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稀土元素原子尺寸对Pd-RE合金的固溶度、共晶温度和各中间化合物的熔点或分解温度的影响。稀土元素与Pd的合金化行为显示了很强的相似性,借此可以预测某些尚未研究的Pd-RE合金的相稳定性和成分范围。讨论了固溶度及合金化行为与稀土元素电子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银钯合金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机理上研究了液相还原法,实现银钯合金化的条件,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氨水-银钯硝酸盐体系中,溶液pH值是影响合金化的关键因素。要得到银钯合金粉,则金属溶液pH值应不大于3.7,溶液pH值在2左右银钯合金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3.
4.
钯因其较强的同位素效应而被广泛应用于氢同位素处理中。利用四极质谱对海绵钯的氕氘分离因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实验分析了–25~155℃范围内,不同氕氘相对丰度(5%~90%)、氢同位素在固相中溶解度(0.05~0.7)对氕氘分离因子的影响。结合对α相中的氕氘分离因子计算表明:海绵钯的氕氘分离因子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氘丰度的增加而增加,在α+β及β相中随氢同位素在固相中溶解度的上升而有所增长,在α相则不受氢同位素在固相中溶解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研究微量合金元素W添加(< 2.0 at.%)对电沉积Ni-W镀层表面形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索了材料制备工艺与微合金化对改善Ni-W镀层组织、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Ni-W镀层为单相FCC结构,随着W含量的增加,镀层表面形貌从粗大的棱锥界面沟槽转变为均匀分布的微孔,同时表面粗糙度和晶粒尺寸逐渐减小,且镀层中Ni(220)衍射峰的强度也逐渐减弱;而镀层的屈服强度在1.0 at.%W含量左右发生突增,从~1.0 GPa增长到~2.0 GPa,拉伸延伸率却没有明显变化。此外,Ni-W镀层具有比较稳定的应变硬化能力,基本不随合金元素含量而变化。本文通过微合金化对表面形貌和微观组织的调控,实现了低W含量Ni-W合金镀层的力学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6.
NiAl力学性质合金化效应的第一原理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几种合金化元素X(X=Cr、Mn、Fe、Co和Cu)与不同Fe含量(0,3.125%,4.167%,6.25%,摩尔分数)(NiFe)Al超胞的几何与电子结构,并采用如下几个力学参数:弹性常数C44、Cauchy压力参数(C12-C44)、弹性模量E和剪切模量G及比值G/B0等,表征和评判了合金化元素X与不同Fe含量对NiAl金属间化合物延性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6.25%)合金化虽可提高NiAl晶体的硬度,但却导致NiAl延展性降低,合金化后NiAl硬度增加的次序为:(Ni7Mn)Al8>(Ni7Co)Al8>(Ni7Fe)Al8>(Ni7Cr)Al8>(Ni7Cu)Al8>NiAl,其延性降低次序则与硬度增加次序相反;随着Fe含量的升高,NiAl晶体的硬度增加,但其使硬度增加的上限约为4%,而随着Fe含量的降低,NiAl晶体的延性逐步增大,当Fe含量低到一定程度时,可改善NiAl晶体的本征脆性。  相似文献   

