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面理解高压上浆的优越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通过对高压、高浓、低粘上浆工艺的进一步研究 ,对压浆力与各项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各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 ,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量化指标 ,并对国产G14 2型浆纱机的技术改造提出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
新型浆纱机与高压上浆工艺路线研究 总被引:8,自引:19,他引:8
通过对新型祖克浆纱机的上浆机构以及分绞和烘燥机构进行分析,全面总结了高压上浆工艺路线。认为高压上浆工艺路线不仅包括“高压、高 浓、低粘”,还应控制好其他工艺参数:减覆盖、加浸压,先轻压、后重压、高硬度,中高速、湿分绞、分层烘、后上蜡、增平滑,分区段,控张力等。贯彻执行以上工艺要点,可达到开口清、断头低、效率高,可织性好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高压上浆工艺量化的研讨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7
通过对高压上浆工艺量化进一步研讨,就纱纸品种因素进行试验分析,找出纯棉纱与涤绵纱压出加重率Sa与压出回潮率Wa的差异,以及覆盖率增大引起Sa和Wa降低的规律,压浆力界定在20KN-40KN时应与相应应的速度配合方可收到高压效果。列出了各种 度相应的低粘度水平,浆液最低粘度应能保证上浆稳定,不轻浆,一般以8s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4.
5.
高压高浓低粘上浆工艺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对高压、高浓、低粘上浆工艺进行了量化分析,提出以压出加重率≤100%或压出回潮率〈100%作为高压上浆效果的标志以及“相当压浆力”的概念和用浆纱速度系数计算相当压浆力的公式,并提出浆液含固率≥上浆率作为高浓度的界限以及高浓低粘原则下高中低压上浆的粘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7.
高压上浆工艺设计浅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通过在细号高密品种上运用高压高浓低粘上浆工艺,对高压上浆与中压上浆进行了分析对比,证明高压上浆存在明显的优越性,给出了浆液 度,粘度以及压浆力的具体量化指标,并对浆料配方的设计以及浆料的适用低粘度范围提出了建议,指出应适当采用聚丙烯酸类浆料,增加油脂含量,并适当增加浆纱回潮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细号高密品种上应用高压高浓度低粘上浆工艺,提高了浆纱机的烘燥效率及运转速度,并增强了浆液的浸透,证明运用相当压浆力通达到高压上浆效果,并且使用高浓度粘浆料HD-900提高了浆纱的可织性。指出采用高压上浆工艺必须结合设备状态,上浆辊、压浆辊轴承的磨损,上浆辊承受力等因素,才能达到更好的上浆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11.
探讨上浆率的设定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影响上浆率的各项影响因素,提出了上浆率、压浆力、浆液粘度、浆纱覆盖系数的经验计算公式,给出了常规品种的各项上浆工艺参数范围.经过验证,认为应用所提供的经验公式得出的计算结果与浆纱生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高压上浆工艺应用中有关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高压上浆中上浆率与浆纱覆盖率的关系,指出覆盖率达到70%使用双浆槽为宜;压浆辊硬度要保证挤压宽度能兼顾浆液浸透与被覆,其对上浆率的影响决定于挤压强度与挤压时间的综合效果;压出加重率要和压浆力共同作为高压上浆的标志,由浆出定量经纱耗用的浆液量进行测算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浆纱工艺参数设计的准确性,分析了影响压浆力、烘筒温度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出了计算压浆力、烘筒温度的推导公式。通过对几十个品种的实践数据进行分析,对常用计算公式进行了修定。指出:压浆力、烘筒温度的设定会直接影响到纱线的上浆率和回潮率,压浆力大小的确定受到压浆辊挤压宽度、被覆与渗透要求、工艺要求上浆率、浆液浓度和浆液黏度等的综合影响。烘筒温度取决于压出回潮率、工艺要求回潮率、车速和纱线在烘筒上的排列紧度。根据工艺要求量化求出的压浆力和烘筒温度的计算公式能更好地指导浆纱质量的控制,保证上浆均匀,节约蒸汽消耗。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高压上浆在生产实践中的必要性,指出高压上浆的必要条件是采用高浓低粘浆,同时对高压上浆中的压力匹配及压浆辊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设计压浆辊时在强度和刚度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全面论述了G142型浆纱机的改造项目。指出重点改造浆槽、上浆辊和压浆辊,增加气动加压装置无级调压,采用15KN压浆力,即可接近新型浆纱机水平,实现高压、高浓、低粘上浆工艺。 相似文献
17.
18.
探讨预湿上浆工艺中合理设置浆液含固率的方法.介绍了预湿上浆的作用和浆纱效果,分析了预湿纱线在浆槽中其上预湿水分与浆液的置换情况,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预湿上浆中浆液含固率的计算公式.指出预湿上浆应用的关键在于合理设定浆液含固率.并应通过有效的自动监控保证浆液含固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