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回顾和总结了过去10年中国研究、试制和批量生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S30432锅炉钢管的历程,重点介绍了中国在S30432钢管最佳化学成分配比和最佳热处理制度确定上的主要技术突破,介绍了S30432钢管工业试制进展和该钢管在中国的应用前景。技术进步的结果表明:中国已掌握了S30432钢管的生产制造技术,也已形成了批量供货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国内外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意义,阐明了先进锅炉钢技术是支撑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和物质基础。总结了近20年来中国锅炉钢技术研究的进展、国家研究计划以及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重点介绍和分析了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建设用关键锅炉钢(T/P92、S30432、和S31042)国产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同时探讨和展望了中国先进锅炉钢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4.
对T/P92、T/P122、S30432(Super 304H)、S31042(HR3C)、9Cr3W3Co等先进锅炉钢的性能进行了综合评述,对比分析了这几种钢管及其焊接接头的持久强度、抗腐蚀性能和常规力学性能数据,采用等温线法和Larson-Miller法外推了这些锅炉钢的10万h持久强度,探讨了这几种钢管许用应力的设定及在工程设计和应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徐凯  魏响 《冶金与材料》2021,41(2):133-135
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部件寿命评估系统尚局限于常规电站锅炉评估应用模式.本文以新疆电力建设相关数据为蓝本,提出一种层次分析法结构模型,结合历史数据和当前检测数据,建立了一套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部件寿命评估系统,引入运筹学思想和多因素评测,完成在线数据自动寿命计算和分析,可靠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中国冶金》2008,18(8):61-61
火力发电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我国电源结构的绝对主力。火电机组蒸汽参数的提高是降低煤耗、减少排放和提高机组热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火电机组以亚临界参数机组为主体,大力发展超(超)临界机组是优化我国电源结构和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目标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而制约我国形成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建设成套技术的瓶颈问题是包括锅炉钢、叶片钢和转子钢在内的高端耐热钢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7.
《钢铁》2008,43(8)
火力发电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我国电源结构的绝对主力。火电机组蒸汽参数的提高是降低煤耗、减少排放和提高机组热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火电机组以亚临界参数机组为主体,大力发展超(超)临界机组是优化我国电源结构和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目标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而制约我国形成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建设成套技术的瓶颈问题是包括锅炉钢、叶片钢和转子钢在内的高端耐热钢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600℃蒸汽参数火电机组用锅炉钢管国产化研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过去10年中国研究、试制和批量生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P92、S30432和S31042锅炉钢管的进程,重点研究了中国在P92、S30432和S31042钢管最佳化学成分配比和最佳热处理制度确定上的主要技术突破,探讨了锅炉钢长期服役过程中的组织稳定性问题,介绍了P92、S30432和S31042钢管工业试制进展及其在中国600℃蒸汽参数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上的应用前景。技术进步的结果表明,中国已基本掌握了P92、S30432和S31042钢管的生产制造技术,并正在形成批量供货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S31042不锈无缝钢管的研制、工艺流程设计,以及对该钢种的化学成分、外形尺寸、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等的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重钢技术》2008,51(4)
由宝钢自主开发的超超临界锅炉用不锈钢管新品S30432,顺利通过了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组织的技术评审。这标志着宝钢历经8年攻关,在国内率先掌握了超超临界锅炉用不锈钢管的全流程制造技术,打破了国外厂商对该技术的长期垄断。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 火力发电的特点在于所使用的煤储藏量丰富、价格低廉稳定,尽管CO2排放量大,但火力发电仍与原子能发电一样,已成为日本基础能源长期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2.
《钢铁》2008,43(7)
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大量新车型、新技术的引进,结构材料研究所(ISM)紧密围绕现代汽车工业对特殊钢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开发工作,以及合金结构钢的国产化工作,研发了许多新型合金结构钢,满足了轻型节能汽车对钢铁材料高性能、长寿命和低成本的需求,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