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以乙醇为溶剂,氯化铜(CuCl2.2H2O)为催化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溴乙酸乙酯为引发剂,PMDETA为配体,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电子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AGET ATRP)沉淀聚合,通过GPC和称重法对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这种催化体系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转化速率较快,甲基丙烯酸甲酯的AGETATRP沉淀聚合得到了较好的实现,获得了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并且沉淀聚合实现了产物与催化剂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以含双官能团的4-(氯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CM TM S)为引发剂,CuC l/ligand为催化剂体系,二甲苯为溶剂,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重点研究了配体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1H-NM R表征,证明PMMA是由CM TM S引发MMA聚合而得。聚合转化率和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结果表明,分别采用具有长链烷基的4,4'-二壬基-2,2'-联吡啶(dN bpy)和N,N,N',N',N″-五甲基二乙基三胺(PM DETA)为配体,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与转化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比较好,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分别为1.27和1.30);而采用2,2'-联吡啶(bpy)为配体,所得聚合物数均分子量随转化率变化关系远远偏离理论分子量随转化率变化关系,且分子量分布相对较宽(M-w/M-n为1.41)。 相似文献
3.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通过ATRP反应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可以有效控制各种接枝聚合物分子链的长度和接枝密度,赋予GO不同的功能性,如良好的溶剂分散性、环境敏感刺激响应性、生物相容性等。文中分别从GO表面固定引发剂直接引发ATRP反应和GO表面非共价键结合ATRP聚合物分子链2种途径,对ATRP反应改性GO进行综述,总结了ATRP改性反应的过程条件和研究方法,并指出了GO功能化复合材料的功能特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含溴双官能团引发剂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嵌段共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对二溴甲基苯作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双官能团引发剂,以对二溴甲基苯/溴化亚铜/联吡啶(摩尔比1/2/4)为引发体系,进行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和非极性单体苯乙烯及不同的甲基丙烯酸酯之间的原子转移自由基段共聚,得到了实测分子量与设计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分布小于1.8的PEMA-PS-PEMA,PBMA-PS-PBMA,PMMA-PBM-PMMA等多种三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5.
以葡萄糖为还原剂,FeBr3为氧化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体系中原位生成FeBr2催化剂,以2,2’-联吡啶(bpy)为配位剂,1-溴乙基苯为引发剂,在110℃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结果表明,聚合反应符合对单体浓度为一级的动力学关系,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呈线性增加,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在1.17~1.25之间,具有明显的活性聚合特征,并且在有氧的环境下同样能够进行活性聚合,该聚合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相似文献
6.
通常只能与低价过渡金属卤化物/络合剂配合才能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引发剂2-溴异丁酸乙酯(EbiB),2-溴丙酸甲酯(MBP),二氯化苄(DCT)在氯化铜/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氯化铁/五(丙烯酸甲酯)二乙烯三胺等高价态过渡金属卤化物/络合剂的存在下也可以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窄(1.10~1.20),反应具有较好的可控性。本文讨论了不同高价态过渡金属催化剂/络合剂以及聚合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王樾徐冬梅管晓颖张可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1):9-12
通常只能与低价过渡金属卤化物/络合剂配合才能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引发剂2-溴异丁酸乙酯(EbiB),2-溴丙酸甲酯(MBP),二氯化苄(DCT)在氯化铜/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氯化铁/五(丙烯酸甲酯)二乙烯三胺等高价态过渡金属卤化物/络合剂的存在下也可以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窄(1.10~1.20),反应具有较好的可控性。本文讨论了不同高价态过渡金属催化剂/络合剂以及聚合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O2与CuBr2/配体络合物对苯乙烯(St)的热聚合,以及O2对CuBr/配体催化St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跟踪单体转化率、凝胶渗透色谱跟踪聚合物PSt分子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热聚合中,O2可显著提高聚合反应速率,而CuBr2/配体络合物则起到电荷转移型阻聚剂的作用;在ATRP中,O2显著降低聚合反应速率和引发效率。O2存在下的ATRP体系中低转化率下所得PSt的分子量呈双峰分布,分子量均随着转化率增加而上升,但在高转化率下高分子量峰无法检测到,而严格除氧后则只出现单峰。由此可见,在St的ATRP中,CuBr络合物可催化O2与St的热聚合,形成聚合物链。由于O2的低浓度,在一般ATRP体系中,此机理产生的PSt不超过全部聚合物链的1%。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二-(3-吲哚基)-4-氯苯基-甲烷(BICBM)为新的配体与α-溴代异丁酸乙酯(Ebrib)/溴化亚铜(CuBr)组成的催化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溶液聚合反应,考察了温度、溶剂及配体用量对反应速率以及反应“控制性”等的影响,发现在80℃Ebrib/CuBr/BICBM能较有效地控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溶液ATRP反应,而且在复合溶剂(环己酮 DMF)中能更好地控制MMA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所得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窄(1.20-1.50)。 相似文献
10.
