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SOS在内胎胶中进行小配合试验和车间大配合试验的胶料以及成品的物理机械性能.试验结果表明:SOS胶料的补强性能、工艺性能及物理机械性能均优于普通轻质碳酸钙的,配方中加入SOS后可以增大内胎胶中填料的填充量,降低内胎胶的含胶率,阵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应用PK-900提高航空轮胎抗硫化返原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抗硫化返原剂1,3-双(柠糠酰亚胺甲基)苯(Perkalink900)在航空轮胎胎面胶、补强层胶中应用。结果表明,PK-900可以明显降低硫化返原现象并改善过硫后胶料的弹性、生热,提高撕裂强度及耐磨性能。其所起的作用是在过硫和作用期间,通过交联补偿机理保持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动态性能。在硫化的初期不影响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及硫化特性,因而不需改变配方及混炼工艺可直接使用。  相似文献   

3.
烷基苯酚二硫化物在气密层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志敏 《轮胎工业》2005,25(5):280-282
研究了烷基苯酚二硫化物(Vultac 5)在轮胎CIIR气密层胶中的应用效果。以CIIR气密层胶配方为基础,应用0.9份Vultac 5,增加15份轻质碳酸钙,适当调整硫化体系。配方调整后的胶料物理性能和气密性与原配方胶料相当,硫化速度提高,加工工艺性能改善,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季戊四醇锌与月桂酸锌并用作为硫化活性剂,考察其对天然橡胶硫化特性及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季戊四醇锌具有较高的硫化活性,可使胶料的硫化速率加快,硫化活化能下降,硫化活性高于月桂酸锌,但抗硫化返原性能较差,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较低,耐磨性较差。将季戊四醇锌与月桂酸锌并用可产生硫化协同效应,明显提高胶料的表观交联密度,改善抗硫化返原性能,同时还能降低门尼黏度、提高填料分散性并降低生热和滚动阻力。加入6.70份季戊四醇锌并用5.56份月桂酸锌的天然橡胶硫化胶,其综合性能优于添加5.00份氧化锌的硫化胶,并且含锌质量分数减少48%。  相似文献   

5.
胡群绪 《橡胶科技》2004,2(10):9-10
通过在载重斜交轮胎胎肩垫胶、缓冲胶配方中加入橡胶多功能抗返原硫化剂HVA-2的应用研究,表明其交联补偿作用充分弥补了在热的条件下不稳定多硫键的损失,提高了硫化胶的抗硫化返原性能,从而改善了硫化胶的热稳定性,有效地保持了胶料过度硫化后的交联密度和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6.
莫力瑛  金在琴 《橡胶工业》1996,43(10):600-601
研究了新型橡胶活化剂M和DM用于轮胎胎体胶料配方中时对混炼胶硫化特性和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活化剂M和DM部分替代促进剂DM时,混炼胶硫化特性基本保持不变,对加工性能无明显影响.而硫化脏物理机械性能也相差不大。在轮胎胶料中采用这两种新型活化剂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使用硫黄硫化体系、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以及二者并用硫化体系分别硫化了EPDM胶料,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硫黄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较好;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硫化胶高温压缩永久变形较小;采用二者并用硫化体系并合理设计胶料配方,可使EPDM硫化胶具有较好物理机械性能和较小高温压缩永久变形;采用低硫高过氧化物用量,硫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王巧娥  王书栋 《山东化工》2013,(12):108-109
试验研究环保醚酯类增塑剂RPL-1对打印机胶垫胶料性能的影响,并与加入增塑剂DOP的胶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加入增塑剂RPL-1的硫化胶的热稳定性、物理机械性能、耐热空气老化性能优于加入增塑剂DOP的硫化胶,能够替代DOP在打印机胶垫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胶粉及活化胶粉胶料的加工流变性能。结果表明,胶人及活化胶粉的加入均能缩短胶料的硫化时间,对硫化速度影响不大;采用素炼法及共素炼法均可明显提高活化胶粉胶料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随活化胶粉用量的增加,炭黑共混胶料的粘度变化不大,挤出胀大比减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硫黄硫化体系和过氧化物硫化体系配方胶料中两种生胶的等量代换,研究了3604X胶料与3604胶料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等量硫黄硫化体系中3604X的交联活性低于3604;而在等量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中3604X的交联活性高于3604。在实验条件下两种生胶等量代换后,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基本一致;但3604X胶料的耐寒性稍好,耐油性稍差。  相似文献   

