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长寿命、高可靠零部件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应用三参数威布尔分布描述疲劳寿命概率分布,研究不同水平的应力循环数之间的损伤等效关系,提出两阶段应力循环等效方法,建立疲劳损伤等效/失效概率等效循环数模型。对于小于寿命分布位置参数的应力循环数,根据应力与寿命分布位置参数之间的关系转换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损伤等效循环数;对于大于寿命分布位置参数的循环数,根据疲劳失效概率等效转换不同循环应力水平下的等效循环次数。应用这样的方法及模型进行变幅应力历程下的疲劳失效概率计算或概率疲劳寿命预测,能够很好地处理寿命随机变量的最小可能值远大于零的工程实际问题,同时也保证了在转换不同水平应力循环数过程中的失效概率等效。  相似文献   

2.
基于结构疲劳寿命可视化技术的虚拟疲劳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大型图形用户界面有限元软件、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疲劳寿命可视化方法等结构疲劳寿命可视化相关技术。分析了我国机械产品虚拟疲劳设计的应用现状和提高产品设计水平的迫切性;阐述了基于“全场”疲劳寿命可视化技术的产品虚拟疲劳设计构想。以有限元软件ANSYS为平台,采用自行开发的疲劳寿命可视化模块Fatigue/ANSYS对某飞机起落架框进行了疲劳寿命可视化分析及虚拟疲劳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3.
用疲劳寿命计实现的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明敏  陈杰 《机械强度》1994,16(2):9-11
疲劳寿命计是电阻-疲劳响应记忆元件,其电阻值随疲劳而增加,载荷卸除后电阻变化值保留。本文介绍所研制疲劳寿命计特性曲线与材料疲劳曲线的拟合方法,设计和标定了应变倍增器。应变倍增器可使疲劳寿命计电阻变化特性曲线的多数材料的疲劳曲线更好拟合。根据疲劳寿命电阻变化值可以预测年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美国AAR机车车辆手册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并以C70通用货车为例计算了其车体的疲劳寿命。计算载荷谱数据来源于AAR标准,采用载荷-应力转换系数将载荷谱转换为应力谱,计算方法采用基于名义应力法的Miner疲劳损伤累计法则。计算结果表明C70车体可以满足625万公里的安全运用要求。可作为AAR标准下铁路货车疲劳寿命计算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42CrMo钢经亚温淬火获得马氏体 未溶铁素体双相组织(M F),未溶铁素体含量分别为0%、3%、10%、15%和20%。就未溶铁素体含量对接触疲劳、多冲疲劳及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局部的应力集中因铁素体发生塑变而得到松弛和细化晶粒是提高疲劳寿命的主要原因。试验结果表明,M F双相组织的接触疲劳、多冲疲劳、弯曲疲劳寿命均比单-M组织的疲劳寿命高。三种试样的疲劳寿命均随未溶铁素体含量的增加而相应提高,且有最佳值。在文中试验条件下,未溶铁素体含量达到最佳值(10%)时,三种试样的疲劳寿命皆为最高。  相似文献   

6.
随机疲劳分析在机载设备疲劳寿命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长武  张幼安 《中国机械工程》2004,15(21):1906-1908
提出采用宽带随机振动疲劳寿命数值分析方法在产品设计阶段预测其宽带随机振动疲劳寿命来保证设计方案的首次成功率,并以在宽带随机振动环境下工作的某产品的疲劳寿命设计为例,阐述了整个随机振动疲劳数值仿真分析流程,得到了与试验相吻合的仿真结果,证明了在设计阶段预测产品的疲劳寿命并进行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平地机半轴疲劳寿命预估及其台架疲劳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PY160平地机后桥链轮半轴实际载荷工况,编制了相应的8级载荷谱,利用载荷谱对改进前后的半轴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和预估,用等效强化对改进后的半轴进行室内台架疲劳试验。将半轴预估寿命,台架试验寿命及改进前后半轴的实际工程寿命进行对比和分析,验证了利用修正Miner法则与Goodman图线预估半轴疲劳寿命是可行和可靠的,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寿命预估,并为类似零部件的疲劳设计提供了方法和相关疲劳数据。  相似文献   

