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内外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体系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对国内外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体系中的食品种类、检验项目、限量标准、应用要求、取样计划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体系与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食品微生物规格委员会(ICMSF)及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解析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英国、加拿大、美国、韩国、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比较微生物指标设定特点和限量要求,为我国制定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传统酿造食品的特点和酿造工艺进行分析,阐明酿造过程中发酵微生物、发酵产物和污染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我国酿造食品的卫生标准现状,提出了应进一步修订我国传统酿造食品微生物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学30年来的热点研究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食品卫生微生物学领域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其进展,包括原因不明食物中毒病因及病原学研究、食源性疾病与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微生物危险性评估、食品微生物学技术及其标准化等。结合我国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分析了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设定的趋势和对食品安全控制的作用,以及未来发展的需求等。  相似文献   

5.
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验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做好食品卫生检验工作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形势,根据进出口工作的实践,提出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食品保质期与检验周期存在一定的冲突;抽样方法不尽完善;标准不适应工作的需要;检验方法和手段落后;检验成本核算过低。建议对保质期短的食品的生产企业实行HACCP管理;修订我国的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采样方法;统一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根据需要增加新标准,增减原标准中的项目;采用先进的检验仪器、试剂、方法;按成本重新核定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其中食品微生物污染问题历年来居于食品不合格问题前列,提升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尽可能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本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进行了介绍,浅谈食品微生物检验中人员、环境、仪器、培养基、检验方法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希望对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食品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部分,可评判食品加工环境和过程是否达到规定标准,直接关系着食品安全。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准确度,本文对基层食品检测中心的食品微生物检测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了当前食品微生物检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检测人员素质水平、积极引进微生物检验新技术等质量管理措施,以保障基层食品检测中心的食品微生物检测准确度,高效开展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最新的2010版乳与乳制品国标出台,我们看到了多年来国家一直朝着完善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的方向不断努力。现行的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在兼顾我国基本国情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视的问题。食品检测工作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食品的安全的重要工作,其中食品的微生物检测工作是食品检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进行相关食品微生物检验时,由于所需要检测的食品种类多种多样,检验工作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并且国家原来所制定的食品检验的标准方法已经能够满足现代对于食品检验工作的需求。本文主要分析讨论了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难点,并提出了一些有效保障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传统酿造食品的特点和酿造工艺进行分析,阐明酿造过程中发酵微生物、发酵产物和污染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我国酿造食品的卫生标准现状,提出了应进一步修订我国传统酿造食品微生物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指标设定上的国内外差异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定微生物指标不仅是为了检验食品终产品的卫生质量,而且在国际上广泛用于食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等全过程的监测和HACCP的验证。在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中,有关微生物检验的采样、检测方法以及指标表述方面与国际通行做法上有较大差距。通过介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微生物学指标的原则和要点,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食醋中大肠菌群标准与检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行食醋的国家卫生标准——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进行探讨,重点分析大肠菌群作为食醋卫生检验标准的检出限与检验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食醋中大肠菌群检验方法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3.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for various indicator microorganisms is used extensively as a means of verify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fforts to ensure the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and safety of a wide variety of foods. However, for each use of an indicator organism the underlying scientific assumptions related to the behavior of the target microorganis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od matrix, the details of the foo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nvironment,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the methodological basis for the assay must be evaluated to determine the validity, utility, and efficacy of potential microbiological indicator tests. The recent adoption by the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of microbiological criteria for powdered infant formulae and related products provides an excellent example of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sensus microbiological criteria. The present article reviews these criteria and those of various national governments in relation to emerging principles for the evidence-based establishment of effective indicator organisms.  相似文献   

14.
酱油的国家卫生微生物标准探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酱油的国家卫生微生物现行标准进行分析探讨,重点分析大肠菌群、致病菌和霉菌作为酱油卫生标准的检验意义.建议酱油的卫生微生物学标准体系:将大肠菌群修改为耐热大肠菌群,致病菌修订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增设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微生物学指示菌国内外标准应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肠杆菌科作为食品安全微生物限量的指示菌在国内外标准中的应用不尽相同.本文通过比较我国与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香港地区的相关食品指示菌标准,为制定我国的食品安全微生物标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主要对我国的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体系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借鉴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食品微生物规格委员会(ICMSF)及发达国家的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体系,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修改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体系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e use of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in systems for assuring the safety of beef was considered at a meeting arranged by the International Livestock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s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Livestock Congress, TX, USA, during February, 2000. The 11 invited participants from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research organizations concurred in concluding that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is necessary fo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effective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 systems, which are the only means of assuring the microbiological safety of beef; that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for HACCP purposes must involve the enumeration of indicator organisms rather than the detection of pathogens; that the efficacy of process control should be assessed against performance criteria and food safety objectives that refer to the numbers of indicator organisms in product; that sampling procedures should allow indicator organisms to be enumerated at very low numbers; and that food safety objectives and microbiological criteria are better related to variables, rather than attributes sampling pla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微生物监控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了欧盟及成员国食品微生物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实施指南等,初步探究了欧盟及成员国采取的微生物风险分级控制措施和决策树分析法。结果概括了欧盟及成员国微生物监控体系的特点。结论借鉴欧盟科学完善的微生物监控体系,提出了构建我国食品微生物控制总体框架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