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多分裂导线上发生的次档距振荡现象,在750kV输电线路上应用次档距振荡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次档距振荡并分析其振动规律,提出了导线间隔棒优化布置方案并加以实施。应用结果表明:次档距振荡监测系统及间隔棒优化布置方案解决了导线次档距振荡问题,有效提高了750kV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雷电定位系统雷击故障定位的准确性以及线路雷电参数统计的真实性,给出了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坐标的校准方法。首先,根据输电线路杆塔的测量坐标,计算出测量档距,将测量档距与运行档距以及线路的允许误差进行对比,确定坐标可能有误的杆塔;然后,根据可能有误杆塔的编号及误差的大小和符号,确定需要校准杆塔;最后,根据运行档距及杆塔的转角情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测距功能,对需要校准的杆塔坐标进行校准。以某线路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一次雷击故障由定位到相邻杆塔变为定位到遭受雷击杆塔,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有用性。  相似文献   

3.
750kV线路六分裂导线次档距振荡分析与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50 kV输电线路采用"六分裂"导线架设,在已投运的线路中多次发现存有导线次档距振荡现象。鉴于当前无法对线路进行大范围的改造,为了减少次档距振荡危害,选用防振性能较好的阻尼间隔棒,采取减小次档距长度及优化间隔棒布置等措施,以减小导线振荡能量,增加间隔棒吸收能量,将次档距振荡抑制在安全限度内,从而消除因次档距振荡而构成...  相似文献   

4.
针对输电线路次档距振荡进行相关研究,介绍了输电线路多分裂导线次档距振荡的形成机理,分析影响输电线路多分裂导线次档距振荡的原因,归纳输电线路多分裂导线次档距振荡的相关控制计算理论,并提出一些针对输电线路多分裂导线次档距振荡的相关防振方法,优化输电线路多分裂导线次档距的布置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治稳  梁文博  李岩 《供用电》2011,28(6):82-84
常规的电力线路大档距弧垂的测控方法,因参数易出现误差而影响弧垂精确度和增加控制难度。对常规的电力线路大档距弧垂观测和检查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大档距视距和高差测量、大档距弧垂控制和调整的新方法。经实践证明,该方法不仅具有工作效率高和测量精度高等优点,而且对提高安全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PSCAD/EMTDC构建了输电线路杆塔仿真模型,根据输电线路的雷击情况,考虑在雷击塔顶、雷击档距中间以及雷击导线这3种情况下,分析线路杆塔中各处电流分布情况,可为安装在输电线路杆塔上的雷电流波形监测线圈提供理论依据。合理地布置雷电流测量线圈能够监测到击中本级杆塔、档距中间以及相邻几级杆塔的落雷,因而减小了监测装置的安装数量,而且也能更大程度地采集到雷电波形。综合考虑了采集到的雷电流波形的反演问题,最终定位了雷电流测量线圈的安装位置。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线路故障杆塔定位问题,提出一种利用Google Earth的杆塔坐标校正方法.该方法从杆塔的测量坐标计算出的测量档距,根据测量档距与运行档距之间的偏差情况确定坐标需要校正的杆塔;再根据这些杆塔的运行档距和转角,利用Google Earth的测距功能和新增坐标功能对其坐标进行校正.对某110 kV线路的杆塔坐标进行校正的结果表明,校正杆塔坐标与复测坐标之间的距离很小,从而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论述次档距振荡对输电线路的危害和国内外常规的处理措施,对分裂导线最大次档距取值的主要遵循的有关理论进行阐述,主要为抗扭转和抑制次档距振荡。对±800 kV特高压线路6×JL/G2A-1250/100大截面导线的次档距振荡特性进行算例分析,从覆冰和不覆冰两种情况下的次档距振幅进行计算,得出不同覆冰下满足条件的最大次档距取值,同时对导线扭转恢复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扭转恢复要求的次档距不起控制作用。推荐±800 kV特高压线路大截面导线间隔棒最大次档距推荐取值。  相似文献   

9.
郑富春 《电工技术》2018,(1):151-151
为解决带电更换配电线路顶档瓷瓶人工操作中存在的过程频繁、劳动强度大、电气接触不可靠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更换大档距配电线路顶档瓷瓶的简易装置。采用固定旋转螺栓、连接钢索和挂扣将装置固定于电杆上,通过手摇摇臂,即可将导线提升至一定高度便于更换瓷瓶。本设计使用简单,提高了更换瓷瓶的效率,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0.
次档距振荡是风的尾流效应引起多分裂导线在次档距范围内振动现象,成为危害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一种主要灾害。为了减轻输电线路次档距振荡,提出并设计一种新型阻尼间隔棒。首先通过建立振动平衡方程分析新型阻尼间隔棒的吸振和减振机理,详细探究阻尼比、固有频率比和质量比的变化对其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利用数值方法建立新型阻尼间隔棒–分裂导线体系的有限元模型,研究新型阻尼间隔棒对次档距振荡的减振效果,通过与普通间隔棒的减振效果对比发现,安装新型阻尼间隔棒的中间档距导线中点水平和竖向位移大幅减小,新型阻尼间隔棒对输电线路次档距振荡具有明显的减振作用。最后对新型阻尼间隔棒的结构参数和安装位置进行优化和设计,给出新型阻尼间隔棒的重球质量、弹簧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取值以及阻尼间隔棒的不等间距安装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一种用来测量一个可以表征超高压、特高压线路微风振动的阻尼装置特性的无量纲参数(即阻尼比——译注)。这个无量纲参数是在实验室档距上试验确定的,它不仅能进行不同阻尼装置间(如防振锤和阻尼间隔棒)的效率比较,而且能估计出该阻尼装置在实际档距上能否充分保持应变值在极限值范围之内。该方法对单导线和分裂导线均有用。  相似文献   

