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咔啉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疟活性、抗菌活性以及抗肿瘤活性等。以L-色氨酸为原料,经Pictet-Spengler环化反应、氧化脱羧、N9-烷基化等反应步骤合成一系列β-咔啉杂合咪唑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经1HNMR、13C NMR和HRMS确证结构。采用MTT(噻唑蓝)法检测了目标化合物对肺癌细胞(A549),胃癌细胞(BGC-823),结肠癌细胞(CT-26),肝癌细胞(Bel-7402)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这五种肿瘤细胞株表现出了中等及优良的抑制活性。特别是化合物3-苄基-11-(3-苯基丙基)-11H-咪唑并[1\",5\":1,2]吡啶并[3,4-b]吲哚(Ⅴr),对CT-26,Bel-7402和MCF-7 细胞株的抑制活性均小于10 μmol/L。此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3-苄基-11-甲基-11H-咪唑并[1\",5\":1,2]吡啶并[3,4-b]吲哚(Ⅴa),3-苄基-11-丁基-11H-咪唑并[1\",5\":1,2]吡啶并[3,4-b]吲哚(Ⅴf)和3-苄基-11-(3-苯基丙基)-11H-咪唑并[1\",5\":1,2]吡啶并[3,4-b]吲哚(Ⅴr)与VEGFR2的多个氨基酸残基具有良好的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3.
为寻找高活性的新农药先导化合物,以1-取代的-β-咔啉-3-羧酸乙酯为原料,经过烷基化、还原、氧化和缩合4步反应,合成10个以苯并咪唑桥连的双-β-咔啉衍生物,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其结构。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棉花枯萎病原菌、棉花立枯丝核菌、向日葵菌核、油菜菌核和葡萄灰霉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离体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25mg/L下,目标化合物对测试的5种病原菌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9-苄基-3-{[2-(9-苄基-β-咔啉-3-基)-1H-苯并咪唑-1-基]甲基}-β-咔啉(Ⅴb)和9-苄基-3-{[2-(9-苄基-1-对甲氧基苯基-β-咔啉-3-基)-1H-苯并咪唑-1-基]甲基}-1-(4-甲氧基苯基)-β-咔啉(Ⅴi)对向日葵菌核的抑制率分别为100.0%和92.4%。该类化合物可以为设计研究新型农用杀菌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对甲苯磺酸(Ts OH)作为添加剂,在微波反应器中使色氨酸与醛类5 min内完全转化为相应的1-取代-四氢-β-咔啉衍生物。实验表明:在色氨酸与脂肪族醛或芳香族醛发生反应的过程中,质子酸作为添加剂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当该反应采用Ts OH作为添加剂时,脂肪族醛与色氨酸反应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反应生成的1-取代-四氢-β-咔啉衍生物产率高达95%。1-取代-四氢-β-咔啉衍生物作为合成β-咔啉衍生物的关键中间体,其可在MnO2或酸性K2Cr2O7的氧化作用下合成β-咔啉衍生物。 相似文献
5.
6.
7.
8.
松节油是我国重要的天然可再生资源,其来源丰富,结构独特,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作为松节油的主要组分之一,β-蒎烯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很多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以取代水杨醛和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经缩合、取代和水解等反应,设计合成了10个新的3-羧基香豆素衍生物,采用~1HNMR、~(13)CNMR和HR-MS对合成的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MTS法考察了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结肠癌细胞HCT116及正常肝细胞L-02的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7-环戊氧基-3-羧基香豆素、7-环己氧基-3-羧基香豆素和7-苄氧基-3-羧基香豆素对HepG2细胞的抗增殖活性最强(IC_(50)分别为5.02、2.94、3.65μmol/L),而7-异丁氧基-3-羧基香豆素和7-苯乙氧基-3-羧基香豆素对HCT116细胞的活性最强,其IC_(50)分别为5.14、9.63μmol/L。对HepG2细胞活性最好的化合物7-环己氧基-3-羧基香豆素与顺铂(cis-DDP)联用的结果显示,该化合物能显著增强顺铂对HepG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可为香豆素类抗肿瘤先导化合物的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现代农药》2020,(1)
琥珀酸脱氢酶(SDH)抑制剂类杀菌剂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类杀菌剂。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类含二苯醚结构单元的靶向SDH的新型烟酰胺类化合物,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猪心来源SDH的IC_(50)值均达到了微摩尔水平,其中化合物TM-12、TM-15和TM-18的IC_(50)值分别为0.24、0.23、0.20μmol/L,比对照药剂啶酰菌胺提高了近10倍(IC_(50)=2.57μmol/L)。进一步温室盆栽试验表明,化合物TM-5、TM-13、TM-14、TM-15、TM-16和TM-19表现出广谱的杀菌活性,在6.2 5 mg/L浓度下对黄瓜白粉病、玉米锈病和大豆锈病具有优异防效,优于对照药剂啶酰菌胺。其中化合物TM-16对黄瓜白粉病的EC_(90)值为28.74 mg/L,明显优于苯醚甲环唑,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α-羟基膦酸酯和溴代单糖为中间体,碱性离子液体[Bmim]OH为催化剂,微波辅助,以79.6%-84.1%的收率合成了系列膦酸酯糖苷化合物(Ⅲa-Ⅲf),经IR, 1HNMR, 13CNMR确认了产物结构。采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 (MTT) 法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 (SGC-7901)和人肺癌细胞 (A-549)有增殖抑制作用,其中,含葡萄糖基片段的目标物Ⅲa、Ⅲb对SGC-7901有较优的增殖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2.9±0.9μmol/L、14.3±1.1μmol/L;含半乳糖基片段的目标物Ⅲc、Ⅲd对A-549有较显著活性,IC50分别为15.9±0.9μmol/L、14.2±1.3μmol/L。 相似文献
18.
分别用茴香醛、黎芦醛、3,4,5-三甲氧基苯甲醛、2,3,4-三甲氧基苯甲醛与苦参碱在氢化钠的催化作用下,利用Claisen-Schimidt缩合反应合成4个芳香基苦参碱衍生物;应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合成工艺条件。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合成的4个芳香基苦参碱衍生物对这两种癌细胞均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较先导化合物苦参碱有更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以异香兰素为原料,经过腈基化、醚化、硝化、环化和取代反应,合成了5种新型的含二苯乙烯结构单元的标题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和13CNMR测试确证,并采用MTT法对3种人体肿瘤细胞进行了初步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以上5种化合物均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与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吉非替尼(IC50=12.93~17.92μmol/L)相比,这5种新型化合物对所试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均有明显提高(IC50=0.20~9.37μmol/L)。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分子糖亦称寡聚糖,由2~10个单糖单元通过苷键结合而成,较之多糖具有独特的结构。低分子糖的生物活性,特别是抗肿瘤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已成为当今糖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寡聚糖的化学结构及其抗肿瘤的构效关系等相关研究新进展。并指出低分子糖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