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析测井相预测歧50断块沙三段低电阻率油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歧50断块是大港油田南大港构造带的富含油断块,主要含油层系沙三段发育岩性油藏且存在低电阻率油层,可划分为5套砂体单元,测井曲线对其沉积特征有清晰反映。高束缚水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双组孔隙系统,其形成与沉积微相关系密切,砂体的坝体边部水动力变弱且不稳定,形成薄互层的岩性结构,导致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化,具备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地质条件;而砂坝主体的岩性结构与孔隙结构相对简单,油层电阻率较高。根据测井相准确认识砂体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规律,有助于预测低电阻率油层分布。歧50-10井的3个小层因泥质含量高而电阻率较低被解释为干层,用此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它们具有低电阻率油层的特征,试油获得较高产量。通过测井相分析预测低电阻率油层分布,对老油田的进一步挖潜具有实际意义。图3参7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在黄河口凹陷南部缓坡带馆陶组获得了一系列的油层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低电阻率油层,且存在高产能的低电阻率油层,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由于低阻油层与水层电阻率相当,给测井评价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综合岩心、薄片等资料,从粒度、泥质含量及黏土矿物、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导电矿物等5个方面对该区馆陶组低阻油层微观成因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低阻储层段与正常储层段多方面的对比,得出研究区岩性细、泥质含量高、孔隙结构复杂,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影响该区储层低阻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低阻的宏观地质成因,认为该区馆陶组低阻油层的形成在地质上受研究区内沉积背景及成藏动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春光区块近年来逐渐发现了一系列绝对电阻率低值油藏,其电阻率一般为1~3Ω·m。研究认为其受沉积背景、构造成藏等宏观上的控制,结合成岩作用下储层自身的微观岩石物理机理,最终形成低阻油层。其中弱水动力沉积环境及微孔隙发育导致束缚水饱和度高是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因素,构造等其它方面则对储层电阻率的降低有一定促进作用。应准确把握冲积扇扇缘亚相、辫状河河床和河漫亚相、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滩坝亚相等弱动力沉积相带及油气显示、储层电性特征,并重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而对低阻油层做出正确识别。  相似文献   

4.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低阻油气层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阻油气层是一种非常规储层,其油气层电阻率与邻近水层电阻率接近,或有时低于水层的电阻率.试油证实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阜三段存在着低电阻率油气层,但其成因机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现代化实验技术,对其储层岩石学特征、粘土矿物类型、含量及分布、孔隙结构特征、地层水矿化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形成溱潼凹陷阜宁组阜三段储层低阻的原因是:高束缚水饱和度、粘土附加导电性、高地层水矿化度.根据形成低阻油层的地质条件分析及导电机理研究认为,对于低阻油层的测井解释评价,应主要针对高含束缚水成因的低阻油层,在评价方法上应主要考虑采用"双水模型";对于低阻油层的分布预测,应考虑在沉积相的弱水动力沉积区寻找低阻油层的富集分布.  相似文献   

5.
白豹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4+5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引起束缚水饱和度高,测井显示高孔隙度、低渗透率.为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研究了该储层低电阻率成因.利用测井、岩心物性、压汞、薄片、水性分析、试油等资料,对正常油层长3和低电阻率油层长4+5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电性特征做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和评价.分析了6种因素对长4+5储层形成低电阻率油层影响,即:泥质、阳离子交换量、地层水矿化度、高孔隙度、粒度、束缚水饱和度.认为复杂的孔隙结构、高束缚水饱和度、岩性粒度细和高孔隙度是长4+5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确定束缚水饱和度的方法提高了低电阻率油层解释精度.根据研究结果对白豹地区的B154井进行地质解释,其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6.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及RRSR识别方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等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其低电阻率油层成因主要是由于岩性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导致储集层的微孔隙发育从而导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另外低孔、低渗以及成水钻井液侵入也是重要原因。Y油田的低电阻率油层可分为以下类型:①低孔、低渗造成的;②微孔隙发育造成的;③成水钻井液侵入造成的。通过对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深探测电阻率和自然电位曲线自动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法(水层的RRSR值为0,油层、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值大于0)。该方法在Y油田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图3参8  相似文献   

