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界外指标     
鉴于电声设备的客观指标同用户的主观评价之间存在矛盾,鉴于数字化设备的品位已很难用常规指标来区分,本文提出建立一个新的指标系,该新系应在常规指标的集合的边界之外,作者称之为“界外指标”作者认为,常规 指标的局限在于它们原则上都是正弦稳态指标,是还原论的产物,因而不能完全正确地评价设备对整体信号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2.
3.
为给人们选购产品和翻阅杂质提供方便,本文仅介绍一些基本知识和常和术语,供发烧友参考。  相似文献   

4.
世界因什么而动听呢?因音乐?因音响?因生活?因生命?也许,因为爱,因为平凡,因为世间种种,因为我们是芸芸众生。最动听的,其实就在我们周围、在我们身边!因为这动听常有,因为这感动常在。  相似文献   

5.
在纷繁的商务工作之余可以关起门来,和朋友在一起分享音响和音乐,一定能给彼此储备一些快乐心灵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7.
都说我们这个潮油地区豹发烧领先全国,何以见得?请跟着我们的家访去感受他们的器材情况和生活状态。电视刷《天道》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一个人决定购买一套音响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一种标志,首先是标志着生存能力,其次标志着生活品位”。有音响的生活无疑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动阳江市发烧音响以及音乐文化。近日,有“中国刀王”之称的阳江十八子集团特意联同广州市力高音响公司在  相似文献   

9.
梓门 《高保真音响》2013,(12):88-91
音响的发展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也从来没有慢下来过。  相似文献   

10.
《音响世界》2008,(8):14-23
《音响世界》杂志120期曾出了“专号”,以纪念走过的10年,其中主编还特别为此写了《音响十年》的纪念文章,其中一段话意味深长“说10年是个不短的日子,是因为静下心来翻看那已出版的119期《音响世界》杂志,老照片、老的记录本及与老朋友叙旧时,会发现有不少事情似乎已经忘却了,一些早年音响领域的开拓者的大名也记不完全了,于是有了一种内疚的心理,也有了少许的年代久已的感觉。受许多读者、朋友“鼓惑”,于是有了写“音响十年”的念头。”  相似文献   

11.
卫视发烧虽然只有短短几年工夫,也同音响发烧一样,已经分成“软”、“硬”二派阵营。硬发烧者,对各种器材的信息、价格了如指掌,说起机器的功能头头是道,特别是国外最先进的卫视产品,他们都胸中有数。你到他家去看看,正馈、偏馈天线装满屋顶,模拟、数码、解压、解密,各种设备琳  相似文献   

12.
本人发烧十余年,虽已购买过近千张CD唱片(当然早期还买过和自录过数百盒音乐磁带;在千余张的DVD碟片中也有上百张音乐DVD碟片),但由于侧重点还是在硬件器材上,故对于与唱片相关的很多资讯极少关注(对所有音响杂志的后半部分即唱片介绍部分很少细看)。2006年初,见媒体报道有关权威机构评选出了2005年十大发烧唱片,便想将这十张唱片陆续购入。  相似文献   

13.
《视听技术》2003,(9):66-67
厂家赠送的随机线和几元钱一条/一米的信号线/喇叭线,其实也是音响线,所以把那些昂贵的、专门针对音响发烧友而生产的音响线称为发烧线恐怕更贴切。发烧线和普通线听起来确实不一样,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人笨到花大价钱去买发烧线了。  相似文献   

14.
林恒 《音响世界》2008,(10):148-148
音响器材作为一种音乐重播的工具,曾几何时被抬举到与音乐相提并论的地位。不知是音乐的魅力,抑或是Hi—Fi的魔力,无人考究。一堆电子零件经有规则地排列组合,竟能撩诱到人如痴如醉,试问你服不服?  相似文献   

15.
马浚 《音响世界》2008,(10):146-147
我很喜欢您的名字。高岭上的苍松:既高傲,又倔强。屹立岭上,见证苍穹的变幻,大地之永恒。尝风霜,抵醋热,永远是那么沉郁与坚定。我们还未晤面过,但愿您的品格与您的名字相符,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岭松贤弟勉之。言归正传。多谢您的来信,在字里行间,您的信洋溢着对音乐的热爱,对音响知识的渴求,更不惜千里迢迢,写信给我。这点证明您有毅力。  相似文献   

16.
这次家访的对象陈先生家住广州机场路附近。来的时候我和昌业音响的老梁看见周围的车流、人流熙熙攘攘,便担心陈先生住在这里会太吵。不利于听音响。谁知去到楼下,我们才发现原来陈先生住的是一幢早期的商品楼,楼下两层是商铺,上了两层楼之后.一个宽大的平台乍现眼前,平台上绿树成荫,有花有草,还有石台石凳.若不知情的话,我们还以为到了一处街心公园呢。  相似文献   

17.
18.
设计“音画发烧”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第一个想起的人就是这位“校长”。当我踏进发烧圈的那一年,就开始听到很多人在谈论他,大家都以“校长”称他,我还以为他就是一个学校的校长呢。后来当面证实,他不是。大家称他为校长,是因为他是一位“发烧校长”。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朋友请我为他量身推荐一套音响组合。考虑到他虽是初次涉入发烧圈,但其文化素养较高,有较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他的家庭经济状况虽然早已处于“小康”之上,但毕竟仍属工薪一族,不可能在发烧音响上投入很多。于是,我提出了两条选购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