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酱油行业分析──市场萧条加速了酱油价格下滑段丽(北京市食品酿造公司)新年伊始,日本酱油行业销售困境日趋严重,这无疑是对日本酱油厂家提出了如何采取市场对策的重大课题。1980年~1990年这十年由于日本酱油厂家提高了酱油的价格,所以一改过去市场疲软...  相似文献   

2.
日本酱油的种类及工艺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日本酱油中浓口酱油、淡口酱油、再发酵酱油,白酱油等酱油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3.
一、日本酱油的产量及品种 日本农林规格将酱油分成浓口酱油、淡口酱油、溜酱油,再投料酱油及白酱油五种。表1列出各种酱油的特征及比例。 日本酱油生产方法分为正式酿造、新式酿造及氨基酸混合液三种。JAS将酱油定等级,分成特级(仅正式酿造方法)、上级及标准三等级。由于近年来,日本加工业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目前酱油色率与日本酱油率的测定方法,通过对比找出了相关关系,提出了酱油色率简便测定方法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用生物技术快速酿造酱油用天然酿造法酿造酱油需要时间为6个月到1年,现在盛行研究的酱油新制造法,采用生物反应器,只需2~3周时间就可酿造出酱油,并且不需为配置酿造设备而占用大面积的场地。由日本赞美诗公司、歧阜大学、日本车辆制造公司和天野制药公司组成的赞...  相似文献   

6.
中国酱油成为世界性调味品 中国人发明的酱油过去一直只限于在中国、日本等国食用。经过近几年推广,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调味品。而推动中国酱油国际化的主力则是日本的厂商。1995年之前,日本生产的酱油出口量居世界第一。1996年,中国台湾生产的酱油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其中有一半出口到美国。日本山河酱油公司于1995年在美国西部设立工厂,年产酱油500万升。日本的知名品牌龟甲万也已在美国设厂,年产酱油7000万升,除在美国市场销售,  相似文献   

7.
关于酱油抗癌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酱油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历史悠久,其生产技术传至东亚各地,成为东亚各民族的重要调味料。前苏联利用我国技术,在莫斯科及敖德萨建立了酱油及酱的联产工厂。日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其成为现代化的大工厂,并逐步向国外扩展,四十年代末,由龟甲万酱油公司在美国WisConsin州建成年产10,00OKL酱油工厂。1984年又在新加坡建厂,其供应目标为澳大利亚及东南亚。最近又有巴西进行酱油试生产、试销,随着巴西经济的好转,酱油也会成为该地重要调味品。据闻近来日本雅玛沙规划在美建立酱油工厂。所以酱油已经走向世界,逐步成为世…  相似文献   

8.
日本酱油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恒连 《中国酿造》1991,(2):10-11,46
日本酱油年产量约120万吨,主要品种有浓口酱油、淡口酱油、白口酱油、溜酱油及甘露酱油。近年来,随着饮食生活的西洋化,日本酿造行业陆续开发了无色酱油、改良酱油、颗粒酱油及大蒜酱油等新品种,现简介如下。 一、无色酱油 普通酱油色泽较深,呈红褐色,不宜用于注重色泽的菜肴,故用量受到一定限制。日本野田产业科学研究所将酿造酱油减压蒸馏,得  相似文献   

9.
日本酱油的生产主要有三种方式,即本酿造方式、新式酿造方式和氨基酸液混和方式。本酿造酱油,是按照传统工艺把作为原料的大豆、小麦经过处理并借助于曲菌和酵母等微生物的作用酿造出来的酱油。由于发酵时间较长,原料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得到充分分解,发酵出来的酱油具有一种浓郁的酱香味,是目前日本产量最多的酱油。新式酿造着油,是把酱国(大曲经过拌人盐不进入发酵缸的固液混合物)或者生酱油(从着醒中压榨出来的液体)同氨基酸混合后进行发酵,熟成后得到的酱油。同本酿造酱油相比,新式酿造酱油发酵时间相对较短,因而成本较低,价…  相似文献   