催化剂再生即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各种不同形式的"还原剂"保证催化剂的活性使聚合反应得以进行。文中介绍了几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催化剂再生的引发体系,包括电子转移产生催化剂引发ATRP(AGET ATRP),连续活化剂再生引发剂引发ATRP(ICAR ATRP),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 LRP),过量单体... 相似文献
11.
热变色胆甾相液晶的制备及微囊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降低胆甾相混合液晶配方中胆甾烯基油烯基碳酸酯的含量及适当改变胆甾烯基氯的含量,获得了10℃ ̄50℃范围内,鸾以温度梯度为1℃、变色范围从蓝色→绿色→红色的一系列胆甾相混合液晶。当配方中胆甾烯基氯含量超过20%以上时,混合液晶的显以顺序颠倒。同时,对此类混合液晶的微囊化技术及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氯代仲丁烷(SBC)为引发剂、氯化亚铁/三苯基膦为催化剂,在AlCl3存在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SBC/FeCl2/PPh3引发体系的活性在AlCl3存在下有较大提高,反应时间为120h,单体转化率可达62%,未加入AlCl3时单体转化率仅为17%.聚合速率与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体系自由基浓度为2.17×10-9mol/L.聚合物分子量55000,分子量分布1.62,分子量随转化率呈线性增加.经对聚合产物H-NMR谱分析得出在聚合物端基存在引发剂碎片,表明此反应经历了典型的ATRP过程.AlCl3的利用率为20%.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温度、振幅、钢球直径等对PVC在振动磨中降解的影响,确定PVC力化学降解为无规断链过程。用力化学方法在振动磨中合成了MMA-PVC共聚物,通过IR和NMR对MMA-PVC共聚物结构进行了鉴定,研究了PVC/MMA配比和振磨时间对共聚反应产率及共聚物组成的影响。热失重分析、SEM观察和冲击强度测定结果表明,MMA-PVC共聚物比PVC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MMA-PVC共聚物对PVC/PHMA(聚甲基丙烯酸己酯)体系有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焦磷酸络锰(Ⅲ)引发丙烯酰胺接枝魔芋粉合成增稠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焦磷酸络锰的三价离子Mn^3 为引发剂,引发魔芋粉(KGM)与丙烯酰胺(AM)的接枝共聚。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介质以及KGM预处理方式等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产物的水溶性及增稠性。 相似文献
15.
报导了稀土系钕、铕、铽离聚体分别在CCl4存在下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反应,对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不同合成方法,即以丙然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为基础再经离子交联而得的稀土离聚体(方法Ⅰ)及以丙烯酸丁酯与盐基性单体丙烯酸稀土盐经共聚而得的稀土离聚体(方法Ⅱ)在同等条件下其引发活性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激光光散射法研究了有关烯类单体的光聚合反应过程,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定了丙烯酰胺甲基烯丙基醚的光强~转化率曲线。获得了有关动力学信息,并对单体配比度浓度、引发剂种类及浓度、聚合体系选择及聚合温度环境气氛及紫外光强等因素对光聚合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不同引发剂引发马来酸酐接枝SBS热处理前后表面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态接触角(DCA)研究了不同引发剂引发马来酸酐接枝SBS及其热处理前后接触角的变化。研究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升高,膜的后退角减少,当接枝率达4.783%时,后退角为零。AIBN引发接枝马来酸酐的SBS极性成分比BPO引发的多。热处理后,不同引发剂引发接枝膜的后退角均增加AIBN引发的接枝样品比BPO引发接枝样品受热处理影响更大。本文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FT-IR-ATR)分析了膜的表面结构。研究表明,AIBN引发的SBS-g-MAH表面部分羰基含量更多;接枝率达一定时,表面富集的羰基含量有一激增点,热处理后SBS-g-MAH表面羰基含量降低。这说明接枝的MAH能否向表面迁移是膜的接触角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用紫外光辐照接枝的方法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上接枝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瑟(MMA)。讨论了光照时间、反应温度、单体用量和光敏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FT-IR、NMR等技术对接枝产物(HDPE-g-MMA)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将接枝产物作为HDPE/STC填充体系的界面改性剂时其用量对填充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在过氧化物作用下的交联和降解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流变实验和共混物中聚苯乙烯的分子量测定发现,在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对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丁腈橡胶(NBR)(质量比(46/46/8)共混体系实施原位交联时,PS在自由基引发下发生降解,且随着DCP含量的增加,其降解程度随之增加,在适中的DCP含量(0.15%)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最佳,在上述体系中加入苯乙烯时,苯乙烯单体在均聚的同时还与NBR和PVC发生接枝反应,从而起增容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共混物中PS的降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