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南坪快速路工程(一期)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的特点,根据沿线的地质环境条件、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构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灰色聚类法对该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进行定量研究。和现场地质调查的结果对比,评估结果为拟建项目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邓亚虹      彭建兵    卢全中      林鸿州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91-294,298
以西安市地铁一号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综合评估量化评分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主要讨论了评估因子的选取、各因子权重和分级取值、危险性等级划分和各级分值范围确定、评分方法和步骤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本文量化评分方法基础上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能够较好地反映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评估结果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益阳至马迹塘高速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主要技术问题进行探讨.结合该工程建设特点,首先介绍了以切坡引发或遭受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提出了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列出了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权重系数,建立了专家评分模型;其次对区域内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进行了评价,分为危险性大区、中等区和小区,并对地质灾害防治区进行分级,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最后针对不同级别的防治区,分别提出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监测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区域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研究的现代化水平和实际操作效率,为区域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灾害评估的信息化提供参考.以宁夏西吉县为研究区,将先进的GIS技术应用于区域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全面考虑了滑坡灾害危险性及构成危险性各因素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从而确定了合理的黄土地区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极端降雨诱发滑坡灾害危险性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相结合,深入分析影响公路滑坡灾害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并划分危险性等级。评价过程中首先确定了不同降雨情况下指标体系的动态权重系统,然后应用“梯形”隶属函数公式和专家经验赋值法分别测算连续型和离散型指标的隶属度,最终通过所构建的3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了实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极端降雨诱发公路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具有适用性和合理性,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根据评价区地质环境条件,结合矿山开采及拟建工程特征,预测矿山工程建设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对评价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并划分出地质环境影响等级分区。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GA、PSO和K-CV三种优化支持向量分类机参数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该方法既利用了支持向量分类机求解速度快、易于描述非线性关系的优良特性,同时利用了GA、K-CV和PSO算法快速优化的特点,可实现支持向量分类机模型参数的自动化优选,具有收敛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将该模型用于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对LEC评价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该评价方法做出改进。在对建筑施工过程参与人员分类的基础上,建立针对作业参与人员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其综合权重,从而对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因素的取值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中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特点,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将模糊数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构建地质灾害调查中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一致矩阵数学模型。实例分析表明,用该方法对地质灾害调查中边坡稳定性评价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以玉林-铁山港高速公路崩塌和滑坡、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结合评价区实际情况,选取了12个具体的评价因子,其评判模型的影响因素集U={岩溶塌陷点数,滑坡和崩塌点数,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岩土体结构,水文特征,地貌类型,地形坡度,地形坡向,年平均降雨量,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确定了研究路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等级评判集V={轻度,中度,中高度,高度}。运用基于GIS技术的信息量法和MORPAS3.0中信息量计算模块,对研究路段崩塌一滑坡、岩溶塌陷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该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以轻度一中度为主,高度危险区仅在局部发育,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弱一中等。综合评价结果与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现状和分布特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园网项目多层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高校校园网项目的综合评价问题,运用多层模糊综合评价及AHP方法,建立了高等学校校园网工程项目的指标体系,给出了相应的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并对指标体系中各因素进行分层计算,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易于操作,提高了对多层目标综合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以玉林-铁山港高速公路崩塌和滑坡、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结合评价区实际情况,选取了12个具体的评价因子,其评判模型的影响因素集U={岩溶塌陷点数,滑坡和崩塌点数,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岩土体结构,水文特征,地貌类型,地形坡度,地形坡向,年平均降雨量,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确定了研究路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等级评判集V={轻度,中度,中高度,高度}.运用基于GIS技术的信息量法和MORPAS30中信息量计算模块,对研究路段崩塌-滑坡、岩溶塌陷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该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以轻度—中度为主,高度危险区仅在局部发育,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弱—中等.综合评价结果与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现状和分布特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略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危险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实地调查,描述并总结了陕西省略阳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根据地质灾害点目前的稳定状态和潜在危害程度,定性评价了区内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并利用地质灾害的重现性,基于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程度,综合区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气象水文条件,对略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区,其结果可为当地的土地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临江地区地质灾害具有易发性和集中分布的特点。基于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整体评价的目的,本次研究以2017年GF-1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利用遥感技术手段获得该地区地貌、工程岩土体类型、地质灾害分布、土地利用等因子分布数据。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9个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基于ArcGIS软件叠加分析功能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临江地区地质环境以稳定区为主,中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苇沙河镇—花山镇一带,受地貌、坡度、岩体类型、人类工程活动、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较为突出,也是重点防控区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高,能够为该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根据影响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因素、地形因素、诱发因素和人为因素,建立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对典型线路穿越的评价试验区进行地质灾害区域评价,主要通过选取典型线路,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利用GIS来实现,结果表明此方法科学、合理、客观,能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用GIS来进行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是可行的.对于一个特定区域而言,采用选取多条线路同时并举的做法会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6.
成功度等级评价法具有定量和定性评价方法的优点,以及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高校新校区建设工程实例,将成功度等级评价法应用于高校建设工程影响评价中,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并结合成功度等级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传统的袭扰系数法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方便易行,但往往忽略了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重要影响.在MAP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综合危险性指数评价模型,将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等各因子的权重指数进行叠加,计算单元的综合危险性指数,以此划分易发区,避免了袭扰系数法存在的局限性,划分结果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水电工程泥石流的危险性,结合水电工程泥石流灾害的特点,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基于多因素的水电工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搜集、调研资料,建立了典型泥石流范例库。借助模糊最优识别理论,建立了水电工程泥石流危险性初步评价的模糊最优识别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某水电工程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多属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理论综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综合评价的逻辑过程及指标体系的建立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地位,讨论了指标体系初建、筛选和结构优化的研究现状、运用的基本方法及方法的优劣,分析了多属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理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煤矿面临的水害威胁中底板高承压水的突出问题是对煤层安全开采最大的威胁,对煤层底板水害进行准确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根据煤层底板突水是受多因素影响并且具有非线性特征的特点,在建立定量与定性指标为一体的煤层底板突水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综合赋权法相结合,建立了考虑底板突水复杂的多因素影响的预测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中应用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把主观与客观赋权法有机集成起来.最后,应用该耦合评价模型对河北单侯矿的典型工作面进行了底板水害危险性评价,评价效果较好.为今后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