10.
日本健康低盐酱油及酿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日本系列低盐酱油,并介绍了几种低盐酱油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日本消费量较大的浓口酱油的原料选择、原料处理的方法;同时简单介绍了日本市场上的淡口酱油、白酱油、溜酱油和再发酵酱油、减盐酱油和少盐酱油等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日本酱油标准中原料配比和工艺控制的不同,把日本酱油具体分为浓口酱油、淡口酱油、溜酱油、再发酵酱油和白酱油.现将它们的定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酿造》1997,(5):30-30
淡口酱油是为了充分发挥料理材料的特征,保持料理原材料的色、香、味而产生的。最早是由日本龙野的园尾先生,于1666年酿制出来,目前在日本仍保持一定的销量。而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菜肴的质量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加之一些企业出口膨、烤等制品的需要,对淡口酱油的需求也相对有了很快的增长。而我国现在酿制淡口酱油的企业还不多,且产品质量与日本纯正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本文就日本淡口酱油的制造方法及品质特征作一简述,以供参考。IXi艺流程囹ZXi艺要点制造工艺上,除去添加甜酒工艺外,同普通酱油(日本的浓…  相似文献   

14.
酿造酱油生产工艺中,原料蒸煮处理对酱油品质及原料利用率具有较大影响,本文介绍日本新型大豆粕蒸煮装置。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酱油是基础调味品。据日本粮食厅1974年调查,酱油厂为3298家,1995年减少至1415家,约减少42%。从规模来看,年产量在180KL以下的小型工厂约占80%,若加上540KL以下的酱油厂,则中小型酱油厂超过90%。总之,酱油厂减少是由于竞争激烈,小型酱油厂关闭的结果。据日本酱油协会统计:1930年酱油产量为682560KL,战后20年酱油产量降低至425880KL,50年代又回升至100万KL。 1963年,日本制定了酱油日本农林规格(JAS),将酱油种类分成浓口酱油、淡口酱油、溜酱油三种。1973年又增加了再发酵酱油及白酱油2种。至今为止。酱油共分5个品种,3种生产方式。3个等级。现在,日本80%以上的酱油都是JAS等级品。除此之外,日本还有一些特殊规格的酱油,如簿盐酱油、浓厚酱油、超特选酱油及减盐酱油等,在30000多KL特殊规格酱油中,簿盐酱油约占28.1%。浓厚酱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无溶剂萃取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法,研究中日酱油在模拟蘸料和炒菜条件下挥发性呈香物质的差异,确定出典型呈香物质,为快速区分中日酱油的风味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在模拟蘸料条件(25 ℃)下,检测到日本酱油呈香酯类物质居多,其含量约是中国酱油的2倍;中国酱油呈香吡嗪类物质居多,是日本酱油的1.6倍。在模拟炒菜条件(95 ℃)下,日本酱油呈香物质种类增加35%,中国酱油增加59%,约是日本酱油的1.7倍。日本酱油中醇类、酯类和醛类物质表现突出,乙醇为日本酱油的典型呈香物质,赋予其浓厚醇香;中国酱油中吡嗪类、酯类和酮类物质占比较大,赋予其浓郁酱香,苯乙醇为中国酱油的典型呈香物质,赋予一定的花香和果香。  相似文献   

17.
比色法测定酱油中乙醇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色法测定酱油中乙醇含量马美范,王君高(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工系济南250100)在正常发酵的酱油中,乙醇含量越高,酱油风味越好,这方面日本研究的比较清楚,他们在四十年代对酱油质量检测的指标中就有乙醇含量一项。近几年来,我国从事酱油研究的工作者,在提高酱...  相似文献   

18.
日本酱油年产量约120万吨,浓口酱油是日本酿造酱油的主要品种,消费量约占85%。但由于色泽较深,呈红褐色,不宜用于不需色泽的菜肴,故用量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日本又先后开发了色泽较淡又具有酿造酱油特有香味的淡口酱油及白酱油等淡色酱油。此类酱油在酿制过程中,尽管采取了防止增  相似文献   

19.
日本酱油种类与特性 酱油是日本传统调味料,现已作为世界性调味料向近百个国家出口,特别是向美国出口多。酱油种类由日本农林省规格(JAS)按酿造方法分三类:本酿造酱油、新式酿造酱油、酶处理液-氨基酸混合式酱油。酱油中含食盐、糖类、乙醇,氨基酸等调味料及防腐剂等。  相似文献   

20.
关于酱油抗癌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于酱油抗癌性的研究包启安酱油是我国祖先遗留的宝贵财富,其历史悠久,其生产技术传至东亚各地,成为东亚各民族的重要调味料。我国酱油随着华侨及中华餐食的进出传统地大量出口。前苏联利用我国技术,在莫斯科及敖德萨建立了酱油及酱的联产工厂。日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