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然后接上SiO_2层,最后通过共聚的方法制备磁性聚合物微球,并探索其对蛋白质的吸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Fe_3O_4与Fe_3O_4复合微球磁性均很强,而且复合微球对蛋白质的吸附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纳米Fe_3O_4粒子,SiO_2包覆处理后用KH-570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后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得Fe_3O_4@SiO_2/P(MA-AM)聚合物复合微球。通过红外光谱、电镜扫描、激光粒度分析等手段对微球的Fe_3O_4@SiO_2内核和P(MAAM)聚合物外壳的复合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对聚合物复合微球溶胀性能、封堵性能的试验表明,该微球具有良好的吸水膨胀性、耐温抗盐性以及一定的封堵运移能力,可以用于注水井的深度调剖;同时,在用于注水井调剖驱油剂使用时,若被挤入油层随采出液携带出时,也可采用磁性分离处理,是具有应用潜力的磁性调剖堵水剂。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沉淀聚合制备出单分散性的油酸改性的磁性纳米粒子,将制备的磁性纳米粒子加入到细乳液聚合的油相中,制备出单分散性超顺磁性的Fe_3O_4/聚苯乙烯复合微球。研究了不同乳化剂和引发剂条件下所制备的磁性复合微球的形貌,并采用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Fe_3O_4/聚苯乙烯复合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的乳化剂条件下乳液具有不同的稳定性,而不同的引发剂下所制备的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形貌不同。其中采用阴离子型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油溶性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制备出的复合微球磁含量较高,可以达到19. 74%;振动样品磁强计的测试表明,所制备的磁性微球都具有超顺磁性,复合微球的饱和磁强度值可达到39. 8 emu/g。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磁性荧光以及光电化学性能良好的多功能纳米粒子,采用微相乳液法,用二氧化硅(SiO_2)包裹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同时,将苝酰胺与SiO_2表面的羟基反应,生成共价键连接的Fe_3O_4@SiO_2-(1a)和Fe_3O_4@SiO_2-(2a)纳米粒子,用红外光谱、XRD、SEM、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ECL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化合物1a、2a相比,复合物Fe_3O_4@SiO_2-(1a/2a)的电子吸收和荧光光谱峰型相同,峰位置略有移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Fe_3O_4@SiO_2-(2a)纳米粒子的ECL强度随浓度增大而降低,且其在50100 s的区间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5.
以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分别在碱性和酸性条件下制备了二氧化硅(SiO2)球状粒子;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具有荧光功能的SiO2-FITC复合纳米球;以Sn2+作为敏化剂,在SiO2球表面沉积Ag纳米颗粒,制备了SiO2/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对SiO2球,SiO2-FITC荧光纳米球,SiO2/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光学吸收、荧光发射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碱性环境下制备的SiO2球粒径大小为纳米级,酸性环境下制备的SiO2球粒径大小为微米级,酸性环境下制备的SiO2球比碱性环境下制备的硅球致密。掺入FITC的SiO2球具有荧光发射特性,且发光强度可以控制。Ag纳米颗粒修饰的SiO2/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具有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备磁性荧光以及光电化学性能良好的多功能纳米粒子,采用微相乳液法,用二氧化硅(SiO_2)包裹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同时,将苝酰胺与SiO_2表面的羟基反应,生成共价键连接的Fe_3O_4@SiO_2-(1a)和Fe_3O_4@SiO_2-(2a)纳米粒子,用红外光谱、XRD、SEM、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ECL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化合物1a、2a相比,复合物Fe_3O_4@SiO_2-(1a/2a)的电子吸收和荧光光谱峰型相同,峰位置略有移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Fe_3O_4@SiO_2-(2a)纳米粒子的ECL强度随浓度增大而降低,且其在50~100 s的区间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
经过修饰、加工处理过的纳米颗粒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因此对纳米颗粒表面进行修饰成为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水相内,通常使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粒子,将其添加至正硅酸乙脂的醇水体系内,使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形成一层SiO_2包覆层,并采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修饰处理,确保磁性纳米粒子表面连接丰富的功能双键,与乙二胺修饰后的CdSe/CdS量子点进行连接,制得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微球,对其进行表征及其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证实,粒径为40nm的磁性纳米颗粒,饱和磁化强度为32.2emu/g,荧光强度是450a.u,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材料在细胞分离、免疫检测等领域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8.
采用部分还原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MNP),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在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表面包覆SiO_2且其表面由叠氮(-N3)基团进行修饰,制备了一种新Fe_3O_4@SiO_2@N3复合材料。TEM和IR对材料形态结构及包覆情况的分析,显示SiO_2包覆在Fe_3O_4表面,形成尺寸约为50 nm,硅球结构清晰较为均匀,单分散性好的复合结构。其与3-叠氮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接枝叠氮基团,形成尺寸为70 nm左右的三层复合结构。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可作为合成磁性纳米应用材料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9.
通过静电吸附与机械力共同作用的沉积法制备得到了Fe3O4/P(AA-DVB)磁性复合微球。分别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和共沉淀法制备得到单分散的P(AA-DVB)胶体粒子及Fe3O4纳米粒子,在静电吸附和机械力作用下,将Fe3O4纳米粒子附着并嵌入P(AA-DVB)胶体粒子表面及内部,制备得到Fe3O4/P(AA-DVB)磁性复合微球。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最终磁性复合微球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可以由前驱体P(AA-DVB)胶体粒子调控。磁性复合微球表面和内部Fe3O4纳米粒子的分布及磁含量可以由机械力作用时间进行调节。所制备的Fe3O4/P(AA-DVB)磁性复合微球平均粒径为542 nm,磁含量范围在11%~33%内可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十六醇(CA)引发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DTC)开环聚合合成了聚碳酸酯(CA-PDTC),CAPDTC进一步与叶酸(FA)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叶酸修饰的聚碳酸酯(CA-PDTC-FA)。采用FTIR、1HNMR和UVvis证实了所得产物的结构。以吲哚美辛(IMC)为模型药物,Fe_3O_4粒子为磁源,通过乳化法制备了叶酸修饰的聚碳酸酯磁性载药微球(CA-PDTC-FA@Fe_3O_4)。经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动态光散射仪(DLS)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结果发现:质量分数为9.5%的Fe_3O_4粒子被包裹在聚合物微球中,微球粒径约为320 nm,具有超顺磁性,且对IMC的包载率为4.6%,载药微球在模拟人体环境(pH=7.4,37℃)下36 h后的累积释药量为20.0%,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