7.
高尚堡深层低阻油层的地质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尚堡深层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淡地层水环境下低阻油层与典型的中、高阻油层间互发育。以岩石物理学研究为基础,结合沉积特征、成岩作用和成藏特点,对高尚堡深层低阻油层的地质成因研究表明,其低阻油层的形成受沉积、成岩、油藏特点的综合影响,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复杂孔隙结构是低阻油层形成的微观机理。受陡坡带浅水型混源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的影响,在高尚堡深层形成薄互层型和弱水动力环境下泥质含量偏高的低阻油层。中成岩阶段A期的成岩作用导致发育复杂孔隙结构成因、黏土矿物附加导电型低阻储层;岩性圈闭和深层成岩作用的非均质性导致油砂体小,油气成藏构造幅度低,且当油层孔隙结构变差或泥质含量高时,含油饱和度降低,也可形成低阻油层;构造幅度低、油水分异作用差,在油水过渡区域也易形成低阻油层。  相似文献   

8.
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和导电机理非常复杂.低电阻率人造和天然样品的油驱岩电对比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是人造纯砂岩还是天然样品,高束缚水饱和度是产生低电阻率油层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高束缚水饱和度取决于泥质含量(岩性粗细)和岩石孔隙结构.拟合油驱岩电实验和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建立了由自然伽马相对值计算束缚水饱和度的经验公式.用该成果对华北Z112井低电阻率油层进行再次解释,拟合经验公式求得的束缚水饱和度更准确,得到的总饱和度与试油结论更吻合.  相似文献   

9.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烟雾峁区块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实验分析、地质研究、测井解释、试采验证等,探讨孔隙结构差异对储集层及油层岩石电学特征的影响,论证并揭示了孔隙结构差异与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关系。区内长6油层具有正常电阻率油层和低电阻率油层两种表现形式,发育孔隙型单孔介质和微裂缝-孔隙型双孔介质两种结构类型;微裂缝的发育极大地改变了储集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孔隙结构差异则对特低渗砂岩储集层及其油层的岩石电学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常电阻率油层具有明显的孔隙型单孔介质特征,主要集中于长61亚油层组和长622、长623小层,低电阻率油层具有明显的微裂缝-孔隙型双孔介质特征,主要集中于长621小层和长63亚油层组。钻井液沿微裂缝对油层形成了超深侵入,导致电阻率大幅降低及油层的低电阻率现象,低电阻率油层比正常电阻率油层具有更好的储产能力。图7表2参24  相似文献   

10.
尼日尔Agadem油田E1油组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日尔Agadem油田E1油组普遍发育一套典型的低阻可疑层,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对其成因、含油性及产能认识不清,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为了寻求一期油田的稳产接替潜力,针对该套低阻可疑层,采用宏观因素控微观分析的宏观、微观相结合的低阻油层分析方法,通过圈闭幅度和沉积环境等宏观地质成因分析,明确了目的层所处的三角洲前缘末端弱水动力沉积环境为低阻层的主控成因;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对储层厚度、岩性、黏土矿物、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等岩石物理成因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发育3种成因类型的低阻油层,砂泥薄互层和束缚水饱和度偏高为低阻油层主要成因。通过试油和生产,证实了低阻可疑层为产能较好的油层,充分证明了对低阻油层成因分析的合理性,为低阻油层的分类识别和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低电阻率油层解释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周荣安  雷广才  李彩云 《测井技术》2002,26(3):201-204,212
储层岩性变化形成的低电阻率油层是测井解释的一大难题,因为它的电阻率接近或低于临近的水层,使解释常常出现失误,它的成因主要是储层岩石颗粒的相对变细和泥质含量的相对增高,导致束缚水饱和度增加,在沉积单元上,一般出现在河流相砂体的顶部,三角液水下分流河道的天然堤和三角洲前缘末端的朵状砂体等部位;在物性上表现为高孔隙度和低渗透率,在电性上表现为高时差,低电阻率和高自然伽马,解释时给出了时差曲线与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的模型,即岩石颗粒愈细,时差值越高,含油饱和度的计算采用修正后的阿尔奇公式,所提方法对于正确认识储层,提高解释符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吉林油田分公司低阻、低渗、高饱和油藏的储层油气水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本区构造平缓,属保康水系所形成的三角洲前缘相和前三角洲相.砂体类型以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体和远砂坝砂体为主,砂岩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泥质含量较高.砂体横向上连通性好,纵向上砂层较多,属层状构造油气藏.该区青一段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属低-特低渗孔隙性储层,而且具有亲水性.以上诸特点使得各储层内均表现油气水混相存在特征,油气水平面展布特征表现了受构造控制的明显因素,高部位高产气,低含水,产油中等;低部位高含水,低产气,产油低;腰部位产油高.产能状况与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参数之间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13.
渤海新近系油田发育大量低阻油层,低阻成因复杂,为了解决传统电性饱和度模型计算精度较差的问题,开展了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分析及相适用的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复杂孔隙结构中小孔隙导致的高束缚水饱和度是低阻油层形成的一种重要因素;针对高束缚水饱和度引起的低阻油层,通过核磁共振与常规测井建立的核磁–双孔隙介质高束缚水饱和度...  相似文献   

