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在高速交换中提供具有服务质量保证的调度器,基于联合输入交叉点排队交换结构提出了一种支持区分服务质量的分布式动态双轮询调度算法.分布式双轮询调度算法不仅能有效处理不同业务类的突发数据,比较迅速地缓解网络的拥塞状况,具有良好的时延性能,而且又保持了各优先业务类的相对公平性,能够更好地支持区分服务,从而实现服务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2.
传统单下一跳路由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应用的需求。基于多一下跳路由机制,提出一种区分排队的多个可选端口输出交换结构以及双指针最大权重优先调度算法。该算法在区分排队的基础上对单、多输出端口分组使用双指针协同调度,实现交换端口的分布式调度和动态匹配。仿真实验表明,该交换结构在多下一跳路由业务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时延性能,该算法保证了吞吐量和时延性能的同时,降低了实现复杂性,提高了交换结构的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MSM型Clos网络的组播支持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交换结构以及相应的调度算法,可同时支持单组播业务的交换.支持组播的Clos交换结构中,输入级模块内增加的组播队列采用与单播队列相同的方式竞争输出端口,输出链路从判决器则基于单组播优先级选择一类业务进行匹配.基于静态轮询的单组播调度算法继承了SRRD算法中指针初始化和更新方式简单高效的特点,可提供业务类型级和流级的公平,并且算法复杂度低,硬件实现简单.仿真结果表明,在多种业务源模型下,基于静态轮询的单组播调度算法均具有良好的时延和吞吐率性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用于可扩展性强的高性能交换机中的多级结构,针对大部分以结构为导向,使用两次调度算法将数据“推”向输出的调度算法,提出了一种以数据流特性为导向的分布式调度算法,该算法支持多级高性能交换机的定长、变长分组交换,从输出端口将数据包从输入端口中“拉”出来.仿真结果表明,在均匀流的作用下,该系统能够达到100%的吞吐率、具有较小的时延,并能方便地支持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高速环境下对不同业务提供更好的区分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保障,将标识的概念引入交换结构,提出一种基于标识支持区分QoS的CICQ(combined input and cross-point queued)调度机制.该机制采用基于标识和预约带宽约束的流控机制,以业务类为单位管理网络数据流,保证了交换对高层不同业务类的有效支持,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一致.这表明该机制具有良好的时延性能,在过载情况下根据预定带宽分配输出链路带宽,保持了各业务类的相对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在对现有并行分组交换(PPS)分析的基础上,将标识的概念引入交换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标识支持区分服务质量(QoS)的PPS调度机制. 该机制以业务类为单位管理网络数据流,采用按序排队的思想解决保序问题,在汇聚模块设置少量缓存,采用双指针轮询算法实现区分QoS保障,保证了交换对高层不同业务类的有效支持.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在满负载情况下可获得高达99%以上的吞吐率,在过载情况下根据预定带宽分配输出链路带宽,确保分组具有时延的上界,能够比较均衡地将负载分配到各中间交换平面.  相似文献   

7.
网络多媒体业务的不断发展迫使网络核心节点能够支持组播交换技术。分析了现有组播交换调度算法的优缺点,基于带缓存交叉开关交换结构探讨了组播调度的公平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为组播业务提供公平服务的分层混合调度算法—MSHF(Multicast Stratified and Hybrid Fair Scheduling)。MSHF采用分层和混合化的公平调度机制,通过输入调度和交叉节点调度确保组播业务的公平性问题。其算法复杂度为O(1),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同时依据组播业务流的权重进行分组和分级调度,减少了时延抖动,具有良好的公平性,能够适应实时业务的性能需求。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时延、吞吐量和公平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IEEE802.16MAC协议中的调度机制不能提供流媒体业务区分服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类别优先级的链路带宽自适应分配调度PDA-DFPQ算法。该算法分为两级调度架构,第一级是不同业务间的调度,采用服务质量优先级策略,高优先级服务类分配合适的带宽,以保障实时业务对最大时延限定的要求;第二级是同种业务内的调度,采用自适应调整机制,根据队列长度和分组数动态设置权值系数,以保障不同用户对公平性和非实时业务对吞吐量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与DRR和RED-DFPQ算法相比较,改进的一级调度算法能降低时延,解决实时性问题;改进的二级调度算法能均衡用户速率,提高网络吞吐量和公平性,解决突发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的Clos网络结构MmM,其中所有交换单元都采用输入缓存,因此适合在高速交换网络中实现.针对MmM结构,提出了分布式路由及调度算法,利用中间级交换单元向第一级交换单元提供的反馈信息为分组选路,可以较好地在中间级均衡交换网络内部的负载,减小输出端口的冲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分布式路由及调度算法的MmM结构可以获得比采用并行循环分派算法的MSM结构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触发的光纤通道网络数据交换调度算法,在基于端口序号进行轮询调度(vp-RRM)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流量自适应机制。该算法对光纤通道网络中的传输数据按TT、RC、BE等业务类型分队列缓存,将队列长度与交换调度的优先级建立关联,可明显改善非均匀业务流的交换调度效率。经仿真及实验验证,该算法吞吐量性能在非均匀业务流下较vp-RRM明显提升,更加适用于TTFC网络的事件触发业务的交换调度。  相似文献   

