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建筑新信息     
《建筑技术》2011,(6):568-570
第二届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奖开始申报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奖现已开始申报。申报的项目必须是2006-2010年8月底期间建成的工程,其结构设计需满足以下要求:在结构设计中有所创新,对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有指导意义;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解决了难度较大的结构问题,对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有指导作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适应建筑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历届世博会场馆建筑结构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世博会场馆建筑在钢结构、悬索结构、索膜结构、网格结构、张拉结构等领域新技术展示、新材料应用和建筑要求三个方面 ,回顾了 1 5 0年来世博会在场馆建筑结构的创新。建筑结构的创新是世博会场馆建筑的重要特征 ,对世界现代建筑和结构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伟  于连友  贾国熠 《门窗》2013,(2):215-216
20世纪初,随着当时世界上第一幢高度超过200M的摩天大楼——纽约的"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大楼"的建成,超高层建筑成为了全球建筑设计者狂热追求和挑战的项目。伴随着21世纪的钟声,中国超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其速度甚至超过了美国、迪拜。中国建筑摩天大楼的热潮不仅吸引了全球建筑界的大腕们,也让中国本土建筑企业开始尝试参与摩天大楼设计。本文主要论述超高层建筑所需的结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钱锋  王伟东 《新建筑》2009,(1):72-74
结构设计是体育建筑形象创新的主要动因。通过回顾现代体育建筑的发展历史,总结了现代体育建筑结构设计发展和形象创新的相互作用规律。从体育建筑已有结构技术体现层次、体育建筑已有结构形式组合和剪裁层次、体育建筑结构的创新层次等三个层次,提出了结构设计推动体育建筑形象创新的具体手法,包括:结构形式的灵活选用和真实表达、结构构件的细部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的组合或剪裁、结构仿生与仿形、计算机辅助设计创新、表现文化传统、结构体系创新等。  相似文献   

5.
重点工程     
《钢结构》2009,24(1)
上海世博中心结构封顶2008年10月30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永久性核心建筑之一"世博中心"结构封顶,这是上海世博会园区内首个结构封顶的大型永久场馆,建成后将成为绿色建筑典范。世博会期间,世博中心作为世博会庆典活动、  相似文献   

6.
主要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中适宜性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创新性内容,阐述了适宜性技术在绿色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具体介绍了绿色建筑结构设计与技术的适宜性、结构材料的性能与适宜性技术,提出了绿色建筑结构设计是适宜性技术及艺术结合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现代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对建筑结构科学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运用统计数学理论,合理确定结构安全性及各类结构与材料的统一设计准则;发展建筑结构力学,提高结构设计水平;扩大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采用新型结构材料,改革传统结构和加速发展工业化建筑结构体系等,都是现代建筑结构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努力。  相似文献   

8.
唐曹明  杨韬聂祺 《工业建筑》2014,(4):152-156,161
国家博物馆老馆建成于1959年8月,使用至今已50多年。受当时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原有建筑功能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对国家博物馆的功能要求;结构构件存在不同程度损伤,原结构抗震能力不足,不符合国家现行规范的规定。为尽量减少建筑加固工程量、贯彻绿色设计理念,充分考虑未来技术发展,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此次加固改造工程的结构设计中,通过运用结构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方法和新技术,在保持原有建筑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实现了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和改善建筑使用功能的协调,取得了一些既有公共建筑加固改造中绿色理念实施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
艾英旭 《华中建筑》2009,27(7):213-215
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内建成了一座伟大的建筑——水晶宫,这座玻璃与钢铁建造的建筑物成功地预示了20世纪建筑的发展。创新无疑是这座建筑最大的特征,这个建筑作品表现出鲜明的建筑创新的首创性特征;揭示出科技进步和观念创新是建筑创新的直接来源;尤其展现出非建筑师作为建筑创新主体时所表现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正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以下简称"中国馆")的屋面结构设计是建筑概念与屋面参数化体系之间呈上启下的一个层次。建筑师希望结构不仅是屋顶形态受力情况的合理反应,更能紧贴建筑概念,烘托空间氛围。从设计初期的材料选择到后期结构施工中方方面面的细节,建筑师运用项目中全球化的技术支持和开放、批判性的工作方法,使得中国馆项目的结构表达成为了建筑设计概念的一个延伸。胶合木材料作为结构材料和建筑材料的意义用胶合木材料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是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的。从技术方面来看,世博场馆需要  相似文献   

