,提出在工程图学的教学中,将CAI课件与三维CAD软件相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以设计为主线将各部分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潜移默化中启发学生从设计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和真实感图形学在三维机械CAD中的应用,在对机械产品造型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技术的机械产品设计工作室系统,利用基于图像的照明方式和图形处理器的加速功能,实现了实时渲染。为产品设计人员提供了交互式实时操作产品模型、虚拟漫游装配场景和立体显示等功能。对提高设计人员和用户的交流效率,优化设计质量有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维建模的机床夹具CAD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机床夹具种类多、无固定设计模型和涉及数据资料多的特点,在我们开发机床夹具数字化手册软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图库的机床夹具CAD软件的总体结构,并论述实现夹具设计手册数字化、夹具元件三维图库以及夹具三维装配等关键技术与实施方法.最后介绍了三维夹具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8.
王峰 《中国科技博览》2012,(21):217-217
本文从高职机械CAD/CAM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教改举措、教改总结几方面阐述了该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改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机械学科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初步形成了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机械工程知识体系,机械工程表达工具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在当前的设计与绘图教学模式中,绘图工具的学习和使用已不适应当前要求,应使其成为独立的教学环节.介绍了机械类专业本科课程改革方案,通过设立机械工程表达工具课,使学生建立基于三维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工程素质和创新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三维CAD软件提供的API工具,对给定的任意曲线方程进行读取和分析,然后采用离散和拟合算法,在指定的草图平面中绘制出光滑的曲线,为进一步在三维CAD环境中精确地完成复杂曲面的三维造型,提供一种草图绘制工具。这有利于实现复杂机械零部件的造型和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