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由1个半导体隔开的2个铁磁性金属电极构成的磁性隧道结,考虑中间层形成双δ势垒,在近自由电子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零偏压下隧穿磁电导和隧穿磁电阻.结果表明,该隧道结的隧穿磁电阻和隧穿磁电导与磁性金属电极分子场的角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虑载流子在量子点中的隧穿、弛豫、热逃逸和非辐射复合等主要输运过程,并建立速率方程模型,研究了隧穿注入量子点体系的载流子动力学过程,探讨了隧穿注入量子点发射光谱对温度和隧穿几率的依赖性.理论分析表明:共振隧穿结构对量子点尺寸色散导致的激光展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由一平面磁性势垒隔开的两铁磁性金属电极构成的磁性隧道结,基于自由电子近似并利用传递矩阵方法计算了其零偏压下的隧穿电导、自旋极化率和隧穿磁阻比率,研究表明隧道结的磁结构对TC(隧穿电导)和TMR(隧穿磁阻)的值有很大的影响,当两磁性电极分子场方向相同,且都与势垒层分子场反平行时,TC数值达到最大,两者平行时,TC的数值最小,同时还分析了分子场的相对取向等对磁性隧道结自旋极化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自旋电子器件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粒子在n个一维方势垒中的共振隧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粒子在单个、两个及三个一维方势垒中的隧穿公式的推导,归纳出粒子在n个一维方势垒中的隧穿公式,最后讨论了n个一维方势垒的共振能级结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量子点系统中的共振隧穿,光子辅助隧穿和自旋极化隧穿现象。根据紧束缚近似理论,给出了在稳态下双量子点系统的哈密顿量,并获得在库仑阻塞体系下双量子点系统电导率的表达式。在小功率微波体系下,得到了在单光子辅助隧穿情况的电子传输特性。双量子点的门电压将影响对应频率的光的吸收,系统的电导率将出现对频率的线性依赖性。在外加磁场条件下,发现了在库仑阻塞体系下的自旋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用格点格林函数的方法研究T-stub型低维导体中的共振隧穿效应。计算结果表明,电子能够在一 定费米能级处完全穿过整个导体,呈现共振隧穿的行为。随着费米能级的增加,参与隧穿的模数增加,透射系数的 最大值也从1变成2,3等。计算结果对量子器件的设计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粒子在单个、两个及三个一维方垫垒中的隧穿公式的推导,归纳出粒子在n个一维方垫中的隧穿公式,是隍讨论了n个一维方垫垒的共振能级结构。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一种应用共振隧穿压阻薄膜的GaAs基4梁式微加速度计,设计出共振隧穿薄膜以及GaAs基微加速度计的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加速度计进行了模态仿真.讨论了加速度计的加工工艺,并完成了基于加速度计共振隧穿压阻薄膜的压阻特性研究.首次采用控制孔技术制造了GaAs基微加速度计.  相似文献   

9.
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到多抛物量子阱的变换矩阵和透射系数.利用这一结果计算透射系数可以达到任意高的精度.最后讨论了抛物阱的个数对共振隧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计算隧穿问题的一种新方法,即用一系列方垫垒代替给定的垫垒,然后通过求解2薛定谔方程得到变换矩阵和透射系数,该方法适用于任意形状的垫垒。数值验证表明该方法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隧道超前小导管对掌子面稳定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济(源)邵(原)高速公路王坑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ANSYS软件建立无超前小导管支护和有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两种工况下隧道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隧道开挖模拟计算分析超前小导管对掌子面稳定性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无超前小导管工况,在有超前小导管工况下掌子面竖向的荷载和竖向应力以及掌子面水平方向位移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改变超前小导管的环向分布范围和管径能够影响超前小导管的支护效果从而改善掌子面的受力情况.以上结果分析表明:超前小导管的存在增强了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使隧道的开挖过程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相比直线线路盾构施工,新建曲线盾构下穿施工引起既有隧道沉降规律更为复杂,且相关研究较少。基于两阶段分析法研究新建曲线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沉降。第1阶段,结合镜像法、修正Loganathan法和Mindlin解,考虑曲线盾构转弯过程中的转弯超挖间隙和弯道内外侧不平衡施工参数的影响,计算新建曲线盾构施工引起土体竖向位移的3维解;第2阶段,将土体竖向位移视为位移荷载,施加在既有隧道上,基于Pasternak地基理论和Timoshenko梁理论,构建能够同时考虑土体剪切效应和既有隧道剪切效应的既有隧道沉降控制方程,运用有限差分法对方程降阶并求解。最后,与工程实例对比验证理论和控制方程的正确性,并对影响既有隧道沉降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建曲线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沉降槽曲线具有非对称性,最大沉降位置位于弯道内侧1~2 m处,与未考虑曲线影响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减小掘进路线的转弯半径R0会增加既有隧道沉降,弯道内侧沉降增速大于弯道外侧,一般要求R0不小于300 m;当R0大于600 m时,可视作直线隧道下穿。增大刀盘直径D′会增加既有隧道沉降,沉降增加速度也随D′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D′对沉降槽曲线的偏移程度影响较小。增大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竖向间距Zc会减少既有隧道沉降。  相似文献   

