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英  雷菁  魏急波  姜文利 《电子学报》2012,40(10):1971-1975
 基于多维映射和编码理论的基本思想,设计了两种适应多用户单中继模型的中继编码矩阵,为无线通信中增强中继传输性能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推导了两种中继编码系统的性能,与未进行中继编码的系统进行性能仿真对比,结果表明两种中继编码均可以获得额外的增益,而基于编码理论的中继编码更具性能优势.分析了中继编码系统相对于未编码系统所带来的额外复杂度,分析表明满足一定条件下,基于多维映射的中继编码在额外复杂度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存在信道估计误差的情况,分析了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认知中继系统的性能.建立了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认知中继系统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认知中继系统中断概率的表达式.理论分析表明在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认知中继系统的性能较理想状态有所下降,但更符合实际情况.同时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有限反馈机会中继通信系统的中断概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放大转发机会中继通信系统,研究了有限反馈条件下系统的中断概率及分集性能。在有限反馈条件下,量化误差将影响最优中继的选择进而恶化机会中继通信系统的性能。该文首先推导了有限反馈条件下机会中继系统的中断概率近似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获得两个结论:在有限反馈条件下,无论备选中继数目为何,系统的分集阶数可达且只可达到2;当备选中继个数一定时,随着反馈比特数的增加,系统中断概率将趋近于选择最佳中继节点所能获得的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中断概率的理论表达式及其分析结论,可为有限反馈条件下的中继传输协议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基于中继择优选择,分析选择多个中继情况下系统的中断概率;考虑系统延时,仅仅对双中继协同系统、单中继协同ARQ系统和双中继协同ARQ系统的吞吐量进行比较。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说明,协同系统最优中继选择个数越多,系统中断概率就越小;选择单个中继和两个中继的协同ARQ系统的吞吐量,无论高信噪比还是低信噪比情况下,都明显优于非ARQ协同系统。  相似文献   

5.
王磊  蔡跃明  杨炜伟  屠佳 《通信学报》2011,32(6):116-123
针对两跳多中继放大转发协同通信系统,分析了信道估计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考虑机会中继和全参与中继两种中继策略,分别推导了系统误码率的闭式表达式,并分析了不同信道估计质量阶数下的系统分集增益。平均信噪比损失率分析表明机会中继较全参与中继对信道估计误差更为敏感。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不对称双向中继信道下的被动式再生中继选择问题。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传统3节点网络的可达速率域。然后,在瑞利衰落信道环境下,理论推导了系统中断概率的闭合表达式。接着,利用系统业务知识和信道状态信息,提出一种改进型的最大最小中继选择准则。进一步,研究中继端叠加信号的功率分配,提出了两种功率分配因子选择算法,并对所提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被动式再生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中断性能,在信道不对称情况下性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网络编码在双向多中继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并有效地提高了双向多中继系统的吞吐量。首先本文导出了在译码转发方式时,独立正交信道和多接入信道下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向多中继系统平均中断概率表达式。Monte Carlo仿真和理论分析非常吻合,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之后分析了系统平均中断性能在不同信噪比和不同中继节点个数等多种情形下与功率分配因子的关系,揭示了功率分配因子与系统总功率和中继节点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双向多中继系统采用网络编码进行传输时,在独立正交信道下和多接入信道下的功率分配因子取值在区间 内能够获得最优的系统中断概率性能,并且多接入信道下的系统中断性能要好于独立正交信道。   相似文献   

8.
梁文文  田华  徐友云  许魁 《通信技术》2011,(10):38-40,43
采用机会,给出了在译码转发方式下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向多中继系统平均中断概率表达式,通过Monte Carlo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随后分析了功率分配因子与信噪比和中继节点个数在不同情形下的系统中断性能,指出了功率分配因子与系统总功率和中继节点的内在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在双向多中继系统中采用网络编码和机会中继时,功率分配因子取值在0.6或0.6附近时能够获得最优的系统中断性能。  相似文献   

9.
刘婷婷  杨晨阳 《信号处理》2013,29(10):1283-1293
本文研究了多载波码分多址两跳放大转发中继系统的能量效率与频谱效率关系,利用随机矩阵理论的渐近分析推导了系统分别采用协作式和分布式放大转发中继时,系统能量效率与频谱效率关系的显式表达式。分析了不同系统参数对能量效率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系统要使频谱效率最优和能量效率最优时使用系统资源的区别。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能量效率与负载因子和中继个数的关系不是单调的,存在一个使能量效率最优的负载因子和中继个数,此外,使能量效率最优的负载因子和中继个数总小于或等于使频谱效率最优的负载因子和中继个数。   相似文献   

