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目前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这意味着我国需要养老的人口在激增.我国目前老年人照顾的现实是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在弱化、社会养老机构严重不足.在这一背景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已经步入老年的和将要步入老年的人们提供养老所需的各种服务是当前我国政府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的重要表现.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就是强调个人、社区、政府各方分担养老的责任,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的模式.社区照顾养老模式是对我国目前养老所面临的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区照顾"这一概念源起于英国,作为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它是英国在福利国家建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工作模式.本文从四个方面来探讨社区照顾发展的背景.这对于探索和实践我国的社区照顾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居家养老服务内涵的分析,认为居家养老服务应包括生活照料、志愿者服务、信息咨询、家政服务等几个维度.借助于抽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建立包含7个测量维度(一阶因子)的二阶因子分析模型.实证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有效反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中高价因子的结构现状,而且可以确定各维度在居家养老服务整体中的相对影响力(重要性).据此,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措施的改进提供可靠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针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动力不足、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内容单一、服务主体素质不高、服务使用范围受限等主要问题,提出了社会工作者在居家养老中主要应充当资源整合者的角色,通过拓宽服务渠道、提倡服务专业化、提高服务人员素质等方式更好地为我省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5.
范忠民 《甘肃冶金》2010,32(2):126-127
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两个年轻人将要照顾四个老年人,而我国传统的养老观念则是"养儿防老",因此,"居家养老"将是我国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这种养老特点就决定了我国在住宅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快速化、高龄化、少子化、空巢化、家庭结构小型化等现象逐渐凸显,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机构养老也出现一些问题,居家养老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如何通过社会服务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生活、医疗、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也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供需视角,将居家养老方式与养老服务相融合,进而构建一个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空巢老人呈快速增加趋势,完善其养老机制刻不容缓,本文的分析表明,现有的子女养老模式具有很大的不足和局限,难以承担起空巢老人养老的重任,需要构建国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社会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以及空巢老人互助养老的多元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和探讨云浮市社区、家庭、本院门诊、住院患者和陪同人员对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方法: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访谈100例云浮市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结果:老年人对居家护理服务的认识不足,但对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较多,希望得到社会支持:提供家居护理服务如健康指导、心理咨询、预防保健及治疗、康复锻炼等护理活动.结论:老年人对居家护理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健康指导、心理咨询、预防保健及治疗和康复锻炼等四大方面.但经济问题是制约老年人需求的重要因素,呼吁政府和社会关注老年居家护理,加大对老年居家护理服务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9.
一个小区就像一个小社会,从"摇篮"到"拐杖"各个年龄段的业主无所不包.尤其是"摇篮"和"拐杖"所代表的孩子和老人,更因为其特殊性而需要人们格外的关注.就拿我们长庆油田庆城综合服务处地处来说,所辖17个小区,大多居住着留守离退休职工、家属和部分一线职工子女,人数达数万人.这些家属长期面对亲人在矿区上班,无法照顾家里的问题,解决其中"一老一小"的服务难题,成为了服务处履行"保障生产、服务生活、维护稳定"责任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福建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基础上,对发展福建省养老服务事业提出对策和建议,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养老服务理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社会多元筹资模式,鼓励社会力童投入养老产业: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建立专业化养老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力图为发展养老服务需求提供政策理论依据,积极有效地应对福建省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1.
"两会"建言     
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社区养老服务 福建省全国人大代表林欣欣和黑龙江省全国政协委员田在玮不约而同建议,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作用,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建议出台鼓励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等相关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2.
现代城市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社会交往中心和消费中心,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也越来越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问题.然而中国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就其具体内容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中美两国在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有助于找出我国社区公共服务内容上的不足,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新型政社关系、培育社会组织的重要途径.长沙市政府在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建立了政府买单与社会运作机制、绩效考评与经费资助机制、规范管理与专业队伍服务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应完善政策,建立社会组织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制度激励机制,增强社会组织获取资源的能力;制定规章,构筑购买公共服务的透明机制和合理的监督机制,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平等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家庭养老、土地养老是宁德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社区养老在宁德当前还没有推广价值,宁德当前不仅"老农保"参保率低、养老金的保障水平也低,而且"新农保"才刚刚处于试点阶段.宁德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是:对农村农民养老保险认识不到位影响了农民的养老习惯;"老农保"参保率太低,保障水平过低;筹资渠道少、筹资能力弱;基金保值增值难,基金管理较为松散.宁德农村养老保险的出路在于要总结"新农保"试点经验,尽快上升为人大地方法规,实现新农村养老保险有法可依;加强财政支持,提高补贴标准,用利益诱导农民参与"新农保";加强农村基层"新农保"机构建设,实现"新农保"的社会实效;切实做好新老农保的制度衔接,实现农村保险制度的稳定性,扩大农民的参保率.  相似文献   

15.
社区志愿服务作为政府社会职能的重要补充,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我国出现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众多研究者从社区志愿服务的作用意义、服务形态、与政府职能的关系等多重角度出发对社区志愿服务做了一定的研究.本文所探讨的是作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的--"时间储蓄"制度.本文从社区志愿服务出现的背景及意义出发,首先明确了"时间储蓄"的概念及定义,概述了它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揭示了现阶段这一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指出应注重引入社会参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探讨了企业、社区等社会主体参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合理性、必要性及可操作性,指出从制度层面规范引导社会参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应成为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前,针对骨关节病的现状,以及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固有国情,结合社区的特点,探索建立更为持久,全面的骨关节病保健康复模式显得极为重要.在诊疗技术日益成熟多样的今天,依靠单一技术对骨关节病的防治是不实现的.通过提供持续保健指导,科学合理治疗,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合作互动的服务模式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除了规范医疗适宜技术的开展外,家庭适宜技术的指导--即经过中医师必要的指导,患者或家属可以掌握的居家就可应用的中医药技术,如家庭按摩技术,家庭心理支持,家庭康复功法保健等、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建立适度普惠型养老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福建省为例,阐述通过制度化的宏观政策、标准化的养老服务设计、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提供三个层面,建立完善适度普惠型养老体系:在适度普惠型养老体系中应加强政府的服务规划功能,同时促进家庭、社会机构和志愿者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共同体,是一个微型社会.社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导致社区参与缺乏的具体原因也是具有系统性的.在单位制向社区制的过渡时期,实现社区参与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好动力机制问题.政府和社会共同形成社区制的动力来源,因而在向社区制变迁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双向启动,不仅需要基层政权的重建,也需要基层社会的重构.对此,文中提出从社区居民、居委会、社会组织、政府、社区自身和社区外部环境方面建构起多元主体互动合作的社区参与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发展阶段,传统的居家养老已不能满足养老的需求,养老院养老开始受到大众的关注.本文讨论了我国养老院养老发展的背景和现状,针对养老院养老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