8.
叶笃毅  王德俊 《机械强度》1991,(4):32-36,15
基于局部应力-应变实验分析和随机疲劳试验,就国内外文献中关于确定疲劳缺口系数Kf的方法和近似计算公式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修正Neuber法则将其应用于随机载荷下缺口件的局部应力、应变计算与疲劳裂纹形成寿命估算。通过与实测结果的比较,分析讨论了各种近仿计算公式的精度及其疲劳寿命估算结果的影响。最后为工程疲劳寿命估算方法推荐了几种较符合实际的Kf近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童小燕  万小朋 《机械强度》1995,17(3):94-100
较详细地介绍了疲劳寿命预测的剩余刚度,强度和疲劳模量模型,并且指出了这些方法的主要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疲劳损伤过程能量衰减的剩余能量模型,以及进行复合材料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的二元方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陈旭  焦荣  安柯  吴忠 《机械设计》2003,20(2):22-24,36
通过Visual Basic6.0各种控件和算法的运用,编制的“多轴低周疲劳寿命预测软件(MLCFP1.0)”,涉及多种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特别适用于结构中出现非比较、多轴应力状态的情况,为多轴疲劳下的寿命预测提供了解决的有力工具。本软件还留有新模型的嵌入接口,数据处理过程实现多文件操作。后处理绘图软件LCF FIGURE1.0,能给出标准的疲劳寿命预测图形,其保存文件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11.
低应力高周疲劳的寿命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千圣  赵华 《机械强度》1996,18(4):54-58
在适用于中,长寿命的S-N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低应力,高周疲劳的一种新的疲劳寿命估算公式,并用实验室试验和实际使用进行了验证。在低应力,高周循环疲劳寿命的估算中,这一新的公式比常用的公式更准确些。  相似文献   

12.
随机载荷下疲劳寿命的估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复杂随机载荷下疲劳寿命的评估,一直是工程上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设计阶段,通常难以确定详细的应力历程,因而也无从进行循环计数和累计损伤。本文基于传统的疲劳设计思想和概率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平均应力的影响和疲劳寿命固有的分散性,研究了宽带随机载荷作用下疲劳寿命的估算问题  相似文献   

13.
提升机主轴疲劳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疲劳分析的基本理论,思路及方法,运用ANSYS程序对假定无缺陷和含横向裂纹KJ型双筒提升机主轴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交变应力最大部位,预测了提升机主轴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和裂纹扩展阶段的疲劳寿命。并得到不同裂纹深度的主轴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4.
李臻 《压力容器》2006,23(7):10-14,23
分别用15MnVN钢旋转弯曲试样和经过锤击后的16Mn钢对焊接头,试验研究了带存活率的变幅疲劳寿命估算方法。结果表明,在同一应力水平下,所用试样的常幅疲劳寿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本文首先给出了以当量应力幅表示的疲劳寿命表达式,以及带存活率的疲劳寿命表达式,并进一步给出了带存活率的变幅疲劳寿命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最后通过变幅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本文的估算结果是精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研究了恢复加热温度对45钢疲劳损伤后累积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疲劳损伤后在不同的温度下加热时析出碳化物的尺寸、数量不同,亚结构不同,累积疲劳寿命也不同。600℃时析出的碳化物颗粒数量最多且弥散分布,累积疲劳寿命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主要论述了使用高频疲劳试验机测定材料的疲劳寿命曲线的方法和实现过程;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对于测试材料的疲劳寿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激动疲劳和普通疲劳的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差异和共性。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根据微动作用确定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点的位置,在该位置用普通的疲劳理论和计算方法计算微动疲劳寿命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用来进行微动疲劳寿命的初步估算。  相似文献   

18.
加载频率对1Cr11Ni20Ti2B钢板材疲劳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加载频率对轴向加载(应力)疲劳寿命的影响,在高频疲劳试验机和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上分别对1Cr11Ni20Ti2B钢板材进行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疲劳断裂寿命测试,同时在相同应力水平下分别在两台试验机以不同的加载频率进行了断裂寿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频率的降低,断裂寿命将缩短,但频率在20~135Hz范围内时,加载频率对疲劳断裂寿命影响不显著,在不同频率下测试的断裂寿命可以描述在同一条寿命曲线上。  相似文献   

19.
热作模具服役过程中存在温度及机械载荷的循环变化,产生变形及失效的机理复杂,故热作模具热疲劳寿命的评估预测是模具应用研究的难点。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介绍了热应力疲劳研究中可用于热作模具热疲劳寿命评估及预测的方法, 从唯象寿命模型和损伤累积模型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热作模具热机械疲劳寿命的研究,并对热作模具热疲劳寿命预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曾军财  高频  刘金标 《机械》2010,37(11):14-16
首先对零件的疲劳损伤累积理论作了简要说明,然后主要从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和能量法理论对零件进行了寿命估算分析,提出了在平面应力下,常用的疲劳寿命估算方法和以总应变能密度为考察对象揭示材料疲劳寿命的方法,接着应用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对起重机上的起吊钩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吊钩在有限寿命内其设计是可行的,能够满足要求。最后对如何获得零件的σ-N曲线来求疲劳寿命给出了多种实用方法,以快速对变幅应力作用下的零件疲劳寿命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