12.
大档距架空线的弧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弧垂的精确测量及误差分析缺乏有效的手段。以西北电网首条75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为例,对弧垂的3种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经纬仪防止在中心桩处的测量误差进行了研究,以满足大档距架空线路工程的测量要求。针对现场的应用编制了分析软件,实现了线路弧垂优质高效的测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呼伦贝尔地区500 kV架空输电线路发生次档距振荡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原因是由于导线间隔棒次档距设计值偏大,在风作用下导线产生次档距振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线夹回转式间隔棒采取不等距、不对称的布置方式,控制最大次档距不大于50 m,端次档距不大于25 m,平均次档距为45 m左右。调整安装后导线次档距振荡现象消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把单目视觉分析方法应用于输电线路舞动测量中,通过在舞动试验机和小档距试验线路上的对比试验,表明该方法测量精度较高,频率测量误差优于1%,幅值优于3%,证明了单目视觉分析方法在输电线路舞动测量方面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同时,采用该方法对500 kV真型试验线路的2次舞动事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500 kV真型试验线路2次舞动的舞动幅值、频率和阶次等主要特征参数及线路舞动动态轨迹、特征点二维断面图,可以为500 kV输电线路结构和防舞装置设计提供参考数据。所研究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为如何防治舞动提供了基础方法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防振装置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线路的安全运行。针对当前我国电压等级最高的输变电线路官亭变—兰州东变750 kV输变电示范工程的大档距OPGW防振设计,文章描述了OPGW的防振措施,结合OPGW的防振锤功率特性,介绍了为750 kV送电线路大档距而设计的防振方案,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对此次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也为业内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振动对导、地线及金具的危害,电力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迄今为止,规程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规定的防振措施(除明确说明针对舞动、次档距振动的除外)都是对微风振动而言,对舞动、次档距振动的控制和预防尚未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就微风振动的成因及其危害进行分析和阐述,对普通线路和大跨越线路的防振措施和动弯应变极限值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防止或减轻导、地线振动的措施、线路防振装置在运行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并针对大跨越线路的测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卢明  葛亚峰  魏建林  胡文  李黎  马宁 《电力建设》2015,36(11):123-129
本文首先阐述了多分裂导线次档距振荡的机理,分析了影响次档距振荡发生的几个主要因素,并以河南郑州尖山的国网公司舞动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真型试验线路为依托,开展了真型试验线路自然次档距振荡的观测与分析。试验使用拥有多种功能的线路振动监测系统,定性和定量分析分裂导线次档距振荡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三相导线中,迎风侧边相导线容易形成稳定的次档距振荡,由于迎风侧边相导线对气流的干扰,中相导线几乎不发生次档距振荡。另外,各相子导线以及不同档距处的振荡状态皆有所不同,振荡的幅值和频率受到风速的影响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8.
750kV线路分裂导线次档距振荡机理及抑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仟 《宁夏电力》2010,(3):20-22,47
详细分析了750kV线路分裂导线次档距振荡的诱因、维持振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研制出了新型的间隔棒。并通过采取优化间隔棒的安装距离(次档距优化布置),增加间隔棒的吸收能量,减少导线的振荡能量等措施,抑制次档距振荡,保证了设备健康稳定运行。为以后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受冷空气过程影响,四川北部地区时常出现突发性降温及大风天气,导致架空导线微风振动动弯应变接近常规线路段安全阈值(200με),超过大跨越线路段安全阈值(120με)的情况频繁发生;现有导线端部位置及常规防振锤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严重威胁四川电网运行安全。针对此问题,文中以1437 m档距的±500 kV德宝线424号至425号塔线路段为例,依照现有大跨越线路段防振设计标准,开展了防振设计效果评估试验优化研究,给出了更适用于川北大风区大档距线路段的防振设计形式。推荐的防振设计方案是在室内试验档上经过模拟试验、分析和优选后得到,满足防振相关技术要求,可最大程度降低输电线路大档距线路段出现致命缺陷的风险,确保区域电网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线路沿线雷击分布规律,查找线路雷击故障原因,确定线路易击段,采用一种雷电定位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新方法--线路单档距分析法,将线路按照各档距划分为相应受雷范围的统计段.文章阐述了线路单档距法防雷评估的可行性,描述雷电参数统计模型,以广东惠州地区某典型线路为例,探讨应用各分段受雷范围内的雷电参数修正雷击跳闸率计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为比较、分析、评判线路沿线的雷击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