10.
郭克锋  陈瑾  黄育侦  刘念  王学玲 《电视技术》2015,39(11):147-150
物理层的损伤会造成系统性能的降低.主要分析基于机会中继选择策略下的中继网络.机会中继选择策略是中继节点的选择依靠所有信道的即时信息,选择其中最大的进行传输.得到了系统端到端中断概率的准确表达式以及遍历容量的近似表达式.公式的给出提供了快速计算具有硬件损伤的系统性能的方法.重点讨论了具有硬件损伤的中继系统和理想硬件系统的性能对比.给出了仿真的结果和必要的讨论来证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 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 )isamethodsuitableforhigh ratedatatransmissioninwirelesscommunications .However,thereareseverallimitingfactorsinthecommercialapplicationofOFDMforapplyingtohigh ratemo bilecommunication ,suchasDopplerfrequencyshift,synchronization ,channelestimation ,peak to averagepowerratio . Schmidl[1 ] completedsynchronizationusingspecialPNsequence,buttheestimateisnot precise.Minn[2~ 3] andByungjoon[4] improvethealgorithmperformance,butth…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CMOS差分放大器的非线性和元件失配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于低电压CMOS差分放大器的失调取消技术.这种技术在不需要增加功耗的基础上,通过把输出端的失调电压转移到差分放大器的其他节点,从而达到减小输入参考的失调电压的目的.为了验证这种技术,设计了一个工作电压为1.8V的低失调的CMOS差分放大器.仿真结果表明,在负载晶体管的失配为20%,输入放大管的失配为10%时,利用这种失调转移技术,输入参考的失调可以减少40%.同已发表的失调取消技术相比,利用这种技术可以达到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集成度.  相似文献   

13.
一种应用于低压CMOS差分放大器的失调取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CMOS差分放大器的非线性和元件失配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于低电压CMOS差分放大器的失调取消技术.这种技术在不需要增加功耗的基础上,通过把输出端的失调电压转移到差分放大器的其他节点,从而达到减小输入参考的失调电压的目的.为了验证这种技术,设计了一个工作电压为1.8V的低失调的CMOS差分放大器.仿真结果表明,在负载晶体管的失配为20%,输入放大管的失配为10%时,利用这种失调转移技术,输入参考的失调可以减少40%.同已发表的失调取消技术相比,利用这种技术可以达到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集成度.  相似文献   

14.
施英  马军 《电信快报》2005,(7):37-39
在TD-SCDMA系统下行链路中,频率偏移会使终端联合检测性能恶化,应当采取频偏校准方法进行校准。文章首先分析了频偏来源,给出了频偏对联合检测性能影响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在分析原有频偏校准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频偏校准方法,并通过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将新方法与原有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在静态及多径衰落环境传播条件下新方法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前导的OFDM的定时和频偏的联合估计算法,该算法仅使用了一个具有共轭对称的特点的训练序列完成了定时恢复和频偏估计,通过仿真分析了提出方法的均值和标准方差,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零点输出及零点温漂是传感器制造中的重要指标。结合设计制作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重点分析了零点输出的产生机理,并对其接头和布线失配、复合层结构造成的应力分布、光刻随机误差造成的电阻失配及其他效应进行了量的分析。同时分析了它们对零点温漂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一种整体设计流程来控制零点输出与提高成品率。  相似文献   

17.
零点输出及零点温漂是传感器制造中的重要指标。结合设计制作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重点分析了零点输出的产生机理,并对其接头和布线失配、复合层结构造成的应力分布、光刻随机误差造成的电阻失配及其他效应进行了量的分析。同时分析了它们对零点温漂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一种整体设计流程来控制零点输出与提高成品率。  相似文献   

18.
推导了定时和频率偏差下OFDM系统中的同步原理,讨论了载波频率偏差和符号定时偏差在高斯信道下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给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用MATLAB实现了频偏和符号定时偏差对接收信号相位和幅度影响的仿真.最后给出在理想情况和存在同步误差情况下的系统误码率曲线.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频率和时间同步算法。该算法利用未经过前一个符号的延迟扩展干扰的循环前缀部分来进行频率偏移和时间偏移的估计。因此,该算法有效地降低了ISI的影响。最后,该算法在存在高斯白噪声和多径信道的条件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有很好的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通信业内主流数字同步设备(SYNLOCK-V3)的实际运用情况,根据大量性能测试及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其频偏检测机制、FREQ告警门限值、MTIE、TDEV模板设定、频率牵引范围等多个技术设计问题,或与业内通行标准值具有较大的差距。指出该类问题有关的不利影响:必然会导致当同步性能劣化时,不能及时有效告警,严重影响整个同步网络运用的同步性能质量,并使维护人员误认为性能达标而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