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优质电能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配电网线路仍存在低电压问题,不能满足正常供电。针对现有电压调节方式的弊端,提出了将串补技术用于配电线路解决低电压问题。通过对串联电容补偿技术工作原理的分析,研究了在电压调节中影响串补技术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仿真,分析各因素在配电线路电压调节中的作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实际工程应用证明串补技术在电压调节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串补解决10kV配电线路高压与低压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配网线路存在的高电压和低电压问题的原因和现状,提出将串联电容器补偿技术应用于此线路可解决电压不合格问题。通过对串补原理的分析,并进行仿真与计算,证明了串补可有效解决该类问题。文章对目前小水电线路电压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比较,显示出了串补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我国偏远地区配电网长期存在的无功功率不足和电压质量不合格的问题,研制了一种适用于10 kV配电网的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电容器组是该配网串补装置的核心设备,晶闸管开关与旁路接触器结合组成了配网串补的过电压保护设备,操作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可以实现配网串补系统的投入和退出。该配网串补装置配置有电压、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进线线路电压、线路电流、电容器电压。装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配网主站构成局域网,可以实时上送运行信息,方便主站监控。并对该装置的过电压保护方式、电容器阻抗保护等关键技术作了详细阐述。研制的配网串补装置已在江苏电网成功投运,试验和运行结果证明:本装置能很好地补偿线路低电压,优化功率因数,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500kV上承双回线路保护与串补保护相互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结合华北电网上承双回线路加装串补工程,介绍了串补本体保护及线路保护的实际情况。从各种保护原理出发,针对线路保护中的工频变化量保护、距离保护、纵联保护及电流差动保护等不同类型保护,分析了上承双回线路串补保护与线路继电保护的相互影响,阐述了串补保护与线路保护的配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受串补影响最小,优于其他原理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随着用电负荷的快速攀升,农网低电压现象日渐凸显。本文首先对各类低电压治理方式进行比较,着重阐述了配电网串联补偿技术的原理,分析该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其次介绍串补技术中的快速开关型串联补偿装置的构造及工作特性;最后以某供电公司下辖10k V金山线为对象,进行快速开关型串补装置低电压治理效果的探讨。结果显示,快速开关型串联补偿装置在解决农网低电压方面的效果十分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短路电流越限问题,四川电网常采用线路出串运行方式,带串补线路出串运行时,延伸侧线路发生故障会对串补系统造成冲击损害,同时串补电容器组的存在可能导致线路跳闸时线路潜供电流和暂态恢复电压超过原有水平,导致线路跳闸后断口发生重击穿、重合闸失败、故障切除推迟甚至导致断路器的损坏。文中提出一种带串补线路出串运行的保护配合方法,在带串补线路侧加装远跳装置接收延伸线路跳闸命令,实现延伸线路联跳串补功能,解决延伸线路跳闸后串补电容导致潜供电流和暂态恢复电压增大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电容器组遭受冲击损害。现场试验表明,在延伸侧单相瞬时故障时,可正确快速旁路串补,并在线路重合后重投串补;在延伸侧相间故障时,三相旁路串补,满足工程应用。研究成果可解决串补线路出串运行的保护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串补给线路距离保护带来的超越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构边界的串补输电线路单端量全线速动保护原理。该原理将安装于线路一侧的串补装置作为线路保护范围的异构边界,利用单端测量信息构建R-L微分方程求解故障距离,并采用最小二乘算法对故障距离进行拟合估计,根据测距结果的拟合误差可以判断故障点与串补电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实现串补线路的全线速动保护。所提方法应用等传变理论克服了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暂态传变误差以及线路分布电容对故障测距精度的干扰,仿真表明能够在40 ms内快速切除串补线路的内部故障。  相似文献   

8.
超高压串联补偿(以下简称串补)装置在国内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在实践中其与线路保护接口策略方面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值得改进。结合超(特)高压电网现状,探讨串补自动重投与线路重合闸配合方案。针对某特高压变电站高压电抗器保护和失灵保护不能退出本站串补装置问题,提出断路器操作箱三相跳闸接点启动退出串补方案和线路保护收远传开关量输入信号启动退出串补方案;并针对目前存在的串补热备用时线路单相瞬时故障串补自动重投问题,提出将线路过电压远传功能集成于线路保护装置的构想,引入全新的“线路失灵”保护理念,并提出一种全新的串补型线路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串联电容器补偿方式治理10kV长线路末端低电压有着良好前景,但相关技术问题需深入探析。首先依托相量图和数学方法对串补装置安装点和容抗值范围进行分析,明确相关原则;其次从线路功率因数与串联电容器极间电压的关系入手,结合各类电容器的特点,确定配网串补装置的适宜结构和电容器选型;最后对关系串补装置运行安全性的内熔丝动作下限电压进行探讨,明晰在线路功率因数低下时该值的确立途径。  相似文献   

10.
郑涛  高超  杨松伟 《中国电力》2014,47(5):53-58
针对串补线路故障特性更为复杂,造成距离保护难以正确动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单端信息的串补线路故障测距方案。以R-L模型为基础,根据串补前及串补后故障线路参数的不同,给出了2个测距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出的电阻值与实际电阻值的对比,可准确判断故障点相对串补装置的位置。若故障发生在串补装置前,则直接驱动断路器跳闸;若故障发生在串补装置后,则利用串补后的故障计算模型,判断出故障位置。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距离保护在串补线路中的暂态超越问题,同时,利用MOV导通前的暂态信息,避开了MOV导通初期串补电容电压难以获取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距离保护的可靠性。利用PSCAD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