11.
埃克森IIR内胎与NR内胎的实际使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IIR内胎和NR内胎以单装和混装的方式进行实际使用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IIR内胎的气压损失率是NR内受的50%左右;单装IIR内轮胎的车辆比单装NR内胎轮胎的车辆平均节渍9.11%,比IIR内肥轮胎和NR内受轮胎混装的车辆平均节油5.76%;装IIR内胎轮胎的磨耗寿命比装NR内胎轮胎高7.5%;单装IIR内胎轮胎的车辆滑行距离比单装NR内胎轮胎的车辆长;以IIR内胎替  相似文献   

12.
简介IIR内胎的研制。确定IIR内胎胶料配方为:IIR301 65,IIR1751 20,EPDM3640 15,RIIR 10,炭黑 73,操作油 18.5,活性剂 6,硫化剂和促进剂 3,粘合增进剂A-90 3。内胎半成品定型分两次缓慢充气,采用LLN-1430型硫化机在172℃以上高温短时间硫化。IIR内胎成品各项性能均超过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3.
吴学斌  黄宾  秦志亮 《轮胎工业》2007,27(10):614-617
研制全SBR内胎.结果表明,在加大胶料中促进剂用量、单用炭黑N330作补强剂及沿用NR/SBR内胎生产工艺的条件下,全SBR内胎的气密性和耐热老化性能明显优于NR/SBR内胎,接近IIR内胎水平;使用性能达到IIR内胎要求;成本比NR/SBR内胎低约15%,比IIR内胎低约40%.  相似文献   

14.
张必辉  吴学斌 《轮胎工业》2003,23(5):291-293
通过采用新材料蛭石粉、用活性氧化锌适当减量替代间接法氧化锌及增大SBR用量等方法,对原斜交轮胎内胎配方进行了优化试验。优化配方硫化胶的物理性能略有提高,实际装车试验优化内胎的气密性能有所改善,优化配方胶料的价格比原生产配方低0 34元·kg-1。  相似文献   

15.
针对管道内防腐的现状,简要介绍了管道内涂防腐技术的经济意义,并较为详细地论述了PIG 管道内涂敷的原理、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机具的准备、涂料的选择以及施工中应该注意的其他问题.另外,结合现场实践还给出了一些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马奎  樊苏生 《聚氯乙烯》2011,39(8):38-41
根据聚氯乙烯生产用105m3聚合釜的选型和应用经验,对其内冷挡板进行了技术分析和优化升级,从而提高了聚合釜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NR内胎配方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明 《轮胎工业》2006,26(11):669-671
对NR内胎配方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采取调整硫化体系、增大粘合增进剂用量、严格控制生产工艺等措施,将内胎配方中SBR用量由40份增大到50份。试验表明,试验配方胶料工艺性能稳定,相应成品内胎各项性能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要求,配方成本降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董立强  刘连波  丛守清  王云 《轮胎工业》2007,27(11):685-686
对国产IIR1751在内胎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进口IIR相比,国产IIR1751胶料的门尼粘度稍低、挤出速度稍快、挤出生热略高,硫化胶的物理性能及成品内胎气密性能相当,使用国产IIR1751替代进口IIR可以大幅度降低内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Novel inner asymmetric composite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encapsulating surface‐modified magnetic particles via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ost of the surface‐modified magnetic particles encapsulated into the polymer matrix aggregate in one side of each microsphere, while only a few particles randomly disperse in the remaining part. The magnetic content of these novel asymmetric composite microspheres is 46.7% and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is 23.8 emu g?1. Copyright © 201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20.
介绍NR内胎配方设计改进,将NR/SBR并用改为NR/SBR/BR并用,慎选防老剂品种和用量,增大促进剂用量,减小软化剂用量,补强填充体系采用炭黑与无机填料并用。小配合试验和大料试验结果表明,改进配方后胶料的扯断永久变形减小,耐老化性能提高,内胎的外观质量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内胎与外胎粘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