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黄铜拉链进行香槟金着色。研究了着色液中各组分用量和工艺条件对着色液稳定性与膜层颜色的影响,得到较佳的配方和工艺条件为:CuSO4·5H2O 4~6 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15 g/L,甲醛6~9 mL/L,十二烷基硫酸钠0.08~0.15 g/L,调色剂1.0~2.2 g/L,pH 12~13,温度50~55℃,时间1.5~3.0 min。在该工艺下可得到结合力良好的香槟金色膜,耐磨性、耐蚀性和耐热性都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工业纯铝L2为实验材料,采用硫酸交流阳极氧化-着色工艺在铝表面制备黑色膜层,重点分析着色溶液pH、温度及乙酸钴质量浓度对黑色膜层的影响,通过分析型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电解液成分为200 g/LH2SO4、1 g/LAl2O3,U为12V,θ为(20±1)℃,t为60min的交流电阳极氧化条件下,着色液成分为30~40 g/LCo(CH3COO)2,1 g/LNiF2.2H2O,θ为50~60℃,pH为4.5~6.0,t为30min的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与工业纯铝L2基体良好结合力,耐蚀、耐热及吸光性较好的黑色膜层。  相似文献   

3.
黄奇  缪树婷  郝利峰  韩生 《电镀与涂饰》2014,33(16):690-693
在三价铬钝化液中添加稀土钕,以提高三价铬蓝白钝化膜的耐蚀性。研究了钝化温度、pH、时间以及钝化液中稀土钕含量对钝化膜耐蚀性的影响,得到镀锌层三价铬蓝白钝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Cr2(SO4)3 18.9 g/L,Nd(NO3)3·6H2O 4 g/L,NaNO32.2 g/L,C6H8O7·H2O 0.7 g/L,CoSO4·7H2O 7 g/L,NaH2PO2·H2O3.4 g/L,NH4HF2 0.2 g/L,温度30°C,pH 1.9,时间30 s。钝化液中添加稀土钕可有效提高钝化膜的耐蚀性。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钝化膜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位、腐蚀电流密度和交流阻抗分别为-1.231 V、0.568μA/cm2和1 937?·cm2,中性盐雾试验出现白锈的时间为93 h。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La(NO3)3·6H2O为主盐、H2O2为氧化剂和NaF为促进剂,对钢铁基热浸Zn–2%(质量分数)Al合金镀层进行化学转化。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得到镧盐转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La(NO3)3·6H2O 10~15 g/L,H2O210 mL/L, NaF 0.5 g/L,温度70°C,时间10~30 min。成膜温度和处理时间对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较大,NaF的加入有利于成膜。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镧盐转化膜经过3个周期中性盐雾试验后的白锈面积分数为15%,耐蚀性明显优于未钝化试样。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电沉积仿不锈钢Fe-Ni-Cr合金镀层的工艺研究,优化并确定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为:Cr2(SO4)3.6H2O 200 g/L、FeSO4.7H2O 9 g/L、NiSO4.6H2O 6 g/L、柠檬酸铵60 g/L、抗坏血酸10 g/L、H3BO325 g/L、(NH4)2SO4100 g/L、NaF 4 g/L、十二烷基硫酸钠0.06 g/L、温度50℃、pH1.5、阴极电流密度16 A/dm2。在该条件下所得镀层的外观、组成、硬度和耐蚀性能等都基本上与304不锈钢相近。  相似文献   

6.
开发了一种黄铜拉链高效钝化工艺,钝化液以苯并三氮唑(BTA)为主,添加了少量硝酸镧和钼酸钠.探讨了钝化液配方、钝化温度和时间对经不同氧化着色工艺处理的黄铜拉链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钝化温度为30℃,钝化时间为2 min.适用于红古铜色、仿金色及仿银色拉链的钝化液配方为:BTA3 ~4g/L,La(NO3)3·6H2O 0.3 ~ 0.4g/L,Na2MoO4·2H2O 0.6~0.8g/L,聚乙二醇6000 1g/L.上述配方简单且安全无毒.经钝化及涂油处理后,黄铜拉链的耐蚀性和耐热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INCO法不锈钢着色工艺铬酸含量高、对环境污染重的现状,采用铬酸-硫酸-磷酸体系,加入过渡金属无机盐,成功研究了一种低铬酸不锈钢着色技术。探讨了主要成分、添加剂和操作务件对着色膜质量的影响,获得了如下较好的工艺条件:铬酸酐80~90g/L,浓硫酸200~220mL/L,磷酸40~60 mL/L,硫酸锰30~40 g/L,硫酸锌5~10 g/L,硝酸钠10~20 g/L,光亮剂HNX-A 5~10 g/L,温度80~90°C,时间8~25 min。在上述工艺下,随着着色时间的延长,所形成的着色膜颜色按茶色、金色、蓝绿、黑色、紫红、鲜绿而变化:控制一定的时间和温度,可获得色泽均匀、鲜艳的着色膜,其装饰效果可与INCO法媲美。该方法制备的着色膜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热性,且工艺操作简便,着色膜颜色重现性好,着色液中铬酸浓度低,只有通用INCO法的1/3,有利于保护环境,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型TA6钛零件表面黑色氧化膜结合力不合格的问题,从阳极氧化液组成和工艺参数方面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原阳极氧化工艺进行改进,所得新工艺的溶液组成和操作条件为:K2Cr2O7 15~18 g/L,(NH4)2SO4 10~15g/L,Mn SO4 5~10 g/L,p H(用Na2CO3调节)4.0~5.0,温度12~17°C,电压时间分步为2 V×5 min+3 V×4 min+4V×4 min+5 V×3 min。采用新工艺制备的氧化膜为均匀的哑光黑,与基体结合牢固,一次生产合格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纯铜棒为基体,采用复合电镀技术制备了Ni–Al2O3复合电极。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i SO4·6H2O 250~300 g/L,Ni Cl2·6H2O 40~50 g/L,Al2O3 10~60 g/L,H3BO3 35~4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0.05 g/L,p H 3~4,阴极平均电流密度2~6 A/dm2,温度30~70°C,时间3 h。分析了镀液中Al2O3颗粒添加量、温度和阴极电流密度对Ni–Al2O3复合镀层Al2O3含量、均匀性和显微硬度的影响。分别以Ni–Al2O3复合电极和纯铜电极为工具,对W7Mo4Cr4V2Co5高速钢进行电火花加工(EDM)试验。在Al2O3添加量30 g/L、阴极电流密度3 A/dm2、温度50°C的条件下,所得镀层厚度为100μm,Al2O3颗粒体积分数为14.48%,显微硬度为434.72 HV,综合性能最佳。Ni–Al2O3复合电极在EDM试验中的相对质量损耗约为纯铜电极的1/5,抗电蚀性更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不锈钢黑色转化工艺。研究了温度和着色液主要组分对转化工艺的影响,并对黑色转化膜的成分、耐磨性、耐热性、耐蚀性等性能进行分析。得到不锈钢着黑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铬酸酐175g/L,浓硫酸275mL/L,添加剂A225g/L,温度80°C。铬酸酐——浓硫酸复配组成影响转化膜的色泽和均匀性。随添加剂A含量的增加,转化膜颜色依次为灰、黑、蓝。不锈钢黑色转化膜的主要成分是Fe2O3和Cr2O3,膜厚为0.478μm,膜层黑度深,光亮度、耐热性和机械加工性能优异,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均优于不锈钢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