11.
现有网络需要同时支持电路和分组业务,使用1个交换平面同时转发2种业务有利于设备的共享和网络的融合. 针对该需求,在Clos交换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路与分组的混合交换网络及调度机制. 在混合交换网络中,调度机制为电路业务分配专用通路,同时利用剩余带宽为分组业务提供尽力而为的转发服务. 仿真结果表明,混合交换可以满足电路业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并可以为分组业务提供较高的吞吐率.  相似文献   

12.
支持链路共享的流量整形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英特网的一些接入场合,特别是有服务质量(QoS)要求的场合,对共享一条物理链路
的多个逻辑链路的分组流量进行整形。引用分级链路共享树概念,对应每个类设置一个令牌桶,使得在实
现分级链路共享的同时可以对任意一个类的业务流进行整形,限制其速率和突发。对于带宽不需要限制的
类,改进基于令牌桶的调度算法,使这些类具有借用空余带宽的能力,以便提高带宽利用率。理论分析和
仿真结果表明,该流量整形器通过依权重公平分享令牌途径,保证每个类的基本带宽服务并可以依权重公
平分享空余带宽,从而实现高效的分级链路共享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B2B电子商务的需要,提供有保证的Web服务,实现动态地选择、绑定并调用最适合用户需求的Web服务,提出了一种二维模糊评价的WebQos服务发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满足Web服务质量的模糊评价算法,该算法对于Web服务生命周期中服务选择、实时监控、管理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测试交换结构性能的仿真信源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于测试交换结构性能的仿真信源的实现方案,其内容包含两种形式的交换结构信源:一种是均衡业务下的具有地址突发的信源,用于验证交换结构所需的缓存大小;另一种是非均衡的业务源,用于验证交换结构的仲裁算法的性能。经仿真证实,此模型能很好地满足测试交换结构性能的需要,有助于交换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Due to the heterogeneity and versatility of emerging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it has been a great challenge to improv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with both the awareness of service ch...  相似文献   

16.
从介绍下一代Internet的业务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业务模式的体系结构,着重论述了一种如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业务的方法,为下一代Internet的业务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在综合业务网上提供不同服务质量QoS的方法,由于网络应用需要不同的服务质量,IETF提出了综合服务模型.首先描述了综合服务的3个服务等级和相应的服务质量,接着分析了综合服务实现框架的基本组件分组分类、调度、准许控制、分组丢弃和预留协议,其中包括路由器中对通信量控制的实现机制,最后论述了综合服务的信令协议——资源预留协议及其对综合服务QoS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卫星交换-码分多址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上交换是我国下一代卫星通信发展的重要方向。文中研究了卫星交换/码分多址(SS/CDMA)技术,重点放在码分交换(CDS)技术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和技术关键。SS/CDMA系统能为多波束对地静止卫星的固定业务提供多址和交换功能,该系统上行接入采用CDMA,下行采用码分复用,星上交换采用码分交换,整个系统采取按需分配控制。在码分交换中,需对解扩后的业务信号进行再扩频(respread)、过扩频(overspread)处理。CDS模块是一种无阻塞结构,在交换结点处不需要解调、信道解码/再编码、信源解码/再编码和数据缓存。文中提出了如何推进这一技术广泛应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