11.
<正>弗雷·奥托于1964年在斯图加特成立了"轻型结构研究所"(IL),研究所所在的建筑当时是作为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德国馆建筑的试验结构。今天研究所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轻型建筑和概念设计研究所"(ILEK),但是还在继续研究轻型结构。研究所的继承者维尔纳·索贝克为我们描述了从IL到ILEK的发展历程,回顾了弗雷·奥托生平的重要历史事件并介绍了最新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许多领域已经取得不少的成就,各个地区也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各式各样的建筑拔地而起,人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各种建筑的建成,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其中,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占据了很高的地位,作用重大。它不仅使建筑行业结构设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各阶段所需要的支出,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研究背景金属表皮在曲面建筑中广泛应用20世纪初期,框架结构和现代幕墙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外围护摆脱了承重的结构功能,其材料、形式得以极大地扩展,作为区分建筑内外空间的表面也被赋予了新的名词——建筑表皮。随着材料、技术的创新,以及社会传媒化、信息化的发展,建筑表皮作为人从外界看到建筑的第一道媒介,承载了表达建筑情感、人与建筑交流等功能,成为建筑师积极研究的对象。20世纪70年代弗兰克·盖里首先将工厂生产的金属板材作为建筑外围护材料使用,开启了金属建筑表皮的先例。1997  相似文献   

14.
从幕墙形式、材料选用、结构设计、细部构造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案例馆3-1幕墙在设计方面与众不同的特色。独特的建筑效果,为多姿多彩的世博会展馆增添了一抹靓色。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兴起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我国建筑行业因此得到突飞猛进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先后建成,但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问题逐渐显现,对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建筑结构设计主要由是建筑设计师来完成的,所以必须要提高设计师对安全性的重视,以确保建筑结构的设计对工程施工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本文笔者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安全性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田豊 《华中建筑》2012,30(4):5-8
该文回顾了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高等艺术与技术工作室(BxyTEMAC)-高等艺术与技术学院(BxyTEHH)师生对构成主义建筑的探索和对世界现代建筑思想创立的重要贡献,展现了当时维斯宁兄弟,康斯坦丁·梅尔尼科夫等苏联建筑师们的现代建筑思想走在世界的前沿,他们的设计成果对推动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发展具有极积影响。该文特别指出1925年巴黎世博会的苏联馆是构成主义建筑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前建成的住宅建筑未考虑抗震设防。这些建筑至今至少已使用了30多年,绝大多数建筑还未进行过抗震加固,且结构材料已经老化,因此这些建筑的整体抗震能  相似文献   

18.
中央消费者大厦是柯布西耶在苏联唯一的建成作品,是他职业生涯前期最为宏大的建筑设计之一,也是其早期重要的公共建筑设计。以此为引研究当时柯布西耶对于建筑空间、功能组织、理性建造、地域气候与建构逻辑结合上的创新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些在莫斯科的创新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现代建筑的一些基本原则,同时也蕴含着柯布西耶最初的建筑理想。文章通过对中央消费者大厦建造历史、功能创新、技术支撑、逻辑结构和材料理性的深入解读,分析对比此建筑与当时苏联建筑师的作品,总结其在活动组织方式和建造策略上的先进性,并探讨柯布西耶在苏联时期的实践与其后期建筑思想体系形成的关系,对其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洁 《华中建筑》2007,25(12):26-27,45
从政治功能角度分析世博会国家馆,总结国家馆表达国家意志的方式及规律,即通过本国历史建筑形式叙述国家形象,用古典国家主义建筑风格反映国家权力意志,借助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发挥政治娱乐双重作用,以及通过建筑结构和材料创新体现国家实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首本建筑结构优秀设计图集问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成许多优秀建筑物。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建筑结构设计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发挥结构工程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建筑学会组织了全国首届优秀建筑结构评选活动。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