14.
塔河油田三叠系低阻油气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南部盐体覆盖区三叠系碎屑岩区域陆续发现一批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油气藏,储层类型多样,既有高阻、低阻油气层,还有高阻水层。储层电性高低除受物性、含液性影响外,还明显受控于岩性变化的影响。低阻油气层的最大特点是与邻近水层电阻率值接近,难于识别。文中在岩心分析资料、地层水和核磁实验分析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塔河油田三叠系油气储层的成因.发现黄铁矿在工区只是局部分布,且质量分数较少,因此可排除其导致低阻的可能,而地层水矿化度高、岩性细(粉砂、黏土质量分数高)、束缚水饱和度高、黏土附加导电性及储层岩性圈闭幅度小等因素是造成其油层电阻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岩性系数(黏土质量分数或泥质质量分数和阳离子交换浓度)、孔隙结构系数(孔喉半径)及电阻率值和电阻率侵入剖面可以识别低阻油层,并通过岩心分析资料和核磁实验数据标定,得到一系列如平均孔喉半径、阳离子交换计算及饱和度等参数模型,其应用于实际,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四性关系、储层微观特征等方面对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三工河组低阻油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块低阻油层的形成主要受其内部的中高地层水矿化度和较高束缚水含量的影响;提出了定性识别该区块低阻油层的方法。为测井更精确识别该类油气层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下寺湾地区油气富集特点及勘探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寺湾地区区域构造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目的层段上三叠统延长组地层平缓、构造简单,断裂褶皱不发育,发育的构造为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低幅度鼻状隆起,因此长期以来普遍认为岩性变化是油气聚集的主控因素,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聚集的控制因素包括构造、沉积相带、古地貌、岩性变化和水动力条件等,其中鼻状构造对油气聚集仍然起控制作用,大面积连片分布的油藏均在一定构造背景下形成。油藏类型以构造、构造+岩性为主,岩性油藏多但规模小。油气在纵向上主要在长2段富集,平面上油气聚集具有鲜明特点,次级分流河道、河道前缘、侧缘等储层物性相对好部位油气富集,主河道高渗储层油气难以保存,多为水层,因此,构造+沉积相研究是油气勘探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7.
傅强  武晓光  游瑜春 《海洋石油》2003,23(Z1):21-24
低阻油气层是一种非常规储层 ,其油气层电阻率与邻近水层电阻率接近 ,或有时低于水层的电阻率。通过对花港组H5砂层组的岩石类型、颗粒大小、粘土矿物的成分及其分布、孔隙结构、润湿性、地层水矿化度进行研究 ,表明该砂层组低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束缚水饱和度及高地层水矿化度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油层水电阻率的研究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厚义  张志安 《测井技术》1998,22(4):299-302,304
陆相油藏形成过程中,油层在微孔隙中保留了其成岩时的原生水,即束缚水,水层则在渗流孔隙中含自然水。油层水的束缚水与水层中的自由水可能具有不同的矿化度。对陆相沉积油藏而言,只有用束缚水电阻率求解油层的含水饱和度才是正确的。为此导出了束缚水电阻率模型及含水饱和度方程,说明各油田只要具备基本的地质分析资料都可以求得适合本油田地质特点的饱和度方程,进而求取油和水的相对渗透率、产水率、残余油饱和度方程。给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