7.
《铸造技术》2016,(11):2396-2401
以热镀锌机组合金化炉为研究对象,建立合金化炉内空气流动与热交换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炉体侧封不同高度以及增设阻流板前后情况进行对比,研究阻流板对带钢表面温度的影响。利用CFD软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合金化炉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炉内流场和温度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热功率条件下,炉体无侧封高度,增设阻流板将有助于提高炉内气流温度;然而,在炉体侧封高度分别为0.09、1.29 m的情况下,阻流板抑制炉内热气流的烟囱效应,阻碍热气流对带钢的加热作用,导致带钢表面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Al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汽车发动机阀盖用Mg-Gd-Al合金,研究了Al含量对Mg-Gd合金晶粒细化、物相组成、有效形核颗粒数量密度和尺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8%~1.3%Al可以对Mg-Gd合金起到明显的晶粒细化作用;当添加Al元素后,合金中除了α-Mg基体和Mg5Gd相外,还出现了Al2Gd和(Mg,Al)3Gd相;随着合金中Al含量的增加,Mg-Gd合金中有效形核颗粒的数量密度逐渐增加,且有效形核颗粒的尺寸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微量合金元素W(<2.0at%)添加下,电沉积Ni-W镀层表面形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探索了材料制备工艺与微合金化对改善Ni-W镀层组织、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Ni-W镀层为单相fce结构,随着W含量的增加,镀层表面从粗大的棱锥界面沟槽转变为均匀分布的微孔,同时表面粗糙度和晶粒尺寸逐渐...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赝势平面波法,研究了Ni、Co、Cr元素对Fe3Si金属间化合物结构稳定性、弹性性能和电子结构。合金形成热和结合能的计算结果显示,Fe3Si-Ni具有最强的合金化形成能力,且结构最稳定。力学常数的计算结果表明,Ni和Cr的加入可提高化合物的塑性和延性,而Co可提高其硬度,其中Fe3Si-Ni的塑性最好,Fe3Si-Co的热稳定性最好。态密度和布居分析的计算结果表明,Fe3Si-Ni结构最稳定且塑性最佳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体系的Fermi能级最接近于赝能隙的底部,Fe—Ni键布居数最大,合金化后体系的金属性增强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钯和钯合金电镀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积庆 《表面技术》1994,23(4):174-175
概述了钯(Pd)及其合金的电镀工艺。Pd及其合金已广泛地用于装饰品和电子产品的装饰保护层和电接触表面涂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了Cr加入Ni-Al合金后对Ni3Al几何和电子结构的影响,计算了不同强化相的晶胞总能量、形成热、结合能、费米能级下的成键电子数以及态密度、电荷密度,从不同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强化相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Ni-Al合金中添加Cr,Cr优先置换Al位且析出的新强化相较原强化相Ni3Al更为稳定,原因在于含Cr的新强化相在低能级处强烈成键,提高了其稳定性,其中Ni6Cr2最为稳定,但只在590℃下稳定存在,Ni5AlCr2、Ni6AlCr、Ni4Al2Cr2、Ni5Al2Cr稳定性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3.
陈述了作为电沉积膜层厚达10μm的白色、有光泽的钯和钯合金用的电解液组成及其工艺条件。该电解液成分除包括钯离子外,最好还要包括镍、钴或银离子、乙二酸根离子,而光亮剂、增塑剂、导电盐等物质也是此电解液不可缺少的组分。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电焊机》2009,39(6)
合金化就是把所需要的合金元素,通过焊接材料过渡到焊缝金属(或堆焊金属)中。  相似文献   

15.
16.
纳米尺度下钯元素的催化效应及气敏机理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在研究了贵金属Pd和离子Pd2+催化剂对纳米结构厚膜材料气敏特性的影响之后,提出了纳米催化效应的见解。认为将微量Pd2+的水溶液加入到纳米晶SnO2-x粉体中,可使Pd2+离子均匀地分布。所形成的PdO1-x纳米晶,能更均匀地存在于纳米结构厚膜材料载体中,有望对可燃性气体起到最有效的纳米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Pd2+离子最佳的引入量为1.04mol%时,对3000×10-6甲烷的灵敏度可达9~11。  相似文献   

17.
采用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了合金元素Cr、V对Ti-Al系合金电子结构的影响,计算了含Cr、V的Ti-Al系合金的总能量、结合能、力学性能、电荷密度、态密度,从理论上解释了在Ti-Al系合金中固溶合金元素Cr、V后其性能得到改善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合金元素Cr(0~25at%)、V(0~25at%)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结合能绝对值逐渐增大,结构稳定性逐渐增强;切变模量G和杨氏模量E都逐渐增大,但提高的幅度逐渐减小。原因主要是固溶的Cr使合金中Cr3d、Al3p和Ti3d电子相互杂化,V使合金中V3d、Ti3d和Al3p电子相互杂化,合金的结合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
利用硝酸钯加热水解的特性,将银铜钯合金中的钯溶解并富集为水合氧化耙,用二氯二氨络亚钯法回收提纯钯,钯直收率达92.8%,回收率达98.4%。新工艺流程短,试剂消耗少,成本低。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贵金属》2006,(5):31-31
北美钯业公司报告,一季度Lac des Iles矿钯的产量继续增长,以平均72.7%的回收率产出47,015盎司钯。2005年四季度的产量为36,833盎司,一季度的产量为52,572盎司。铂的产量从前一个季度的3,761盎司增加到4,698盎司。  相似文献   

20.
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合金元素Ag和Ni在Be-Al合金中的优先占位方式及其合金化效应.结果表明:Ag和Ni的加入均有助于Be-Al合金稳定性的提高,Ag优先取代Al位,而Ni优先取代Be位;Ag与第一近邻的Be原子形成了反键,使得Be-Al合金体系共价键减少,金属键增加,提高了合金的塑性;Ag掺杂有利于跨界面Be-Al成键,加强了Be-Al界面的结合;Ni加入后与第一近邻原子间的共价键作用减弱,有助于改善合金的脆性,但对Be-Al界面结合强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