13.
隧道火灾有其自身特殊性并且危害很大,根据隧道火灾的特点选用光纤光栅隧道火灾探测系统;该系统使用光纤作为感温元件和信号传输介质,以防灾报警为主要目的。针对隧道消防问题,分析了隧道火灾的危险及隧道火灾的特点,阐述了光纤光栅隧道火灾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功能与特点.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该系统在隧道消防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可溶岩分布面积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大量隧道的修建使得越来越多的隧道需穿过可溶岩地带。然而可溶岩往往伴随着岩溶洞穴、地下暗河、破碎带等复杂地质构造,这无形中给隧道的修建带来极大的困难。隧道设计,围岩分级是关键,围岩级别的确定离不开超前地质预报。有鉴于此,重点分析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分级,同时论述了隧道选线和隧道支护等方面,旨在与各位同行交流探讨,共同推进岩溶隧道设计技术的发展,降低甚至避免岩溶对隧道修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隧道过江方案是泰州公路过江通道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方案.根据泰州公路过江通道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条件、港口航运要求、通道工程定位以及工程的主要技术标准等,对泰州公路过江隧道方案的隧道建设方法、隧道行车速度和建筑限界等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导流洞与泄洪洞交汇区域的开挖及支护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导流洞改建而成的永久泄洪洞,在堵头末端存在导流洞与泄洞交汇的不利情况。结合紫坪铺2#导流洞工程,运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重点研究三种工况条件下该区域岩体的变形和稳定性,揭示了开挖过程中不同支护型式以及导流洞封堵后库水对该区域岩体的作用与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导流洞与泄洪洞交汇区域的岩体应重点支护,锚杆的长度应适当加长,有条件时应进行全断面混凝土衬砌。  相似文献   

17.
通过深入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竖井泄洪洞的泄流能力受平底闸过流能力,竖井尺寸和涡室进口的控制。给出了放空洞泄流能力和最低运行水位计算公式,竖井内壁压力特性与洞径的关系,不设通气井而实现通气和排气问题。泄洪洞与放空洞结合部的边墙分别向内偏转,其后在洞顶没迎水面为圆弧的折流坎,能有效改善水流流态,且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cGIS Engine的高速公路隧道监测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高速公路隧道监测信息管理主要以传统MIS管理系统为主,大量隧道空间信息无法有效保存,带有空间属性的数据分析能力不足的现状,针对隧道监测数据的特点,提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基于ArcGIS Engine的高速公路隧道监测信息系统.阐述了系统架构,采用GeoDatabase作为空间数据模型,在数据库实现中采用了一种提高访问效率的混合访问设计,并对系统功能进行了设计.系统采用Java语言进行实现.  相似文献   

19.
西北工业大学直流式低湍流度风洞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主要阐述西北工业大学直流式低湍流度风洞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如大收缩比、多层网、低噪声风扇以及抑制风扇噪声上传的一些措施.这座风洞的最低湍流度为0.01%~0.02%.这一湍流度已达到了国际上回流式低湍流度风洞的最高水平.通常直流式风洞由于进气及环境噪声的影响较回流式风洞为大,且风扇噪声的影响亦较大,故其湍流度常较回流式风洞大.西北工业大学的直流式低湍流度风洞由于在设计中对于降湍、减噪作了综合处理,故其湍流度达到了回流式风洞的最高水平.本文主要阐述西工大低湍流度风洞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发展,上穿既有线路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新线穿越既有线路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既有隧道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和沉降,而地铁运营对变形又有着非常严格的控制标准,所以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方法十分重要.以热力隧道上穿北京地铁6号线东四站—朝阳门站区间工程为依托,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别对从左侧竖井向右侧竖井开挖热力隧道;右侧竖井向左侧竖井开挖热力隧道;从两侧竖井向中间开挖热力隧道三种施工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从三种施工方案中比选出对既有地铁运营区间影响最小的施工方法.通过进行安全分析可以表明:从两侧竖井向中间开挖热力隧道能有效减小地铁6号线运营区间的变形,为更加合理的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